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策略研究
2021-03-16刘宏红
刘宏红
摘 要:小学语文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同时它也展现出了多种特性。中华传统文化逐渐走进小学生心中,埋下文化内涵的种子,从此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从而推动小学生生活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策略探讨
分类号:G633.3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全面实行,新教育理念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教师也要对语文教育进行全面了解,深切认识到语文教学特点,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出调整。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多数教师选择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教学中,使教学质量得以显着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强化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融入,从而使学生能加深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认识,增强教师的教学质量。传统文化也能进一步传承下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种种实践表明,传统文化的弘扬应该从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抓起,因此,各小学语文课教师就应该主动担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认清传统文化与课堂融合的重要性首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文化是无数中华儿女创造的巨大精神财富,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它的重要价值。爱国主义是藏在每个中国人儿女心中最隐秘的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祖国,并且必须感谢祖国。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在多元文化教育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理解和感受屈原、文天祥、林则徐等多样的故事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抵制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如今,各种文化存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小学生在互联网上可以接触到各种文化内容,如日韩文化、西方文化等,他们也会受到这种思维的影响,影响自己的行为。我们发现,许多小学生对外国文化非常热衷,而忽视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研究,这使得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相对薄弱。外来文化正在逐渐影响着我们的本土文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只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深刻地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才能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中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从而抵御外来文化冲击。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传统学生学习兴趣低。很多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年龄较高,他们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认为小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正确,老师带着他们学习,可以让他们学习效率更高,在更短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内容,可是他们却忽视了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缺少方法,缺少自己钻研的精神,只有老师带着学生学习才能将语文学习好,这样的教学现状是非常不利于小学生语文各个方面培养的。而且这样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是根据课本进行教学的,除了课本之外,很少对学生进行别的知识扩展。这样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就不会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得到很好的重视。就忽视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工作。
2.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频率有待提高。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語文教师忙着讲课,学生忙着记笔记,看似你来我往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双方之间的互动交流却存在着问题。教师难以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教师的教学精力有限,教学时间也是有限的。难以对于具体的现象和问题开展深入的思索以及探讨,在保证教学进程的同时,又要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显得有些厚此薄彼。
3.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够深刻。
在语文课堂上引入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但是,部分教师却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容认识不够深刻,对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意义并不能进行深入的解析。虽然有的教师引入了传统文化的形式,但是却并没有引入传统文化的灵魂,单纯的将内容进行展示,没有赋予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没有为学生真正的讲解和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对于仁孝、忠恕、礼义的内容的讲解显然不够深刻。因此,这些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仍然有待提高。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当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运用策略进行更多的思考。
三、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全面融合途径
1.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活动,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课堂氛围[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往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都是依靠讲授法进行教学,学生课堂参与度并不高,这也就导致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中的深刻文化内涵。而且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才能够保证最佳教学效果,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影响学生思想,就要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课堂氛围,让文化环境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环节,构建传统文化学习体系,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学习。首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趣味的文化活动,并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借助这些文化内涵开展弘扬与发展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保证文化教学的效果。其次,对于涉及较多传统内容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组织诗歌朗诵竞赛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教师为诗词朗诵准备好合适的音乐,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朗读,体悟古典诗词及现代诗词的韵律美,不仅能够保证学生更加迅速背诵诗词,还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更能够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提升。再次,可以组织课本剧活动,这种活动比较适用于一些现代文以及故事性古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按照文章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后分析出的情感以及内涵进行课本剧的编排,教师要为其准备出充足的时间展示其课本剧,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古人的智慧与魅力,尤其是对其精神品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最后,教师也可以将民间艺术活动引入语文教学课堂,然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实践这些民间艺术,这更能够让学生感悟民间技艺的高超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这样的课堂氛围也会更加活跃。通过对传统文化学习体系的构建,可以使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能力得到完善、系统的提升。此外,教师应定期在班级内开展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学生可以依据学习内容,制作手工、朗诵古典或现代诗词,以此将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进行展示,从而达到自我激励的目的[2]。
2.组织专题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社会价值,丰富语文教学内涵,拓宽教学路径,大大提高教学有效性。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组织专题活动,基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与学习热情,组织专项教学活动,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活动的学习方向,从多个角度入手深刻体会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优秀文化的影响力,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自我定位,不仅要成为活动的组织者,也要实施有效的角色引导,使得专题活动的开展更具规范性、秩序性与科学性,尽可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学生会接触大量的古诗词信息,基于学生的词汇储备量,教师应组织与之相关的专题活动,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主动接受与传承优秀文化的意识。比如,教师可以组织边塞诗歌朗诵的专题活动,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所掌握的诗词内容,激发自身的内在潜力,完成教师所设定的专题任务,提高学生的诗词掌握能力。学生在诗词朗诵的过程中,将会深刻体会诗词内涵,提高诗歌理解力,感受边塞文化,对其有所感叹,形成良好的文化体验,从而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突出优秀文化的价值。
3.通过诵读经典来感受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的研究过程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就是文学著作。我们中华民族语言,民族精神甚至于各地的风俗习惯都在文学著作中有所体现,甚至于是由此借鉴而来,所以说文学著作是我国历史传统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最具代表性的载体,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全程中的基础,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小学阶段引入传统文化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带领学生诵读文化经典,很多诗歌因其作者格外注意押韵在早期都被拿来吟唱,所以是十分适合通过诵读来进行理解和掌握。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尤为学生的阶段性,不必使用语言太过于晦涩难解的,可以让学生诵读一些比较简单的[3]。
4.善用写作,渗透传统文化。
写作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深入了解语文方式的最佳途径。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会以看图写话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长,虽然写作的难度会逐渐加深,但是教师关注的始终是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很少会对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深入引导,这就使得学生根本不喜欢写作,只是将其当作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为改变这种现状,我就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如此,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又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笔触灵动起来。例如:想让学生写一篇有关于踏青的作文,就可以通过视频为学生播放踏青的由来,以及古人在踏青时都会做些什么。大部分学生都有过踏青的经历,通过播放的视频,学生的联想之门就会被推开,他们也能借由丰富的想象力,寻找传统文化与现在文明的契合点,并据此勾勒出一篇内容丰富的踏青作文。此外,还要注意,不要为学生局限题目,应该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如此,方可以唤醒学生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5.妙用阅读,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容易从知识点的角度讲解,单纯为学生剖析句式、修辞手法等,这就使得阅读教学太过学术,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想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就需要深挖文章内容,带领学生去探究文章背后的世界,解读传统文化。如此,既可以加快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教授《梅兰芳蓄须》时,可以如此直接为学生剖析文章的描写手法、表现方式等,学生很难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此时,就可以带领学生挖掘时代背景,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主旨,感悟梅兰芳先生的爱国之情,又可以燃起学生的爱国之情,促使学生成为国家合格的接班人。
3.6在语言交流氛围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交流氛围的营造,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唤醒学生过去的经验和情感,或者为学生创造适宜的语言交际情境与交流的机会,在价值判断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学会文明与人交流。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受到感染,更容易明白“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的道理。在传统文化渗透教育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促进学生换位思考,提高学生對传统文化的全面认知,从而浸染更多的传统美德。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课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度随着新课改教育方针与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而不断提升。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才能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伟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权建东.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有效渗透[J].当代家庭教育,2021(12):79-80.
[2]刘志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9):27-28.
[3]马秀平.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14):41-42.
156350118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