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财政职能的国家化和财政学的政治学转向
2021-03-15文鹏
摘要:财政作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现阶段财政市场传统职能正积极深入的朝着现代国家职能的方向发展。经济学对市场和市场视角下的政府展开研究,国家作为政治学研究的范畴。在国家治理的视域下,财政从原本的以市场为中心的研究,转变为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也就是说,政治学正积极的展开从经济学向政治学的转化。调整原有的财政学之研究市场而不研究国家的情况,发挥市场中的补充性职能的有效转化。
关键词:新时代;财政职能;国家化;财政学;政治学转向
引言
现代财政制度改革的深化落实,财政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成为当前研究界广泛关注的内容。就现阶段国家治理视角下财政学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看,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分析框架,当前财政学基础理论创新的效果仍有待提升。
国家治理视域下财政学研究的核心要转变成对国家的研究,要积极的推动财政职能的转化和创新发展。我国财政体制正积极的向国家职能的方向转化,相应的也就要求财政需要从适应市场的情况转变成更好的适应国家治理的实际需要,要切实推动经济领域下可分配职能朝着政治领域范围内基础性职能的有效转变。
基于财政学研究视角,需要尽快推动财政学研究的有效转变,尽快推动财政学朝着政治学为主导的方向发展,切实发挥财政对于国家治理和市场统一,以及国家认同等相关内容的积极作用。本文将简要分析新时代财政职能的国家化的重要意义,探讨有关财政学的政治学转向的相关内容。
一、发挥财政以国家为中心的重要作用
对比经济学建立起的统一现代化理论框架,政治学尚未建立起统一的标准模型,财政的政治学职能并不能像经济学一样运用模型展开分析。什么是国家范畴?这里所说的国家与历代政治学家所呼吁和辩论的含义并不一致,并不能将财政学中的“以国家为中心”的“国家”简单理解成共同体。要想充分的理解财政学中的“以国家为中心”的具体内涵,需要首先明确经济学职能与政治学职能之间的相关性。
首先要充分的理解财政的市场职能和国家职能,处理好经济学职能与政治学职能的相关关系。要承认两者是同时存在的,是不同视角下的两个领域。财政的市场职能体现在财政收支之中,借助税收等手段,矫正外部性支出,通过收支调整和改善群体收入能力。在现代财政制度中,可以通过调节总量和制定灵活的个体政策的方式,进而优化资源配置落实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科学、统一的财政制度与统一执法作为全国统一市场必不可少的元素和标志,能够保障全国范围内资源的流动效果和优化配置能力的提升。征收财产税等特定税种,能够为地方政府建立产权保护激励机制。坚持财政以国家为中心,能够有效提升国家的安全能力和司法能力,能够让全体人民公平的享有和平红利,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在市场领域中,财政发挥的知识补充性作用。而在国家领域,财政起到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国家要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力量,资源配置中政府要发挥好自身的辅助、补充性功能。这是为了有效缓解市场失灵,确保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有效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效的提升市场的效率。政府以财政收支为核心,在资源配置中起到辅助和补充的作用。在国家治理得视域下,财政的收入与支出、国家预算的规模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国家能力和国家行为的基础和保障前提是国家的自主性。在政治学视角下,国家特定行为的起始点是国家的自主性,公共选择理论更多的适用于经济学方法,不能把国家理解成个人主义的政治选择。财政能力是国家最常用、最有效的能力指标,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国家能力的上限,在我国国家治理中发挥了支柱性作用。
最后,各国将财政制度作为发挥相同国家能力的重要条件。财政制度衔接了国家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市场中获取的财政至今,成为国家政府更好履行政治职能的有效保障。正是基于财政制度的支持,国家才能够合理有序的实施自主行为,这也是不同国家政治发展路径差别的原因之一。现代财政制度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实现形式进行了有效的转变,并不像是从前一样一一对应,而是能够发挥财政为政治模式和制度多样化的有效保障。但要看到的是,由于各个国家的治理模式、治理体系有着较大的差距,各个国家的国家行为和国家能力的差别已经超过了各个国家之间经济基础的差距。
二、财政具有多职能性、财政学具有多学科特征
由于财政问题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展开财政学问题的研究。在财政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特征的要求下,只有在多个学科、多个范围领域内统筹考量,才能够对财政学的政治学转向有更加清醒的认知,才能够更好的推动财政职能的国家化。财政学作为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其发展历史悠久,在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就开始研究。相较于经济学,财政学的历史要久的多。
随着现代经济学科学化的加快发展,一定程度上为财政学提供了发展的便利。经济学坚持以市场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经济学领域下,要求财政研究要以市场为核心。在经济学领域,围绕政府、财政的分析都是为了补充和辅助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完善价格机制。这种情况,直接造成了财政学研究与市场的相脱离。
有关财政政策和财政运行的问题的详细阐述,需要在新古典綜合中找到答案。新古典综合对财政政策、税收、债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系统的科学阐述。成为推动财政研究结果的规范性提升和形式科学性提升的有力支持。财政学在新古典综合的支持下,逐步摆脱了炼金术的身份地位。但并非新古典经济学所带来的全部是积极效用。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会对财政问题的表述范围产生限制,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相关的发展。
在经济学的领域范围内,财政在经济学框架中只能是以市场为视角研究政府运行得相关内容,而且更强调资源配置工作,并没有满足国家研究的实际需要。为了更好的研究国家治理得相关内容,突破经济学的限制是必然举措和必要手段。财政学跨学科特征明显。财政中,包含了经济和政治两种角色元素,因此这一学科本身就涵盖了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相关内容。
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为构建财政学体系的核心部分,财政是政治和经济共同作用之下产生的,自诞生这一学科开始,这个学课就本身带有了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因素。考察财政学研究的对象、内容,需要政治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相交叉的角度统筹考量。单一的考察研究经济学,并不能展示财政学的全部面貌,也不符合和财政学全部属性的切实要求。
财政学的研究也绝不仅仅只局限于经济学、政治学两方面,它具有非财政学的面貌。财政学中还涉及到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在社会学视角下研究财政学,同样具有研究意义。有人认为财政是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伦理等多方面要素为一体的一个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的学科。在财政学的发展中,复杂与紧迫成为最突出的特征。因此,只有在多个学科中找到“最小公约数”,才能够更高效率的的展开财政学研究。
具体来讲,当在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之下财政学不能有效的作用于国家治理,就可以向政治学的方向转换。财政学朝政治学的转向是有依据的。之所以本文没有研究财政学向其他领域的转向,也没有探讨多学科背景下财政学的有效创新,是因为将财政学定义成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的交叉和结合。之所以将财政学定义成这样,是因为财政活动本身带有的客观属性。财政学无论是视作经济学还是政治学,都不能建立起有效、完善、科学的理论体系。只有兼顾两个领域,协调融合,才能够真正的发挥财政学的重要意义,更好的推进国家治理。
三、财政学科要从经济学主导调整为政治学主导
首先,在财政学的内容上,需要以财政职能为着力点,优化创新。公共经济学和主流财政学将财政的市场职能进行了细致、清晰的刻画,这也是财政学优化创新的重要理论依据。国家治理强调财政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也就是说,财政学的研究并不是要完全打破原有的体制框架,而是要在原有的经济学框架之中,增加政治的相关内容,发挥政治学的导向作用。从而推进财政在市场再分配中的作用的有效发挥,以及提升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的地位作用。这种不打破原有的经济体制框架,融合政治学的相关内容所调整、建立起的全新框架,就是能够较为适应财政学研究的政治经济体制框架。在国家治理的视域下,财政学的有效研究,要首先明确经济学的地位,在经济学的支持下融合政治学的相关内容,建立起能够涵盖国家治理相关内容的财政制度。并不能将这一过程看作是简单的财政学范围的扩展或者是内容的增厚,也不能简单的将其看作是以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财政学理论的创新研究。需要结合国家治理的实际需要,看到国家治理对于财政学所提出的具体要求,而展开财政学的调整和创新。
其次,新时代国家治理视角下财政具有政治学职能,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社会公平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但同时,也没有对财政的经济学职能做出否定。财政同样发挥着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保障收入分配合理,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新时代财政需要在国家治理需求得角度重新规划新职能,特别是要加强财政对于政治的基础性作用,这是推动政治职能国家化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财政学的政治学转化的有力手段。有关于财政的国家职能的研究,需要建立在主流财政学的基础之上,不断地扩展原有的财政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除了再研究资源配置的效率等方面的内容之外,还要充分的关注到财政制度对于国家安全、国家治理、市场统一等相关政治方面内容的影响。新时代财政学的优化创新,有效扩展了财政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主体,充分发挥国家对于政治学传统的补充作用。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对原有经济学的挑战,而是要充分肯定原有经济学领域下财政学研究的意义地位,结合我国国家治理的实际需要,在原有的经济学体制中融合政治学的内容,灵活调整,进而构建科学的新时代财政学体制。
最后,在政治学科和人才培养的方面,财政学科需要进一步的独立于经济学学科,从而更好地作用于国家治理。就现阶段财政学和经济学学科门类目录的情况来看,财政学仍然是属于经济学的一个学科。学习财政学授予的学位也是经济学学位。财政学逐步转向政治学为主导,需要尽快的转变原有的学科属性。大概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将财政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能够与经济学、政治学并列。或者,尽管仍然属于经济学门类,但能够于法学门类的一级学科相对应。仍然留在经济学门类的财政学最好要进行更名,变为公共经济学。学科独立后,学生能够接收到更加专业化的现代经济学和政治学相关知识的教育培养,从而符合现阶段中国社会对财政学人才的实际需要。
结束语:
财政学的政治学转向,并不是没有理论依据的,它是社会和现实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的满足现代化国家新时期国家治理的实际需求,新时代财政学的有效创新是必然选择。新时代中国财政学的有效创新是最根本的导向,并不是简单得对那种问题或者方法论进行调整。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也能够满足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有效手段这一职能的有效发挥。新时代财政职能的国家化,能够更好的作用于国家治理和国家安全,能够更好的发挥财政学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维护国家经济发展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功能。相关人员需要充分的认识到促进新时代财政职能国家化的重要意义,活跃思维、转变观念,积极不断地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加强研讨和交流。在借鉴前辈研究的基础上,融合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积极探讨促进财政学向政治学转向的有效途径,以期能够为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为国家提供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马珺.财政学基础理论创新:重要但需审慎对待的诉求[J].財政研究,2018,(8):50-61+75.
[2]杨志勇.财政学的基本问题———兼论中国财政学发展的着力点[J].财政研究,2017,(12):11-20.
[3]吕冰洋.“国家治理财政论”:从公共物品到公共秩序[J].财贸经济,2018,(6):14-29.
[4]高培勇.抓住中国特色财政学发展的有利契机[N].人民日报,2017-02-27.
[5]齐守印.中国特色财政学部分基础理论问题辨析[J].财政研究,2018,(8):29-39.
[6]李俊生,姚东旻.财政学需要什么样的理论基础?简评市场失灵理论的“失灵”[J].经济研究,2018,(9):20-36.
中国人民大学 金融学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