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整本书阅读推进的思考与实践

2021-03-16段黎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

段黎

[摘 要] 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立足整本书阅讀资源,为学生构建课题组、学科组和课程组,提供全方位阅读指导和体验支撑,形成立体化阅读链,实现学科融合,逐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经历,使其学会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使生活与阅读、世界与阅读融通。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学校育人;实践创新

一、搭起推读支点

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在《脑与阅读》中说:“阅读的习得在儿童成长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对语言和阅读回路进行训练,每节阅读课,每次阅读都会使神经元发生调整,能大大促进儿童获得阅读新技能。”所以,不爱阅读的学生往往是不会阅读,没有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为此,学校课题组致力于为学生搭起推读支点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个“推读支点”就是阅读中的“导引单”设计,强调在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一)持久专注之窍:向自己提问

引导学生从封面、目录和书中插图获取信息,如在读《我的妈妈是精灵》之前,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感受。他们认为,精灵的世界透着蓝光,那样轻盈圣洁,人间虽色彩斑斓,却更显沉重。精灵的各种姿态好像在希望能被人类发现,他们渴望能落地人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提问,既然人间是沉重的,那为什么精灵还要来到人间?他们又是怎么落地人间的?教师引导学生在问题单上记录问题,通过阅读试着回答这些问题,训练他们阅读时的耐心和专注。

(二)脉络梳理之窍:总结提炼重点

脉络单既有效地监管学生阅读的全过程,考查学生对全书内容的把握,又培养学生在大流量的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从情节构成故事、矛盾梳理关联、人物行动地图等方面入手,绘制好曲线图、流程图、表格等暗示情节走向的框架图,让学生填充相应的内容,以此降低梳理整本书情节的难度,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梳理思维。

在阅读《海底两万里》时,我们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份脉络单:梳理“诺第留斯号”的航行线路,以表格形式记录“两万里”的起点、过程、终点,并在世界地图中绘制航行线路图。为体现导引的作用,这里为学生提供了行船路线:从太平洋至北冰洋的8个站点的提示,以及注有地理位置、大致时间、主要事件和备注的表格,还有一张世界地图。设计“备注”栏目,让学生思考应该补充什么信息。教师通过这样有扶有放、有表有图的脉络单,使得梳理有层次,从而使学生获得提炼、总结的能力。

(三)关注人物之窍:因果推断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一般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细节中分析人物。人物的性格特点通常与情节发展交织在一起,我们发现结合情节来解读人物性格特点也是不错的路径,这不仅可以推断出人物性格,以及变化走向,还可以发现变化的原因。

通过学习积累和多次尝试,我们设计了“训练提示语三步导引单”,以把握情节为基础,再到分析影响人物的因素为抓手,最终从不同角度去发掘人物个性,让学生在心中形成一个更完整和更细腻的人物形象。如《草房子》中对秦大奶奶的分析:

首先,在把握情节中用“某人、想要、但是、所以、后来”的提示语进行因果串联。

“某人”——人物是谁?(艾地里的秦大奶奶)

“想要”——她的愿望是什么?(她有自己的梦想:和丈夫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一片风水好的土地)

“但是”——想一想她面临的问题。(他们无儿无女,就把这片地当作儿女,爱惜不已。当地政府为了建学校夺走了她视如生命的土地)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做了什么?(她像个学生一样用各种看起来幼稚的行为去抗议不公平)

“后来”——结局如何?把结局与问题或人物的愿望联系起来。(虽然她的一生有太多的苦,但她最后却用爱为人们带去缕缕清香)

其次,在分析影响人物的因素时用“问题、其他人物、重要故事、反应”等提示语进行个性推断分析。

“问题”——人物面对的问题。(秦大奶奶觉得自己的土地受到了侵犯,而且被侵犯的不只是秦大奶奶的一块土地,还有秦大奶奶用几十年风霜雪雨所换来的幸福日子,以及充满对丈夫寄托的土地。在她的心里,这不仅是一块土地,还是自己的情感与生命所寄托的地方)

“其他人物”——有关的其他人物。(秦大奶奶被人们说成是一个“最可恶的老婆子” ,桑桑不像其他学生一样害怕这位秦大奶奶)

“重要故事”——有关的重要故事。(秦大奶奶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一个或许她曾经讨厌的学生的生命,最后获得理解和照顾)

“反应”——注意人物与这些不同因素的互动。(首先,秦大奶奶卖掉了自己的鸡、鸭、鹅。其次,为了学校的形象,她搬到了校外。最后,她为了救一个学校的南瓜将生命送上)

最后,分析出秦大奶奶这个人物转变让人很震撼,从孤独固执到拥抱温暖,为了自己内心的坚守而奋不顾身。

二、创建展示平台

学校在以课题引领推进阅读的重要策略中,对于未来,给学生的童年播下文化的种子、语言的种子、审美的种子、思想的种子等;对于当下,在推动阅读的基础上重视阅读成果化,并通过阅读衍生活动,为学生创建交流展示的平台,使其收获阅读的快乐。

2018年,学校“漫味语文”学科课程的构建已形成相对稳定的阅读衍生活动,“漫味语文”学科组从书名选定、分组负责、阅读方式和成果物化都有计划、有规范地进行指导督促和过程管理。特别是每年的“漫味书香    悦读闪亮”活动,让更多的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呈现丰富且有趣的阅读成果:“读书徽标    由我点赞”的精巧设计,“声入人    心念念不忘”的精彩推荐,“图说万象    画中有话”的精致插图,“互惠阅读    传递快乐”的精选感悟,“阅读打卡    坚持在线”的精诚共读,“整体感知    积累小报”的精美绘制,“导单推进    策略集结”的精心手本,“读书沙龙    班级交流”的精彩时刻,“经典再现    剧目表演”的精美舞台,“集体吟唱    回荡心田”的精品展演。

通过活动的开展,将充满语文味的整本书阅读成果与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关联,实现学科与学科的融合,强调运用各学科知识来探寻知识,真正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链接生活空间

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只有开放,不断地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才能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走向高级。因而,我们在打通各学科壁垒的同时,还可以带着学生把“文学彼岸的美带回到生活此岸”。

近年来,学校课程组以二十四节气为鲜活资源,通过公众号为学生推读朱爱朝的《时节之美》,逢“四立”之时进行汉字春夏秋冬的字源解读。我们在线下引导学生把读到的物候,带入山林田间进行观察记录;把读到的节气传说整理复述,录制音频进行发布;把书中绘制的习俗彩图,动手体验制成个性实物;把书中介绍的时令菜品,动手尝试烹制;把书中的气候变化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写下感悟。

学生在感受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之外,还懂得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我们通过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推进,引导学生与作品进行对话,感受作品所描述的文化;与作者对话,提炼观点提升自己的价值观;与生活对话,深化认知使生活需要阅读。

3706501908222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
《数字电路》课程实践创新方式探讨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的游戏化教学
基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思考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无线网络环境下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实践与创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认识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