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疫情“大考”:中国何以能够经受住?
2021-03-16许门友
摘要:2020年初在我国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过去一年了。一年前我们能够赢得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住疫情“大考”,其原因主要在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组织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理念、科学防治的基本原则、精准施策的战略策略、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方法、推动疫情防控的国家合作。
关键词:疫情防控;后疫情时代;思考
2020年,农历庚子(鼠)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大地,面对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住一场艰苦卓绝的疫情“大考”。我国能够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真是来之不易!如今,在世界其他一些地区新冠肺炎疫情依然肆虐而中国人民正享受着平安祥和的温馨时刻,不禁使人对于我们党、国家和人民何以能够在疫情“大考”中考出这样的“好成绩”,陷入深深的思考。
一、党的集中统一组织领导是制胜关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先冲击的是人们的心理防线,其次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验。要做到在疫情面前,百姓临危不乱,国家治理有序,社会有效运转,执政党的坚强组织领导至关重要。在疫情爆发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战略指引。他时刻关注着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及时作出指示和批示,并且亲临北京和武汉抗疫一线进行考察,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和重要工作,毫不动摇地抓紧抓实抓细,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把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中央成立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组长的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派出疫情防控中央指导组,建立疫情防控联防联控机制,及时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协调推动各部门、各地区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形成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的疫情防控局面。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重大战略性成果,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强大优势,体现了党的“领导核心”的极端重要性,也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高效社会动员力、组织力和协调力。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基本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在中国抗疫斗争中,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到鲜明而生动的诠释。
第一,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保护和抢救生命是我们党和国家防控疫情的根本出发点。战疫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多次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放在第一位,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不分老幼、无论贫富,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救治患者,就是要坚持其他一切工作安排都要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让路。正是由于坚持人民群众生命重于泰山,不放弃每一个人,不计成本,在抗疫中坚持应收尽收,实行严格防控措施和加紧治疗,才使得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病死率保持在世界较低水平。与此同时,为了保护境外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政府多次派临时航班接回滞留在海外的中国公民,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这与一些国家的政府和领导人对待疫情消极应付,故意拖延,隐瞒真相,污名甩锅,甚至不负责任地搞所谓“群体免疫”等等,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创造中国奇迹、推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力量源泉。在抗疫斗争中,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不断凝聚人民力量,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形成举国上下患难与共,海内海外和衷共濟齐战疫的生动局面:14亿人民团结一致,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做好居家隔离、自我防护,特别是武汉和湖北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他们不惜以“封城”实行自我隔离,为全国的抗疫斗争做出牺牲和奉献;广大医务人员临危不惧,白衣执甲,义无反顾冲在防疫和救治第一线,创造出一个个生命奇迹;千千万万的社区工作者、人民警察、解放军指战员、志愿者等,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抗疫作贡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抗疫理念,广泛调动党、政、军、民、学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这是我国疫情防控斗争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重要法宝之一。
三、科学防治是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1]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遭遇到的又一次重大传染性病毒袭击,目前人们对它的源头和宿主、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和危害性等还知之甚少,因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不断加深对这种新型病毒的认识,逐步掌握其流行规律并找到战胜病毒的有效途径。
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侵袭,既是一场与病魔较量的人民战争、阻击战、总体战,同时也是一场与病毒赛跑的科技战。面对人类历史上遭遇的这场新型病毒袭击,我国广大科研和医务工作者在习近平科学防治重要论述指引下,坚持将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作为应急科研攻关的重中之重,边救治、边总结、边改进。他们根据临床治疗经验积累和研究进展,不断完善诊疗方案、优化诊疗手段,使得医疗救治取得积极成效。他们在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科技支撑;采取恢复期血浆、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治疗方式,提升重症、危重症救治水平;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力求搞清楚病原来龙去脉,提高精准度和筛查效率;还有,就是在预防、治疗、康复各个阶段广泛应用中医药等等。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成为我国战胜疫情的硬核力量。
在疫情防控期间,有关方面积极帮助民众进行科学防疫,及时公布权威信息,引导群众科学认识和理性对待疫情,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从而消除了社会恐慌,涵养了民众的良好心态。我国从城市到乡村、从社区到家庭,广泛普及疫情防护知识,使得科学防控不断深入人心,全民防控意识不断增强。这些都为战疫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精准施策是战略策略
精准施策,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一项重要工作方法。战疫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精准思维习惯,解决疫情第一问题在“精准”。在党中央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我们在抗疫斗争中既充分发挥“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又在精准实施、精准落实上下功夫,推动疫情防控有序开展。
首先,构筑四道战疫防线。一是打赢武汉市和湖北省疫情防控歼灭战。遵照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决策部署,武汉市和湖北省实行“外防输出、内防扩散”的战略方针,果断关闭武汉出口通道,杜绝疫情对外输出。牢牢把握社区防控和患者救治两个关键,在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对确诊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对疑似患者应检尽检,对密切接触者应隔尽隔。党中央安排19个省份“以省包市”对口支援武汉市以外16个地市;二是坚决防范首都北京爆发大规模疫情。加强京津冀地区联防联控,把好入京通道关口,引导外地人员有序返京。全面落实社区联防联控,坚决切断输入性传染源;三是阻断重点地区疫情蔓延。湖北与周边6省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四是坚决遏制疫情在全国蔓延。加强基层防控人员力量,追踪到人、随访到户。重点做好交通工具通风、消毒、旅客体温检测和健康筛查等。在国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而境外疫情不断蔓延扩散的情况下,中央联防联控机制迅速制定“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精准有效防范疫情跨境输入,对国内疫情反弹风险实施精准有效管控。目前,我国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防控战果持续得到巩固。
其次,抓住“三个关键关节”。一是聚焦病毒传染源。把病毒的追根、溯源、查证作为疫情防控的关键,推动防疫战线前置、关口前移,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原则;二是卡住病毒传播途径。在交通管制、物流管控、信息通报、病例集中收治、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等各个链路环节,迅速掐断病毒传播途径;三是紧盯易感人群。坚持“防”为先、“治”为重的策略,在极力救治感染者的同时,针对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企业、学校等重点单位,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严加防范,不留死角。
最后,统筹调配医疗资源。一是针对武汉和湖北医务人员紧缺的状况,累计从全国29个省份和军队系统派出345支国家医疗队和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以及4.26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坚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提高“收治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亡率”;二是以最快速度增加病床,做到患者应收尽收。10天之内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将一批体育馆、会展中心、培训中心等改造成为方舱医院和隔离场所。发挥国家、地方和第三方机构力量,向武汉调派3个移动P3实验室,将核酸检测能力提高到每日35000人份。这些措施确保了重症患者在定点医院救治,轻症患者在方舱医院救治,疑似轻症患者、无法排除的发热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在隔离点治疗观察,避免了疫情在社区传播。
五、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是思想方法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辩证思维就是“要正确分析矛盾,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2](P245)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期而遇一下子打乱了各个方面的正常工作,抗疫成为全党全国人民面临的头等大事。但是,“头等大事”不代表全部工作,切不可忽视“党和国家的最重要利益”[3]。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能否完成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关系到“十四五”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所以,尽管面临严重的疫情挑战,我们也不能顾此失彼。只有统筹疫情防控和經济社会发展,在严格防控措施的同时,不失时机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思维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巨大冲击。就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各地强统筹、两手抓。2月23日,中央专门召开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一方面紧抓疫情防控不放松,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另一方面要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等重点任务。为了抓紧抓实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后,在2020年2月至6月的4个月内,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进行7次密集性考察调研,关注的焦点问题集中起来就是:疫情防控要慎终如始、复工复产时不我待、脱贫攻坚要响鼓重锤、生态文明要常抓不懈。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化危为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沉着应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大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六、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是客观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凝聚全球力量,实行全球行动,开展国际合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4]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球化背景下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病毒传播不分民族、人种、职位高低和贫富差异,它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生命健康权无国界、无种族、无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尊重全世界各国人民平等的生命健康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肆虐的疫情面前,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人类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各民族只有抛弃偏见、团结合作、相互支援、共同应对,才能战胜病毒威胁,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
疫情在中国爆发以后,習近平总书记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高度,进一步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不断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中国疫情期间,习近平主席同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进行会谈会见4次,通话51次,向1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欧盟等区域组织负责人致慰问电,还同阿根廷总统互致信函,向比尔·盖茨、美国犹他州小学生等复信,介绍中国疫情防控经验,表达中国为各国提供力所能及帮助的积极意愿,为国际社会携手抗疫注入强大信心。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又提出开展检测方法、临床救治、疫苗药物研发国际合作,建立全球和地区防疫物资储备中心等多项倡议,为合作抗疫指出具体路径,同时宣布中国将把研制出的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等多项举措。中国政府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世卫组织和有关国家通报疫情信息。中国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急需的抗疫物资援助,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柬埔寨等国家派出20多支医疗专家组;中国向世卫组织提供5000万美元捐赠,尽一切努力为其他国家在华采购医疗防护物资提供便利;中国同全球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同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疫情防控视频交流会议。当然,在中国抗疫最危急的时刻,国际社会也纷纷表达对中国的善意和帮助。俄罗斯、白俄罗斯、英国、德国、日本、巴基斯坦、蒙古等7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对中国提供抗疫物资援助,17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5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以及300多个外国政党和政治组织向中国表示慰问和支持,柬埔寨首相洪森、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等先后访华……这一切都很好地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义。
事实表明,在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面前,国际社会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行动配合;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共同合作加快药物、疫苗、监测等方面科研攻关,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充分发挥世卫组织的领导作用,加强各国沟通协调,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坚决阻止疫情的跨境传播,才能共同维护国际公共卫生安全和公众身体健康,最终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这场硬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J].求是,2020,(6).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245.
[3]人民日报记者.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0-04-24(1).
[4]习近平.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J].求是,2020,(8).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提升西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研究”(20AKS011)和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省级精品课程项目“提升陕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研究”(陕教工[2019]20号)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
许门友(1964—),男,汉族,陕西山阳人,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80250078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