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2021-03-16李发明
李发明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在当前小学教育阶段,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并且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视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小学教育;课堂教学
一、小學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传统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学模式的固化无法实现教学方法之间的互补性,无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因此,容易打断教学进程,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二)课后的习题较多,只注重量而忽略了质
课后的习题较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压力。学生对知识并没有吸收,而是机械化记录和短暂记忆。由此看来,学生容易过于重视学习任务的完成,造成质量上出现严重的参差不齐现象,更不会投入更多精力在看书复习上,对课后复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课后复习效果不佳。
(三)班级人数过多,与教师的沟通有限
沟通的双向了解过程是促进学生与教师及时处理问题的关键环节。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的理论讲解为主,主张对讲解题型进行知识的渗透。学生的参与度过低,仍然是灌输式的教育,忽略了新课改的要求——学生是学习主体。有时候忽略了学生在知识讲解中的理解程度,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教学领域,一般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校自身的办学质量及升学率上,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尚未满足,与此同时,加大了家长、学生与教师多方面的任务压力。教师应注重监督管理方法,不应过度监管,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思想层面的厌恶。大家忽略了一个本质的教育思路——学以致用。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应该真正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如果从小学就灌输孩子分数至上的观念,那么孩子以后都不会注重知识的自我理解,以及实际运用。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措施
(一)结合学生实际需求
教师需要积极开展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符的教育课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明确自身的教学职责。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完善相关目标,建立明确的目标是课堂有序开展的基础环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站在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角度,根据他们对数学专业知识的需求设定相对匹配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加高效地推动教学的开展。
在改进教学模式的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安排,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及学习热情。因此,在明确相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及时更新实践活动,以此来吸引学生课堂上的兴趣,能够更高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另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体设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课堂教育目标是为了保障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看清自身的学习方向,并且在沟通与交流中,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知识学习上的交流。
1.安排具体性的分工。教师在学生自主探讨的基础上,通过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想要实现学生在不同层面的进步,教师要在课堂实践中安排相对合理的分工与探讨, 首先可以以 4 至 6 人为一组,对需要探讨的数学问题展开具体的研究,其次推动问题的解决,在分组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成绩需要,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增强自学意识。对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探讨环节的研究,主要在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一般来说,不允许学生之间进行沟通,设计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引发自身的独立思考,提高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感知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构建教材内容框架,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协作讨论。在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之后,学习成果需要首先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其次,学生针对他们所不能解答的难题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假设出现结果不统一的情况,需要及时与其他组员共同商讨,形成最后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4.组织探讨,总结归纳。在小组内安排的学习沟通与知识点的交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部分。教师针对学生不能理解的深层次的疑问与困惑展开进一步的探讨,使得学生之后的学习方式及答题方式更加高效,需要充分发挥小组的统筹作用,经过组织探讨、总结归纳,来处理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设立小组内的探讨环节中,难免会出现问题与观点上的争论,教师在面对这种状况时,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优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解题思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误,也可能会出现后续解答思路上的持续性错误。因此,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使得他们之间有序交流与沟通。
(2)发挥教师自身的评价作用。教师听完学生课堂发言之后,对正确的观点应该及时鼓励与支持,对错误的观点需要尽可能高效地进行补充,对学生的失误展开探讨与评价,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逐渐厘清思路,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阐述个人观点,在学生的观点出现分歧的状况下,要进行思路上的点拨。这既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又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3)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本环节高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对过去小组代表一人发言的状况的进一步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发言积极性。组员同样的发言状态给学生的思想层面带来了自信,也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保障学生知识层面的提升。
(三)应用实践,巩固提高
在课堂知识的具体实践应用中,实践操作的巩固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精髓。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在实践活动中完善知识结构以及提升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教师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设置相对复杂的问题,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总结,促进知识之间的迁移。例如,在学习与工程相关的问题之后,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知识框架及答题方法,这时,教师可以安排典型的课后练习题,督促学生高效率地解决。
(四)课堂反思,深入总结
课堂反思环节最重要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对课堂内容知识点的总结,另一个是课后练习。在具体的知识反思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冷静地分析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思考重难点,将过去总结的旧知识体系与新的思维逻辑观念相结合,实现最大限度的知识运用。教师应该结合课堂设计的实际,安排五分钟时间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解答能力。
310950190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