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实践的必要性

2021-03-16黄莹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企业实践双师人才培养

黄莹

摘要:为了能培养出更符合当前行业需求的学生,老师们需要不定期的到企业进行实践,深入了解与熟悉一线开发工作,积累企业实践经验,从而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职称。专业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的企业实践,可以为学校进行教学改革、设置更为合理、更为贴近工作需求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积累经验,从而帮助学校培养高级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双师,企业实践,人才培养

分类号:G715.1

0 引言

当前,计算机行业人才需求量大,尤其是软件技术、大数据应用等方向。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能培养出更符合当前行业需求的学生,老师们需要不定期的到企业进行实践,深入了解与熟悉一线开发工作,积累企业实践经验,从而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职称。专业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的企业实践,可以为学校进行教学改革、设置更为合理、更为贴近工作需求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积累经验,从而帮助学校培养高级的技能型人才。

在2018年7月20日到2018年8月20日,我到贵州博雅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企业实践,参与到了实际的开发工作中。本次实践,我参与到系统的实际开发工作中,包括:系统前期的调研、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开发框架的搭建及部分系统功能的实现。

1 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现状

根据目前学校关于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作为职业院校,主要培养的是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而“双师型”队伍正是我们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双师型”教师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理论功底可以通过书本学习来提高,而动手能力则需我们深入到企业一线进行实地工作。通过参与企业实践,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调整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以后的就业能力。

目前为止,我参加的企业实践主要是通过自己与企业进行联系、沟通,再到学校办理企业实践手续,从而开展企业实践工作。虽然学校已明文规定了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必要性及实施步骤,但限于实际条件,我们还不能实现完全的脱产参与社会实践。目前老师们采取的实践方式,基本上是通过假期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到企业实践,鉴于本专业(软件技术)的特征,一个月的时间很难完整的参与到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如果通过正常教学时间之外的“休息时间”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则很难同时兼顾工作与实践,即使兼顾了,实践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2 企业实践的总结

在短短一个月的实践过程中,我对项目开发的过程、参与项目开发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都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总结本次实践经验,我知道:如何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实际的企业开发工作中、如何培养毕业后即可就业的技能型人才、如何通过团队合作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作为职业院校的老师,需要的不仅仅是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将理论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作为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计算机行业还需要我们能够不断的学习、接納、应用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只有作为老师的我们,掌握了企业实际需求,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学到技能、掌握技能。

经过这段时间的企业实践,可以得到如下总结:

(1)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通过参与到企业实际的上班模式中,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的联系与差距有了一个很直观的了解。企业实践可以让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真正的应用,而深厚的理论功底可以让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能够很快的去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并进行解决,两则是相辅相成的。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经验传授给学生。

(2)课程标准的改进。通过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开发人员进行交流,我们对如何完善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其更贴合当前企业项目开发的标准有了一个完整的概念。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根据这段时间的企业实践,企业对开发人员的知识储备和开发能力的要求,让我们对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如何去完善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让其能够更贴合当前的企业人才需求、如何培养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高职技能人才等方面有了更全面、更清晰的认识。

(3)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根据这段时间的实践工作,我总结了企业对学生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也基于实践的需要,思考了如何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在未来的教学中,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这能够促进学生以后更快的融入工作环境。

3 总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短暂的企业实践,作为我们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我受益匪浅。面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发展,各种新理念、新技术,需要我们不停的去学习、掌握,并运用到实际的开发工作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不定期的参与企业实践,可以让我们激发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而不是简单的理论输入。通过结合生产实际,可以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提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更熟练的而掌握新技术、新技能,也可以更好地将这些信息有效的传递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施汉禁.“互联网+”环境下中职计算机网络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培训,2020(11):61-62.

[2]曾颢,赵曙明.工匠精神的企业行为与省际实践[J].改革,2017(04):125-136.

[3]李红艳.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探析——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06):123-124.

[4]孙丽.探究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及对教学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3):168-170.

[5]梁乾,韩伟.对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8(05):144.

1438501705220

猜你喜欢

企业实践双师人才培养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提升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策略研究
试论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
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思考
培育改善文化和成本文化在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