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
2021-03-16张蓉蓉
【摘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的国家战略,是一项全面形成开放新格局的举措。武陵山片区毗邻粤港澳地区,是大湾区的发展辐射地带,精准对接大湾区的发展对本地经济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五大对接战略,提高武陵山区战斗力和发展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聚集磅礴力量。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 粤港澳大湾区 对接战略
分类号:F127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的国家战略,是一项全面形成开放新格局的举措。2019年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详细的规划了大湾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而武陵山片区(今鄂、湘、渝、黔四省市的11个市州、71个县区)毗邻粤港澳地区,是大湾区的发展辐射地带。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武陵山区,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落后、区域跨省发展难度大、贫困人口多以及贫困程度深等。本文就武陵山区如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做深入探索和研究。
一、武陵山片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战略意义
武陵山片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对于加快建成扶贫攻坚示范区、跨省协作创新区、东融西进模范区、民族团结发展先进区,为全面乡村振兴和建成小康社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增强地方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
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对巩固当地的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一来跟上国家前线经济发展步伐,积极贯彻国家战略方针;二来对自身的扶贫工作是一个全新的突破,不仅可以接受大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内各个行业的新一轮发展,促进片区内城市尽快融入发达城市群行列,还有利于打造特色合作平台,推动地方特色资源输出,化优势为胜势。通过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合作与发展,促进以周边城市或城市群为主体的跨行政区域经济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市场体系、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全面发展,科技创新和生态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优势农产品、矿产资源、生态文化旅游等产业和资源的整合互补,发挥比较优势,细心考虑到地区资源核环境承受力,顾及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各个需求,促进社会稳好快发展,把互利共赢放在收尾,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性的发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则成为建成跨省协作创新区的战略需要。
武陵山区的营商环境优化,也迫切需要对标大湾区。片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却苦于贫穷和落后的面貌,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的方案已迫在眉睫,利用大湾区"一国两制"的特性,充分挖掘先进案例,如香港、澳门、深圳、广州、中山等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增强片区发展新动力,打造优质生活圈,实现高水平崛起。再者,创建民族团结发展先进地区,积极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加强与大湾区的联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湾区汉族、壮族、瑶族等民族和香港、澳门同胞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满足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增强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自信,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民族融合。通过省际合作和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积极对口对接广东、香港、澳门等地的发展战略,积极探索适合山区各民族脱贫致富的的模式,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把与大湾区对接作为创建民族先进开发区的有力支撑和重要内容。
二、武陵山片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
1、特色农副产品主动衔接
武陵山区的丰富资源和交通优势决定了农副产品的市场优先定位。首先,我们必须选择正确的点。坚持以扶贫为目标的产业发展政策,选择适合广东、香港、澳门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开发具有本地产业优势的特色产品,切实定位。把资源优势、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发山区有机特色农副产品资源促进形成走出去的的机制,组织政府和企业"走出去"系列推介展会,要把"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宝贝变成大湾区群众最抢手的"香饽饽"。加上武陵山区农产品销售"南向"传统,在产销对接和优势互补上更应下足功夫,加强扶贫特色产业的品牌培育和宣传,挖掘雾灵山地区特色农副产品“金矿”,与广东、香港、澳门大湾地区市场对接;做好其后备供应站和西南“大厨房”。二是注重高端供应。武陵山区山川秀美,农产品种植条件优越。水稻、柑橘、茶叶、蔬菜产量居全国第一。湘西黄牛、山菌和中草药居全国首位。在于大湾区对接中,鼓励瞄准高端市场,在品质上使劲,消除无效和初级供给,减少低端供给,增加高效的高端的销售,做好绿色防控、农残超標、反季竞争的工作。三是着力发展食材加工业。大湾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需求量大且多样化,山区主动衔接的产品不能还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要输出更多的"高大上"的深加工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利用现代科技提升传统主食产业,保持特色产品加工不落伍,如加工好湘西腊肉香肠、黄牛肉、扶贫羊肚菌等特色产品,让它们能成为大湾区消费者经常能买到的东西。四是严把农副产品质量标准。用"国际标准"的尺子去丈量武陵山区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用最严格的标准去规范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从源头上管理、高标准要求,提高农产品的合格率和满意度。严禁使用高风险农药,推广生物农药和物理防范,强化市场监督,片区各市县联合把关作业,从源头上提升山区农副产品的口碑和质量。
2、提升生态旅游服务功能
武陵山区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景观优美,区位优势明显,具有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充分运用本土丰沛的优势资源,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对接大湾区的风景区,建设山区——湾区旅游体系,共同整合路线、开拓市场、加强协作,注重挖掘文化内涵,片区内景点相互关联和支撑,形成交通大进大出通道,开设通往大湾区的旅游专线服务,在互动共生中释放巨大的旅游聚集效益。依托武陵山区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实施全域旅游的思维和路径,突出要素,打造品牌,营销方案,推进"旅游+互联网+创收"的多业态融合发展。同时,积极出台"引客"政策,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达地区,精准吸引客源,围绕以湘西凤凰—张家界—恩施大峡谷—乌江画廊为主的生态旅游路线,扩宽生态系统优点,深挖当地传统特色资源,增加旅游创收,落实生态扶贫策略,助力乡村旅游扶贫。
3、开发和输出人力资源
武陵山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尤其是农村中青年,发展潜力巨大。扶贫工作实施以来,就业扶贫和“雨露计划”教育政策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目前,武陵山区出现了一股以低层次、两端性、民族性为特征的强烈农民工潮,因交通和传统倾向,山区绝大部分劳动力选择南下务工,基本上都在广东地区就业,并且随着经济发展,逐渐表露出多元化、高龄化、科技化等特点,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数据蓬勃增加的趋势。如何开发和挖掘如此之大的人力资源成为脱贫攻坚的又一难题,除自主择业外,政府应通过“创建农村教育反馈机制、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机制、发展前瞻性的社会保障机制”等途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更应充当起引导者的角色,要持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为他们寻求更优质的工作场地和职业,主动对接急需大量人才的地区,做好大湾区发展的人力资源后备站,带领贫困人口走出大山、参与湾区建设和竞争、共同致富,以劳务输出的方式增加人均收入,实现稳步脱贫。
4、促进特色文化走出去
特色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向导,是旅游业的灵魂所在。开发武陵山区,建设“大武陵旅游圈”,必须开发利用武陵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最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在武陵山区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武陵文化被共同创造,包括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风景文化“八大系列”。八大文化"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历史悠久、传承性强,风格独特、合作性强和融合性的特点。山区特色文化以“八大系列”为载体,聚集了无数的文物、古迹、景色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不仅会助推全域旅游的发展,还会拉动当地经济的增长。
充分挖掘武陵山区的特色文化资源,选取典型,以文化为灵魂,以文化创建交流合作契机,多元化的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创建文化大论坛、红色长征路、少数民族部落体验等一系列创新性的开发交流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政府鼓励大湾区的投资主体参与到武陵山区文化产业建设中来,给予优惠政策等。大力宣传和双向互动,在输出本地特色文化的同时,融合粤港澳地区的特有文化,甚至港澳的资本主义文化,跨省际跨地域的创造文化交流长廊,谱写文化战略光辉。
5、承接健康休闲养老产业
一方面,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12.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问题突出。另一方面,我国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平均寿命预达72岁,80岁以上老年人有152万,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21世纪以来,中国老龄人口平均增长率多于4%,是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增长率的约2倍,由此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绝后的。2022年,我国将进入占14%以上的深度老龄化社会;2033年,我国将进入占20%以上的超老龄化社会;2060年,我国将继续快速上升到35%左右。高速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运转压力巨大,不论是城市还是年轻一代,都背负着巨大的养老压力,或将无法满足休闲健康的养老需求,無法形成原生态化绿色的养老模式。老年人不仅对衣食住行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对健康、环境和生活质量也有要求,特别是在精神层面。高速发展的大湾区是一个普通社区。对此,要打破传统,建设一个老年人实际需求而又实用的新型养老地,完善老年配套设施,营造适合老年人的生态环境。武陵山区具有独一无二的健康环境和产业资源,山区内有大量的中草药资源、茶叶产业、休闲旅游地、生态环境等,是一个天然的氧气吧和健康养老场地,再加上交通的便捷性和区内大量的旅游资源,武陵山区绝对具备承接大湾区部分养老产业的能力。相对于城市的喧嚣和繁杂而言,武陵山区有足够清新的环境和休闲的优势,有自然赋予的生态资源,山区内各地政府应不遗余力的大力发展养老地,探索承接大湾区养老产业的制度和政策,打造具有特色的健康休闲养老模式,争做粤港澳大湾区最坚定的养老产业储备站。
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是武陵山片区融入国家战略、促进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是接下来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机遇与挑战并存,这项工作需要武陵山片区全体群众的上下一心共同奋进。
【参考文献】
(1)《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2)《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实施规划》
(3)中国指数研究院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解析》2017(05)
(4)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调研组.《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5)赵逸倩;千庆兰.《全球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广东经济,2018(11)
(6)吕运涛.《湖南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厨房”》农业工作通讯2017(21)
(7)安树伟.《中国省区交接地带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8)张玉娟.《武陵山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中问题及对策研究》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9)李万.《武陵山区自然资源优势及劣势剖析》地理学与国土研究,3卷22页
【作者简介】张蓉蓉,毕业于澳门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中共新晃县委党校,讲师。
279950118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