抗疫宣传图的多模态语用分析*
2021-03-16杨晓云
杨晓云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
一、多模态的定义
汉语中的模态一词在不同学科中是称名不同内容的术语。它在逻辑学中是指事物或认识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等这类性质;它在语言学中体现为情态研究,主要指说话人从必然性、可能性、现实性等方面对语句客观内容进行评价。在现代脑科学中,模态常用来指感官及其相应的神经系统。符号学用模态表示所有在社会文化中产生的用来表达意义的符号资源,即语言、声音、图像、颜色、动作等传递信息的不同形式或渠道。本文所关注的多模态的意义体现为:人作为交际主体拥有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知渠道;交流所借助的媒介、渠道的多样性;通过这些媒介和渠道所产生的多种符号资源,例如图像、声音、语言等。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最原始、最基础的符号系统,但人类在进行交际时并不只使用语言这一模态。早在人类原始生活的交流过程中就已经有声音、手势、符号等模态的参与。古代的壁画、雕刻等都见证了人们在利用多种符号传递信息。但长期以来,语言学家在对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进行研究时关注的只有语言,现代会话分析、语用学虽已开始关注会话参与者说话时的伴语言特言,但它们研究的主体还是语言,其他模态并为得到语言学的关注。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交际的多模态化越来越凸显,由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多种表意资源构成的多模态话语成为人类话语实践的一种主要形式与主流趋势。识读和理解多模态已经是人们必须要掌握的能力。语言学家们不得不承认,话语不再是仅由语言符号构建的交际单位,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书面语或口头语,而是“由多种模态共同构成的,在某一特定社会团体里可被识别的意义实体”。
原有的话语分析理论无法解释新生的多模态话语。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从九十年代开始把对语言社会符号性的研究重心转移到了图像、声音、动作等多模态交际手段的研究,由此产生了多模态话语分析这一新领域。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它有两个判断标准:参与交际的感官数量;所涉及符号系统的多少。但即便像抗疫宣传图一样只涉及一种感官(视觉),却有图像、文字等多个符号系统的参与,那这类话语也是多模态话语。
多模态话语分析由克瑞斯和勒文首先提出,其理论基础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韩礼德认为语言同时具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与此相对应,克瑞斯和勒文所提出了图像的三大功能: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并以此为核心内容创建了分析图像的视觉语法,构建了适合图像分析的社会符号学框架。
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多模态话语的研究路径、方法不多增加,整体可以分为三大类:符号学属性的多模态研究(克瑞斯,勒文);多模态语料库研究(顾曰国,黄立德,张德禄);人机交互的多模态研究(陶建华)。多模态研究也被运用到语言习得、语言蚀失、会话分析、语用学、修辞学、语言教学、地理符号学、民族志等多个领域。
三、多模态语用分析框架
语用学十分关注交际语境和交际参与者,但其现有的理论框架,比如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关联论、面子理论、顺应论等只是关注语言符号,而忽视了其他符号对意义的建构、对信息的传递、对交际的影响。当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交际者总是会不自觉地使用多种模态。比如我们在表示感谢的时候,不仅会说“谢谢”,还会正视对方,面带笑容,甚至会稍微弯腰,或者握手。在公园入口的标示牌上写着“售票处”,同时其下方有个朝右的箭头,入园的游客通过观察箭头和文字的组合,就能清晰地理解该多模态话语所表达的交际目的。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将多模态分析法应用到语用学的分析和研究中去。
我们在陈新仁、钱永红的多模态语用分析框架和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基础之上,构建一个适合抗疫宣传图的多模态语用分析框架:首先,我们将抗疫宣传图的多模态语用分析分为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其中,对语言层面的分析主要是从语音、语义、句法以及它们构成的语言语境角度去考察。而非语言层面,我们分出了媒介因素、语境因素和交际者因素。疫情宣传图主要通过字体、字号、图形、图像、色彩等模态来呈现,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媒介因素;语境因素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包含历史文化、宗教观念、政治制度等因素,情景语境指交际的时间、地点以及交际所涉及的事物和事态等;交际者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因素、伴语言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
四、抗疫宣传图的多模态语用分析
抗疫宣传图主要是由图像符号和语言符号构成,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是我们必须要探讨的问题。但由于图像符号和语言符号内在结构差异大,多模态话语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对图像和文本的认知差异,错综复杂的图文关系成了多模态话语分析中的难点问题。
通过实际分析,我们认为相互组合在一起的图像和文本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关联,它们要么角色均衡,在意义上相互补充,要么有主次之分,一种模态衬托另一模态,起着辅助作用。对抗疫宣传图进行分析发现,可以将图像和文本的关系,即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之间的关系划分为两类:互补关系和非互补关系。前者具体表现为:强化、说明、凸显等;后者表现为类比、交叠、信息冲突等。
根据我们对中国抗疫宣传图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发现宣传图的主题主要可以分为四类:介绍新冠肺炎症状;宣传正确抗疫;疫讴歌逆行者;鼓舞抗疫信心。其中,第二类的数量最多。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未能呈现具体分析的宣传图,我们从收集的宣传图中选取最典型的几例,首先以语言形式对其进行描述,然后对其语用功能进行分析。
1.语用身份构建功能
每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会有不同的社会身份,但是当一个人作为交际者在一个特定时刻面对特定的交际情景时,他只能拥有与交际情景相适应的一个社会身份去理解话语、进行交际。这种在具体语境中体现出来的交际者的某个特定的社会身份就是语用身份。
宣传图的设计者受不同语境的影响会有意选取不同的模态组合,构建交际参与者(设计者和接受者)的语用身份,以保证交际目的高效完成。例如在疫情期间,我国常德市疫情宣传部门在高速公路的广告架上展示了一幅抗议宣传图,图中使用了戴着白色医用口罩的女士面部图像和以红色字体呈现的文字表述“乖!戴好口罩”这几种模态的简单组合,非语言层面和语言层面之间是相互强化的关系。其中,语言层面使用的温馨俏皮表述自动赋予了交际双方新的语用身份,交际双方在此刻仿佛是关系亲密的朋友或家人。受众者在理解宣传图时,会自动拥有一个“被亲密的人关心的身份”,会认为宣传者是在跟自己“一个人”单独聊天,突显出了受众者的“个体感”,而不是对其进行千篇一律的教化。
2.人际互动功能
韩礼德认为交际功能是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之一,克瑞斯和勒文认为图像模态具有互动意义,相应地,疫情宣传图也具有人际互动功能。设计者借助语言表述的语气系统、情态系统等,通过充满幽默的多模态设计,呈现出自己的态度,增加受众者的参与感,实现交际双方的人际互动。
例如在我国某村委会的一幅抗议宣传图中,左边呈现的是一手打着算盘,一手翻着账本,戴着口罩直视前方的女子,右边是用红色加粗字体竖着排版的两行字:“省小钱不戴口罩,花大钱卧床治病”。该宣传图的语言层面采用的是陈述语气,旨在陈述事实、直接传递交际意图,在情态方面,设计者更像是在面对面地规劝受众。设计者考虑到怕浪费钱购买口罩的实际交际情景,以及交际者因素:受种者主要是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所以使用了两句相互对照的宣传语,采用更能深入人心的“省小钱”和“花大钱”这类朴素表达,有利于实现和谐的人际互动。在非语言层面,设计者运用了戴着口罩的精细规划生活的普通人意象实现交际行为。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之间是相互说明的关系。
3.简化理解功能
宣传图是一种视觉艺术,它的设计目的主要是让受众者能清楚地理解设计者的意图,加深对所宣传内容的认同。主流媒体发布的大量旨在宣传防疫知识、介绍症状等这类图文组合的疫情宣传图与长篇的文字相比,更能简化受众者对信息的理解。这类宣传图在语言层面呈现的是中性情感色彩,在非语言层面主要是使用相应的简化图像去表示相应的症状。简单的文字说明和简化的图像组合能让人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设计者所要呈现的内容。
4.抒发情感功能
疫情宣传图除了呈现疫情知识之外,更重要的功能在于传达一种情感或信念,大多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如讴歌“逆行者”的勇敢和辛苦,强化抗疫必胜的信心等,这类宣传图在疫情防空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舆论抚慰作用,带有强烈的积极正面的感情色彩。当然,一些讽刺或造谣类宣传图则带有明显的负面消极情感色彩,而那些简单的疫情症状说明图在情感色彩上则为中性。
疫情期间在社交网站上有一副广为流传的卡通抗疫宣传图:戴着口罩的“热干面”在病床上接受治疗;其病房的窗户外挤满了他的朋友——“炸酱面”“火锅”……它们用关切的眼神望着病房内的“热干面”。在语言层面采用的是非正式语体——“热干面”和“加油”这两个词组的简单组合。在非语言层面,设计者使用了人们熟知的中国各地区的代表性美食意象来实现交际行为,并使用了心形状图形,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是重合交叠的关系。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的组合直接呈现了设计者对疫情重灾区受众者的鼓舞。
综上,本研究基于多模态语用分析框架,对抗议宣传图这一典型的多模态话语中的主要语用功能即语用身份建构、人际互动、简化理解、抒发情感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抗议宣传图中的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之间主要有强化、凸显、说明、重叠等关系。抗疫宣传图的多模态语用分析,可以帮助受众者成功地理解设计者的概念意义和交际意图,从而有效提高交际效果、达到宣传抗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