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深层建构

2021-03-16陈雅倩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疫情防控大学生

陈雅倩

摘要:社会责任意识的深层建构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不仅关乎个人精神文明水平的高低,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尤其大学生作为中国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需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本文拟通过疫情防控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的描述,进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深层建构的路径探析。

关键词:疫情防控;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新冠疫情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爆发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科学有序地安排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彰显“中国速度”和“中国温度”,体现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面对此次威胁,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发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全民号召。在社会转型的决胜时代。习近平曾多次强调,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主力军,要勇于担当民族振兴的时代重任。为此,结合疫情的特殊场域,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深层建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一、疫情防控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构建的必要性

社会责任是指社会成员在其生活中,对国家、社会、他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义务。总的来说就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自律意识和情感体验。马克思认为:“作为一个现实的人,自始至终有规定,有使命、有任务。至于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并不重要,因为这项任务是自身的需求与世界的联系产生的。”[[]]换句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要依赖社会并对社会及其成员负责。在此次抗疫医护人员中“90后”、“00后”作为防疫主力军,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青年一代不畏艰难、不惧牺牲的精神,用肩膀扛起如山的重任,展现中华民族的希望!

1.现实需要:社会场域协同联动带来思想政治教育新际遇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新冠疫情防控在全国各个行业、领域吹响了作战号角。为了应对这场没有硝烟的全民战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抓住此次教育契机,突破思政传统的教育边界壁垒,踊跃参与社会各界的协同联动。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创新,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化、书本化的刻板印象。加强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导向和激励等功能。让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下、线上课堂联合联动,充分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价值。

2.现状堪忧: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亟待解决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在此次在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人是“90 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00 后”。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且存在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责任认知不足、集体主义意识淡薄、轻视国家及社会利益。就此次防疫工作来看,仍然有一部分同学借着疫情的契机,荒废学业、造谣传谣、诋毁国家声誉,妨碍国家防疫工作。灾难面前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责任担当、厚植爱国情怀,另外更是让国人意识到危难时刻国家对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渴求。因此,大学生应该充分到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思想境界、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

3.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人之所以在道德上有价值,是因为有所承担,只有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才是物不是人。”[[[] [德]奥特费里·赫费. 作为现代化之代价的道德[M]. 邓安 东,朱更生,译.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258.]]康德实际上表明人与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所肩负的责任与义务。“落后必然挨打”是一个不争的历史现实,当我国国门被西方侵略者打开,国家主权和领土一再受到威胁和挑战的时候,是有志青年奋起反抗,力挽狂澜,肩负起寻求民族解放,人民独立自主的历史大任。而今天面对中国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到了最后冲刺阶段,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是对我国经济文化和生活秩序的一次重大冲击。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增长本领,锤炼意志,让中国梦早日成为现实。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原因分析

1.特殊时代场域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现实原因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全民抗“疫”阻击战,更是一场思想领域的特殊战“疫”。疫情不仅给我国经济文化和生活秩序造成严重打击,更是不断暴露出国民的思想短板和问题,其中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最值得关注。一些青年在面对国外敌对势力抹黑质疑中国防疫成绩时,主人翁意识淡薄,在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维护国家声誉方面明显缺乏正义感和责任感。尤其是疫情当前面对生命安全和国家安危的两难境地,部分青年利己现象严重,在付出前往往优先考虑自己收获的实际利益,国难当前面对社会责任的考验,表现出极大地漠视。

2.网络空间虚拟化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外部原因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大学生生于开放性、自主性、虚拟性特征显著的网络信息时代,主体性和个性化意识强烈,尚且处于三观形成期,极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处事经验欠缺;其次网络空间里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不足,当多元价值观及各种社会思潮在自媒体平台传播时,良莠不齐的信息干扰了其分辨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存在各种有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威胁我国声誉和利益的质疑之声,导致大学生在虚拟平台上无法正确认知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过分依赖网络生活,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利己主义意识深化而共同体意识薄弱,导致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和淡化。

3.学校教育功能虚化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直接原因

学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首先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竞争的影响,高校教师队伍中存在严重的功利化、名利化倾向;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成效,尽管思政课贯穿于大中小各个阶段,但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思想教育价值,无论是教育内容书本化还是教育方法单一化都无法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落到实处。最后即使是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也容易形式化、片面化,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实践育人的教育目的,学生自然也感受不到承担社会责任后的收获和体验。

4.家庭教育的不在场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重要原因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原因,但是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中,教育理念往往是畸形的,过于强调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从小缺乏应有的责任教育,长大之后承担社会责任的心理和能力就会明显不足;其次是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不足以教育子女,不良的言行示范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三、疫情防控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构建路径

社会责任意识作为人精神层面的范畴,因此其深层构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人由个体走向社会,不断履行社会责任以完善人格的过程。大学生作为民族复兴的领路人,任何时候都要怀揣忧患意识和使命担当意识,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强化主人翁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学习的精神动力,外化于贡献社会的行动指南。所以借此疫情防控契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深层建构,需要社会各界加强关注与引导。

1.积极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

“人们对于知识的获得、社会的认识、世界的感知首先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基本道德伦理也首先是从家庭教育中获得的。”[[]]家庭教育是人接受教育的第一步,也是责任感培养的启蒙阶段,家长的言行举止,身体力行直接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而学校教育又是大学生正式步入社会的铺垫阶段,在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增强承担责任的能力,不仅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高校立德树人使命感的重要体现。社会是检验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最终场所,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离不开社会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各界都有义务有责任为大学生营造健康良序的社会环境。家庭、学校、社会作为大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三个环节,三者应该是协调联动,融合渗透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联动机制。

2.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渠道作用。”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在教材编写方面要注重针对性和时效性,系统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提升责任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在教材中的比重,譬如以这次新冠疫情为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典型的示范案例,只要做好正确的引导教育,指导学生进行启发性分析,理性看待疫情带来的得与失,激发其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巧妙地化“危机”为“契机”。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依托校园网络、新媒体平台以及“第二课堂”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融入到社会各行各业,渗透进青年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3.立足疫情防控现状,利用社会实践教育契机

大学生作为此次疫情防控的主力军,得到了很好的磨砺和锻炼。同时也印证了社会责任教育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恰到好处的落实。当前部分大学生在承担社会责任时呈现出力不从心的薄弱现状。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切忌一味地进行理论灌输,联合家庭、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为大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拓展社会实践渠道。比如暑期组织学生下乡进行志愿支农、支教、支医的具体实践活动,在亲身体验中提升社会参与能力。除此之外,高校党团活动一直是学生党建团建,开展学生工作的主阵地,充分挖掘以“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红色资源开展党团课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在特殊的节假日期间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这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身临其境的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4.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挥新媒体正面引导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的广泛运用,网络媒介在教育过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我们认识到了互联网时代舆论力量的强大,在主流媒体进行积极正面引导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凭借着言论自由在网络上肆意发布一些有违社会和谐的信息。面对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信息泛滥,大学生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需要互联网技术推动德育教育的信息化进程。首先可以培养一支兼具德育教育素质的师资队伍熟练地掌握新媒体技术,在必要的时候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调适心理,正面引导其在网络上正确的发表言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思想。其次,将德育内容融入互联网中,开设相应的课程进行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在理论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效果。同时,针对互联网领域出现的违法乱纪现象,利用法律进行网络整治,净化网络空间,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5.提升自我修养,倡导大学生主体意识自觉

教育能否发挥真正的效用在于受教育者是否将教育者所传授的社会所需要的政治理论、思想观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外部教育固然必要,但是受教育者的内省消化更为重要。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要及时摆正自己的政治立场,认清国内外的发展形势,明确自己肩上承载的复兴中华,造福社会的重任,自觉地将个人利益以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形成家国同构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加强自身修养,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不卑不亢,理性应对,成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王淑荣,华昉.疫情防控背景下社会责任建构与培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4):32-36.

[2]林伯海,朱煒.重大疫情应对中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多维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3):20-23.

[3]郑锦阳.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公众社会责任意识深层构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8):1+4-6.

[4]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工运,2020(05):8-14.

[5]孙楚航,许克松.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实践路向[J]思想理论教育,2020(03):97-101.

[6]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N]. 人民日报,2019-01-26(001).

[7]刘宇,陈元明.疫情下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建构与培育途径探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0(03):58-63.]]

2056501705373

猜你喜欢

疫情防控大学生
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制胜机理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趋势
关于梁山县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调查处置分析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