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探寻

2021-03-16肖宣聪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肖宣聪

[摘 要] 阅读神话能窥见人类早期想象的集大成者及原始思想的智慧表达,能够带给学生精神审美的盛宴。统编教材中小学神话课文的教学,教师要抓住神话神奇的特点,引导学生用朗读与想象深入体验。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想象着神话故事,在教师的引导语下体验着神话境界,在复述时再现神话故事的画面,才能真正引领学生深入神话文本的学习中。

[关键词] 神话教学;复述故事;小学语文

阅读神话,会把人带入一个令人称奇的世界,有人称它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光辉和无与伦比的曙光”,所以,又被看成是一扇直接通向古代文明的后窗。透过这样的后窗,可以窥见人类早期想象的集大成者及原始思想的智慧表达,能够带给学生精神审美的盛宴,尤其是幻想的种子能够播撒在学生想象力的土壤里,因而深受学生喜爱。

一、明晰神话的典型特征

我国神话学研究的开拓者袁珂先生从广义神话的角度认为,“神话是非科学却联系着科学的幻想的虚构,本身具有多学科的性质,它通过幻想的三棱镜反映现实并对现实采取革命的态度”。结合小学课文中出现的神话,把神话看成是原始先民与世界之间相互对话的结果,更容易体现出神话的本质。

(一)神话出现的年代比较早

神话中有很大一类属于创世神话,这一点最能体现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作品。也就是说,创世神话在内容上是指向世界的起源、人类的起源等宏观上的大问题,而且在得不到可靠说法时,先民开动脑筋想象出了他们认为能够自圆其说的创世神话。一方面,大自然让先民产生了害怕、敬畏、欣喜、忧伤等感受,并慢慢地积淀成思想和意识;另一方面,先民在感知大自然时,也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中,在有效地感悟大自然中加入适度的夸张手法,神话就出现了。

(二)神话故事的奇特性

这与人类早期的思维方式有密切关系。当问题难以用正常的思维解决时,人们习惯于借助神奇来解决,所以神话中有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神奇的器具、神奇的感觉,这些构成了神奇的故事。

(三)神话的表达方式

神话故事的流传,是一代代人通过口耳相传来实现的。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如语言差异、不同的传播者的表达等)影响会出现很多偏差,形成多种版本。

二、定位神话的学习目标

(一)神话独特的英雄精神

统编教材中所选的神话中多数有英雄神话的意味,对于小学生来说,英雄形象是他们的最爱,因为许多时候出现的邪恶力量需要英雄借助神力才能打败,这样的英雄故事使孩子们相信社会正义的力量,从小向往成为英雄人物。如《大禹治水》《羿射九日》所折射的就是先民与洪灾、旱灾做斗争的现实。这两篇神话课文的主人公都是神话英雄,学生天生具有英雄情结,学习这样的神话能够满足学生的内心憧憬,学生也容易与英雄人物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可以有效地达到神话教学的目的。

(二)神话通常的故事特征

课文中所选的神话必然具有故事类文本甚至叙事性文章的共同特征。这一点在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中体现出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学习要求,显然是把神话学习纳入故事学习的建构之中,用学习故事的认知图式来同化神话故事学习的图式。一方面,可加深对故事类文本整体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理解神话的独特性之中的共性因素。

(三)神话具有的教育特点

课文中的神话故事,每一篇都是经典神话的代表,尤其是中国神话故事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讲述人类的起源,记录祖先的生活,传颂英雄的故事,代表着中华传统的价值理念,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在其流传延续的过程中,那些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不断影响和塑造着各个时代的民族魂魄。

三、把握神话的教学策略

根据神话故事教学目标要求,教师需要采用富有神话色彩的语言,以丰富的想象训练及复述故事的训练为主开展教学。

(一)教学语言匹配神奇性

统编教材中的神话故事具有通俗、优美的特色,想象力丰富,叙述具体生动传神。教学这样的文本,教师的教学语言也需要生动形象、充满神奇色彩的语言来与之匹配。

1.导入要有悬念。神话故事教学的导入,需要迎合儿童的好奇心理,吊足他们的胃口,就必须设置悬念来吸引儿童进入神话的神奇境界。如教学《盘古开天地》,教师可以设置悬念:“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是混沌一片,就像小鸡还在鸡蛋壳里一样,那么是谁把天和地分开的?又是用什么分开的呢?”这样的悬念让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立刻进入那神奇的情境中去了。

2.语言过渡注意衔接性。神话故事中往往用神奇来解决难以完成的事情,所以前后的情节之间的连接往往超出常规思维。在教学中,就需要用概括而又富有情感变化的语言来承接前后两个情节,更能突出重点环节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女娲补天》时,课文在描述女娲完成炼五彩石补天之后并没有结束,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进行过渡学习:“天暂时是补好了,可是女娲担心这样还不够稳定,于是她顾不上歇息,继续投入到后续的工作中,她还完成了哪些事情,让补天的工程变得牢不可破呢?”简洁而有承接性的语言,引出的是女娲一心为人类创造永久的幸福生活乐园,以及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接下来所付出的一系列努力。

(二)在丰富的想象中感知神奇

神话故事中的人和神似乎是互通的,人是会死的神,神是不死的人。这正是神话的神奇所在——人神合一。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把握“神奇”的表达。

1.自由想象,感知神性。儿童是生活在想象中,想象也是儿童抵达神话世界的有效工具。《女娲补天》中女娲寻找五彩石,有人认为女娲寻找五彩石历尽了千辛万苦,这就忘记了女娲是神的前提。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使寻找五彩石的經历变得神奇无比,充满梦幻和灵动。有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是默读课文,把你觉得神奇的地方圈出来;其次学生互相交流:“五彩石有许多颜色”“几天几夜”“女娲一定是飞来飞去找石头的”……然后发挥想象:女娲她会飞到哪儿?找到哪些颜色的石头?(桂花——黄石;大海——蓝石;天空——白石……)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她飞呀飞,飞过了——(大海),飞过了——(崇山峻岭),飞过了——(万水千山)……终于找齐了五彩石。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女娲作为神的神奇经历。

2.角色融合,感知人神合一。所谓人神合一就是把神的神奇和人的平常结合起来。如在《盘古开天地》中,盘古完成了用大斧头开天辟地的壮举并用“头顶天,脚踏地”撑了不知多少年让天地成形之后,终于累得倒下来。这就是一个由神向人的转化点。如果是神的话,就可以永远不倒下,更不会有累倒的可能,而人太累了肯定经受不住。在倒下之后,他的呼吸、声音、左眼、右眼、四肢、躯干、血液、汗水等,都体现了作为人的身体特征,但这些人的身体特征所发生的变化,又体现出神的特点。这就是神话中人神合一的体现。

(三)在复述活动中再现故事情节

教师可以通过复述来梳理情节,引领学生去学习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展开画面来复述整个故事,有助于学生将此方法迁移到其他阅读活动中,对他们来说大有裨益。在复述中,学会将课文中的重要词语,结合语境积累内化并加以运用,这也是神话教学中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复述课文要根据神话故事的不同特点,有步骤、有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复述训练,努力在脑海中再现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综上所述,教师要抓住神话神奇的特点,引导学生用朗读与想象深入体验。只有在反复朗读中想象着神话故事,在教师的引导语下体验着神话境界,在复述时再现神话故事的画面,才能真正走入神话文本的学习中。

3799501908227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