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壤耐药基因污染分析土壤修复及防治处理
2021-03-16周春来
周春来
摘 要:土壤受到严重的污染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随着近年来我国的石油开采发展速度加快,人们对于土壤污染的力度在不断加大。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一些抗生药物的使用,导致土壤受到严重的污染。这些污染员通过生物富集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健康,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的稳定平衡,造成食物链的污染富集。基于此,探讨土壤耐药基因污染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修复和防治处理土壤污染问题是摆在广大农业科研人身上的一个主要任务。
关键词:耐药基因;污染;土壤修复;防治处理
分类号:X53
前言:造成土壤污的主要原因在于在石油开采中油水的滴落渗透到土壤中,这些物质会残存在土壤中,经过雨水的稀释溶入到土壤中,造成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酸碱度失衡,不再适应农作物的种植。当前石油液体中还存在有微生物、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这些对于土壤的破坏也是不可逆的,难以实现修复。面对这些常见的污染,人们大多数采用加入一些抗生素来降解减少有毒物质的侵害。这些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抗生素受到耐药,造成抗生素失去效果和作用。必须要重视土壤耐药基因,加以合理科学处理土壤污染问题的发生。
1 耐药基因土壤污染的发生原因
DNA是耐药基因的载体,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到土壤中,借助于基因的转移扩展到土壤中,造成污染。这种耐药基因污染分布广泛,而且进入到土壤中不易消除和清理掉。在石油开发管道运输的过程中,由于石油的渗漏造成耐药基因进入土壤的,这些在日常石油生产和运输途中中随处可见。随着现代化石油的开发的日益发展,石油已成为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现代化的陆上石油开采水平不断提高,石油中的硫、砷等有毒物质渗透到土壤中,一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剩下的也慢慢的渗入到土壤直至地下水中,造成对土壤的污染。基于此,土壤会受到石油开发的影响污染也日益严重。
2 造成污染的耐药基因来源浅析
2.1基因的产生来源
耐药基因大多存在于动物排放的粪便以及自然死亡的植物的菌株中,还有存在于渗透出的石油油水中,这些物质一旦受到雨水的冲刷,这些耐药基因就会流入到土壤中,研究表明,土壤中的微生物与这些耐药基因污中接触时有可能发生一系列的基因交换,获得耐药性。耐药基因扩散速度非常快。同时也应当看到,土壤中耐药的来源,不仅是来自于外界菌种和土壤中生物的基因交换获得感染,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具有天然抗性的细菌,通过自身稳定的遗传因素进行繁殖生长。自身具有耐药的微生物,与外来的微生物进行基因交换的概率非常小,但是却能够非常有效的促进外来基因的发展。
2.2耐药基因的危害
耐药基因的存在,吸收率农作物获取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不再被农作物所获取吸收。同时,这些植物被感染细胞具有耐药性。被感染的农作物被食用后,很难被分解消化吸收,还会引发有毒物质富集,造成健康受到威胁发生。另一方面,这种耐药基因会影响生物体细胞的正常繁衍代谢,造成生物体的免疫机能下降。
3 如何修复和防治耐药基因污染的土壤
3.1修复方法
对于基因污染的土地进行修复,一般采用化学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化学改良剂和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反应,可以通过合理的灌溉来处理污染源达到净化土地的目的、改良土壤的目的,还可以很好降低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还可以采用生物培养的方式,那些培养的微生物能够有效的降解有毒物质,来实现通过微生物修復和防治土壤污染的问题。应当看到,基因污染通过生物污染发生作用,这种污染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造成一系列传统的修复土壤的技术不能够很好的实现修复和防治目标。因此我们要深化研究,在常见的修复土壤基因污染的实际情况下,找到一种非常适合处理耐药菌污染的防治方法。可以通过探讨消除耐药基因对污染土壤的破坏。耐药基因的出现源自抗生素的滥用以及耐药基因的自我繁衍传播。基于此,可以加大对含耐药基因菌株的土壤的杀菌处理。可以借助于控制温度消除耐药基因变异发生的条件,借助于提高温度消杀细菌。还可以借助于控制微生物、降低消耗土壤中营养,进而降低微生物含量。借助于微生物来降解土壤中的石油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培养一种特定的降解石油的菌种来实现目的。研究也发现,一些特殊的细菌经过大量培养繁殖可以有效的代谢石油类物资,彻底清除其中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还可以借助植物的吸收作用来修复土壤。此外,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还能分泌特殊的酶类助推土壤中各种细菌的分解效果,达到有效促进石油类污染物被降解的目的。
3.2防治方法
在当前使用抗生的过程中,没有做到有针对性的按照标准的剂量使用抗生素,这就造成抗生素在动物的粪便和农作物表面残存量在较大,为耐药基因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的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来防止耐药细菌的产生,逐步控制设置严格限制抗生素的使用。要严格控制好土壤中抗生素的含量,规范对抗生素的使用,要随时随地的进行土壤测量分析,确保土壤中的微生物化合物酸碱度符合要求,确保没有变异的微生物生存,一定要认真对待,加以分析,坚决消灭变异微生物。
3.3控制残存
要严格控制好土壤中的抗生素产存量,可以采取控制高温进行降低抗生素含量的办法,扫除细菌出现耐药性的温床,同时有效的清除各种有害菌种,降低微生物的生存条件,进一步压制耐药基因的效力。
3.4提高认识。
我国土壤耐药基因污染分析土壤修复及防治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防治和修复能力有待提升,特别是要重视这项工作,完善制度,杜绝抗生素的滥用,对此,要不断提高防治土壤基因污染的认识,制定完善对土壤污染基因污染的保护规范。在各向土壤农业生产中,要注重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控制管理,严格规定使用标准。
结束语:
基因污染的土壤的防治和修复离不开对抗生素的合理限制使用,同时也要做到发展生物制剂,从根本上抗生素的使用,才能实现保护土壤生态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谢再顺.生物修复治理技术在污染土壤中的实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0).
[2]李杰,王新宇.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热点统计与分析[J].南方国土资源,2019(12).
[3]方建新,王璞.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8).
223650118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