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狂欢:互动仪式链下丧文化流行探究
2021-03-16陈梦杰赵磊
陈梦杰 赵磊
摘 要 随着移动应用迅速普及,音乐软件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音乐+社交”的模式也得到不断的推广。而丧文化也悄然在音乐平台上流传开来,网友借由评论进行话语狂欢,而网易云音乐被网友戏谑为“网抑云”。以文本分析和个案分析为研究方法,以“互动仪式链”为理论,探讨丧文化在网易云音乐平台流行的原因。研究发现网易云的社群运营模式为用户的情绪宣提供了天然的平台,加上青年群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转接到网络平台,形成互动仪式链,导致丧文化在网易云平台流行,对此各方也应推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树立更加积极的价值观。
关键词 音乐社交;丧文化;互动仪式链;网易云音乐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21-0091-05
1.1 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介形态不断更迭,移动应用迅速普及,“音乐+社交”模式也应运而生。当下我国音乐平台的建设,也越来越注重音乐社交的打造,如QQ音乐,酷狗音乐、虾米音乐等,而在“音乐社交”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则是网易云音乐平台。网易云音乐作为国内首个将“音乐”和“社交”融合在一起的音乐平台,以期为用户提供一个既能享受音乐又能以音乐为基点来结交朋友的平台[ 1 ]。凭借着特有的“音乐社交”模式,在3年间便积累了2亿的用户,根据网易公司发布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当前网易云音乐的用户已经超过8亿。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下,用户可以通过音乐创建歌单、音乐评论、好友共听歌曲等方式进行相互的沟通,建立起情感交流。而在网易云音乐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音乐的乐评,借着音乐的感染力,人们在评论中抒发自己的情绪与感受,尤其是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当代青年群体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和生活压力,丧文化由此迅速传播。这种丧文化有着能引人共鸣的生活痛点,在网易云音乐的评论中得到凸显和传播,而带有“丧”属性甚至是抑郁属性的评论在网易云音乐中广泛传播,使得“网易云”也被调侃为“网抑云”。以青年为主体的用户在评论区发表带有丧文化性质的评论,使看到评论的人感到深有同感而与其一起陷入“丧情绪”中,比如评论“你那么孤独,却说一个人真好”“好想爱这个世界啊”等,这些带有负面情绪的言论引发群体共鸣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带有无病呻吟或是抑郁性质的评论去博取眼球。所谓“网抑云”就是指因2020年网易云音乐App评论区大量存在带抑郁性情绪的词语或句子而兴起的网络流行语,由“网易云”谐音衍生而来[ 2 ]。
1.2 研究意义
2016年以来,丧文化逐渐发展,随着“葛优躺”图片的走红,以颓废和自嘲为表征的丧文化在青年群体中流行开来,出现图片、文字、歌曲等形式各异的丧文化产品。而在网易云音乐社区中,许多抒情歌曲下的评论区充斥着重复率极高的悲伤情感故事和负能量,导致许多用户一打开评论区,扑面而来都是疼痛青春文字,渐渐地,网友将其作为一个“梗”玩得不亦乐乎,使得网易云几乎变成了一个悲伤群体聚集地的代名词。本文以网易云音乐平台为例,针对网易云音乐所表露的丧文化进行探究,思考丧文化为何会出现音乐平台中,这种丧文化是如何形成与传播的,表现形式如何,如何治愈这种“丧”使其变成“网愈云”。
2.1 网易云音乐社交的打造
2013年4月,网易云音乐正式发布,2013—2014年将产品定位为音乐+社交,歌单是产品的核心架构。2014—2015年进入社交功能强化阶段,用户参与内容生产,用户生产内容成为网易云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至今更加注重音乐社交的场景化,通过与农夫山泉的联名以及杭州地铁站乐评等一系列的营销活动,进一步将自己打造为一个情绪表达的音乐社区。
在网易云音乐的板块设置上,通过不断探索也增加了诸多强化社交的板块,致力于将自己打造为音乐社区。首先,网易云音乐平台进行拟人化的村落经营,将自己打造为“云村”,用户则被称为“村民”,同时还设置了“云村村委会”为“村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强化产品与用户的联系,让用户产生强大的归属感。其次,为用户进行精准化的个性推荐,根据用户的听歌习惯为用户推荐个人定制化的歌单,还会自动为用户生成年度听歌报告,不断增强用户黏性。最后,网易云音乐还有强大的社交功能,除了音乐的评论回复以外,还有与好友“一起听”功能,创建个性歌单等,强化了用户彼此之间的联系,使其成为用户表达的集聚地。
同时,这种情感的表达与网易云音乐的用户结构密切相关。在用户上,网易云音乐平台的年轻用户占比最大,如图1所示,根据艾瑞数据显示,网易云音乐女性用户为54.74%,略大于男性,年龄集中在35岁以下,用户倾向于年轻化,以“90后”为主,用户总体上比其他的音乐平台要更加年轻。年轻群体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对亚文化的接受程度极高,也乐于进行自我表达,加上当前社会转型,年轻一代面临的压力剧增,在这一以年轻用户为主的平台上进行情绪表达自然而然发生。
2.2 丧文化在网易云音乐中的表现
丧文化在网易云音乐中传播主要是通过网易云音乐的乐评,借由音乐的旋律和歌词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伤和消极的情绪。通过分析乐评内容,本文将其分为爱情、友情、亲情、生活和理想四个大类别。
一是关于爱情,听闻爱情,十有九悲,网易云音乐用户在评论区讲述自己爱情故事或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和感悟,虽然不乏存在正向的爱情故事,但是更多情感倾向于悲伤。如乐评:“慢慢大家会明白的,无法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其实是人生的常态。”“我记得以前连说晚安都可以聊半个钟的人,现在连一句晚安说出来都觉得奢侈。”
二是友情與离别,多是感叹时光易逝与朋友的联系逐渐减少,直到不再联系,毕业季各奔东西再难相见的哀叹,同时也表达对朋友同学的祝福与思念。如“后来才知道祝你前程似锦,是告别的意思”。
三是关于亲情的感激与遭遇无奈的心酸,用户会叙述自己的亲人正在与病魔抗争的心酸历程和内心的痛楚,也会因为亲情相关的歌曲而感动,从而抒发自己对家人的情感。
四是关于生活与理想,由于网易云的用户相对年轻化,在关于理想的内容更多的是希望高考或考研成功,关于生活方面除了正在经受的压力与孤独,还有不少正在与病魔作斗争的用户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
“失恋、考研、孤独”,其实就是很常态的生活情感,很多网络社区里网友的聊天也是围绕这些主题展开。尤其在伤感的歌下面,忧伤和孤独比比皆是,但在治愈的音乐下,也可以看到很多爱的鼓励。网易云音乐里表现出来的丧,更多的是基于带有伤感基调的音乐加上网易云独有的社区氛围而引发的青年群体负面伤感情绪的抒发。
本文又对目前在中国音乐软件市场占比前三的音乐软件:网易云音乐、QQ音乐和酷狗音乐评论进行横向的对比,以赵雷的《南方姑娘》为例,对比其歌曲的评论数、表现形式、评论内容,具体内容见表1。
分析结果如下:
在评论数量上,网易云音乐的评论量远高于其他两个软件,若假设用评论数量衡量用户的活跃度,则网易云音乐的用户活跃度最高。
在表现形式上,都包含精彩评论区、点赞、评论回复三个基本要素,在界面设计上也极其相似。但QQ音乐增加了歌曲评论的弹幕功能,酷狗音乐则将评论进行了关键词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关键词用户可以选择看不同主题的评论。网易云音乐还添加了歌手的云圈,用户可以围绕歌手的歌曲或是歌手本人,在云圈里发布与之相关的动态,云圈内的用户都是基于对歌曲或者歌手本人的认可而加入云圈,用户之间具有天然的黏性。酷狗音乐和QQ音乐都属于腾讯系,在音乐版权上有巨大的优势,因此用户数量庞大,更广泛地涵盖了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用户群体,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彼此之间可能天然存在一定的沟通壁垒。且弹幕评论营造的是一种虚拟的在场,用户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实时的陪伴,而不是实质性的社交。QQ音乐和酷狗音乐侧重扩大音乐社交分广度,与之相反,网易云音乐则更侧重于音乐社交领域的深耕[ 3 ]。
在评论内容上,三个平台上的评论主要都是情感表达,评论的内容和倾向都有相似之处,不排除复制粘贴的可能,但更多的是根据歌曲的情感抒发自己的心绪。在这首歌的评论下,多是讲述自己与“南方姑娘”的爱情故事,大多都是以遗憾结尾,也有表达对“南方”故乡的思念或是和“南方”地区有关的经历。总的来说,不同音乐评论的倾向情感是差不多,都是围绕音乐展开的情感表达,与音乐情绪密切相关。
因此丧文化并不仅存在于网易云中,但由于网易云音乐的用户黏性更强,社区的活跃度更高,网易云音乐平台也是以音乐社群作为营销点,更容易出圈从而被更多人看到。同时也可以看到各大音乐平台都开始越来越重视音乐社交的建立和音乐社群的打造,推动音乐评论的发展。
3.1 集体的疼痛仪式
互动仪式链是由兰德尔柯斯林在《互动仪式链》一书中提出的,柯林斯认为人们基于共同的心理和关注产生共同的情感冲动,当人们以同样的符号来表示他们共同的关注和情绪时产生了互动仪式,不同水平的际遇形成了不同的互动仪式[4]。音乐为受众的互动提供了连通的渠道,而受众又因彼此的连通增强了相互间的认同感。音乐是具有情绪感染的,几乎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是为传达感情而创作的,音乐会引起情绪的起伏,容易激起个人的回忆与情感,在同一首歌曲的评论区,一个人的情感吐露会引起他人的共鸣,进而在评论中进行回复和互动,引发了群体的共鸣,产生强烈的情感能量,这种能量进一步稳固群体关系。
柯林斯认为,互动仪式的核心机制是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在此基础上产生个人情感能量以及群体团结感。群体间的互动被情感所驱动,会产生一系列的仪式,仪式是一种将人们聚集起来,通过特定的活动唤醒人们的共同情感,使群体成员能够分享体验的活动。戈夫曼指出,仪式代表了“一种个体必须守卫和设计的有其行动的符号意义的方式”[5]。受众通过“虚拟在场”的方式对同一首歌表达内心情感,引起有共同经历网友的共鸣,通过评论和回复形成一种集体的疼痛仪式,形成一种话语狂欢。
3.2 社会“内卷”带来青年群体压力剧增
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攻坚期,正面临着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利益格局的调整,随之而来的也导致青年群体的压力剧增和对生活的迷茫。“内卷”成为社会的常态,所谓“内卷”即当某种文化模式达到既定的程度和形态时,既无法保持稳定的状态,也难以自我更新到其他形态,于是只能不断地在内部进行自我复制和精细化这样一动态停滞的文化现象[6]。在不断内卷化的社会,社会群体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是无奈的发现自己的发展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在人口红利消退,社会压力陡然增大的情况下,青年群体往往自嘲自己“被卷到”,职业期待压力和学业负担与自身调适能力有限等问题共同挤压于青年現实生活场域中,使青年人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无助感[7]。而网易云音乐打造的音乐社区为青年群体提供了天然的聚集的场域,当听到某首歌触动情绪或者勾起回忆时,强烈的表达欲会促使他们记录下此刻的心境,将生活中的烦恼和负面情绪宣泄出来,通过自我情感表达或者反讽自嘲,找到心理安慰和情绪抒发的出口。
3.3 平台借势营销助力情感表达
网易云音乐自身也推出了一系列的自我营销,借助情感的力量,如网易云音乐联合杭港地铁推出乐评专列,主题为“看见音乐的力量”,在杭州一号线地铁张贴精选的乐评,这些精选的乐评或多或少戳中了当下群体的某些痛处,冯冉通过杭州地铁营销的内容分析发现,在选取的乐评中积极态度的乐评明显少于其他两种态度倾向,整体态度呈消极趋势,表明偏消极态度的评论被认为是更加直击人心,更容易引起人们感慨[8]。这些看似轻松戏谑的乐评背后,都是体现了生活本身,每一句话、每一首歌,都代表了人们在现实中无法表露的感受。同时网易云还与农夫山泉进行联名跨界合作,将精选乐评和歌单二维码印在瓶身,通过扫描二维码跳转到歌单,获得完整的视听体验,丰富了用户的消费体验。网易云正是通过各种创意营销,树立起鲜明的品牌形象,从主题到场景再到内容,引发群体共鸣,助力了群体的表达,同时更倾向于选择网易云这一有情怀的音乐平台去抒发情绪。
4.1 政府与社会的积极调解
网易云中丧文化的流行固然为大众群体提供了一个情绪抒发的出口,但也不可无视丧文化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尤其是丧文化会经由新媒体不断扩散传播,引发群体共鸣,在这种丧文化的氛围中,难免会激起个人的消极情感,进而混淆真实丧和表面丧的界限。因此,面对丧文化,政府与社会也应积极介入,警惕丧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丧文化背后所映射的青年生存和发展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青年悲观、颓丧的思想就难以得到彻底清除[9]。
“社会需要给年轻人生存更多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绝不意味着包办好了一切,而是有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达的上升空间、透明的职业预期和足以承受的社会压力,这也是一个社会为每个青年的成长成才所打下的地基”[10]。在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的同时更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在政策设计和环境支持上给予大众更多的发展机会,打通向上流动的通道,优化当前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心理治疗,针对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
4.2 网络平台的积极介入
根据心理学的回音室效应和群体极化现象,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相近的意见像回音一样以各种形式被不断重复,处于其中的人们会认为这些扭曲的现象就是事实,并且会越来越呈现极端化倾向[ 1 1 ]。网易云音乐作为一个音乐社区平台,为大众的丧文化表达提供了空间,个人在这一空间中可以肆意的进行情绪的抒发,丧文化也就此不断传播发展。作为平台方,在打造社区的同时,也应承担起对社区价值观念和氛围进行积极引导的作用,网易云音乐也推出了“网愈云”计划,成立云村治愈所,招募“1万+”村民加入、上线“抱一抱”彩蛋,在歌曲评论区,在线给予陌生人“抱抱”,传递温暖,同时评论区进行治理,打造一个有温度的社区,让真实的情感抒发得到治愈。
4.3 个人的情绪调节
网易云音乐提供的平台让用户借由音乐来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消极情绪,除去复制粘贴博人眼球的内容,既有真实的抑郁症患者在平台倾诉内心感受,也有经历爱情的遗憾、生活的挫折、前路的迷茫而产生的情绪,这时的大众需要一个平台去进行情感抒发和自我嘲讽。但抒发过后仍要面对当下的境遇,解决遇到的困难,因此个人也需要主动调节个人情绪,积极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消极情绪抒发后仍需要用力活着。
网易云中的丧文化流行是诸多因素积累而成的,抑郁情绪和丧文化在年轻人中流行,有其存在的原因,在社会急剧变革的进程中,青年群体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巨大生存压力,“丧”恰恰是年轻一代强烈的压迫感和挫败感的写照。白天工作和学习的青年群体在深夜时得以休息,通过网易云打造的音乐社区平台,在音乐情绪的渲染下,在这一网络空间进行情绪的抒发和话语狂欢,暂时逃避主流文化的规训和生活的重负,尽管评论中确实会出现假装抑郁或复制粘贴博取眼球的评论,抛开这些内容,可以看到更多的是真实苦闷情绪的抒发,借由音乐评论抒发其面临学业负担、人际交往和生活困境以及工作难题所出现的茫然无措与焦虑担忧。
在网易云音乐的评论中,这种自由、非接触性的话语狂欢,是人们宣泄和整理情绪,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应对机制。不仅仅是在网易云音乐的评论里,在酷狗音乐、QQ音乐里同样存在大量情绪抒发的评论。正是由于有这种贴近生活的应对机制存在,在平台“表达”的过程就是自我康复、自我治疗的过程,对此,我们应该多一些包容和理解,跟着去放大其中一些“抑郁”情绪。
每个人都可以在评论区叙述自己的经历,或是悲伤,或是喜悦。但是一味沉溺于自我情绪中,是无法解决问题的。真正的良药是政府和社会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积极为青年群体进行情绪疏导,网络平台进行平台管理和正确的情绪引导,个人也应积极进行情绪调节,必要时积极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林菲.网易云音乐社交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2]杨雪英.青年“网抑云”现象的心理成因与引导策略[J].新生代,2021(3):60-64.
[3]刘通,欧阳照.移动音乐平台的“音乐社交”模式研究:以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为例[J].今传媒,2019,27(4):58-61.
[4]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5]Erving Goffman.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M].New York:Anchor Books,1959:17-18.
[6]刘世定,邱泽奇.“内卷化”概念辨析[J].社会学研究,2004(5):96-110.
[7]滕国鹏,林雪婷.青年抖音使用中“丧文化”的流行和引导分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39(4):87-93.
[8]冯冉.探析网易云音乐的内容营销策略[J].东南传播,2017(12):143-146.
[9]霍垒杰.试论“丧文化”对当代青年的影响及对策[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30(3):5-7.
[10]张璐.“丧文化”要引领也要关怀[J].东西南北,2017(3):10.
[1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56-157.
2535501186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