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低年段学生自主识字方法的研究
2021-03-15马艳霞
马艳霞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表明识字写字是习作以及阅读的基础。在第一学段,学生需要认识大约1600个常用汉字,需要会写其中大约800个汉字,在此学段,学生认识汉字的数量大约占据整个小学阶段识字总量的46%,经调查这1600个左右的字在阅读材料中出现的频率约占90%。如果高效识字,小学生就可以更高效地学习,在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段形成扎实的语感。由此可以明确全面推进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小学中低年段识字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费时低效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从整体设定目标、科学组织识字、加强书写示范、灵活运用方法、对学生的识字学习进行评价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小学中低年段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关键词:低年段;学生;自主识字;方法;研究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学生识字数量相对其他学段要更多一些,如果想要促使学生更快、更准地记忆,那么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必要将传统的枯燥乏味的课堂转化为趣味丰富的开放课堂,引领学生自主地投入到識字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强化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热爱,但是在小学中低年段学生自主识字方法的教学上,却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问题原因调查
我们曾对一至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多次识字测试,结合教师平时对学生识字情况的统计以及最终分析来看,学生之所以会产生错误识字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难以有效辨别形近字的读音以及构造,占总比的22.5%;同音字的认识较为模糊,占总比的21.3%;多音字认识不清,占总比的22.8%;汉字书写问题,占21.2%;书写潦草,占12.2%。从以上数据中不难发现,学生识字、写字错误的类型比较集中。另外,还有以下因素,影响学生的识字效果。
第一,识字量大,笔画较多,结构复杂。汉字的数量颇多,每个汉字都由大量单一笔画构成,此类笔画包含点、横、捺、撇等28种,在《辞海》中,笔画数为9-14的汉字数量最高,学生所学习的汉字普遍为9-10画。
第二,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普遍好动,无法集中注意力观察某件事物,常常喜欢接触各种趣味性十足的事物。如果教师无法采取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意识,仅仅借助于死记硬背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显然难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汉字学习的深度热爱。
第三,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在随堂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落后,仅仅将念、写以及读做机械地融合,明显缺乏趣味性以及有效性。学生的识字渠道过于狭窄,仅仅限制在书本中,严重偏离实际生活的需要。
为深度了解上述教学问题的出现原因,我们携带问题走入了课堂中,发现诸多教师在汉字教学过程中均存有捉襟见肘的问题。
1.忽视汉字教学中音形义的统一。汉字的形体囊括了汉字的形、音、义。对学生识字能力判定的最核心标准为: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明白字义。但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却存有下列错误认识:仅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字形以及字音,对于人文性更强的字义的教育则几近于无。
2.忽视汉字教学中字词之间的联系。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将所需要认识的汉字和其相近字做一些多元化的比较,通过自己的思考有所发现,主动掌握识字方法,在此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将会构建更为完整的知识框架,实现相似汉字的内化处理。而部分教师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常常注重于单一汉字的教学,只是用各种形式去认读、记字形,单独指导偏旁的书写,这样不仅使学生忽视了汉字之间的相互联系,更使课堂教学环节生硬,学生被动识字。
3.忽视汉字教学中语言环境的依托。语言环境是识字的最佳平台,将生字词放置到课文中,进而结合上下文予以感知了解,这是极为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的,同时也是学生形象思维的重要展现。课文为学生识字提供了具体语境,较多地采用了随文识字,从汉字的识记规律来看,不仅提高了汉字出现的频率,而且可供反复阅读与记诵。而许多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普遍将生字词作为教学重点,忽略了语言环境的支撑,活生生地从课文这一语境中剥离开来,识字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4.忽视识字教学中写字任务的落实。在第一学段,教师不仅仅要帮助学生认识汉字,更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姿势,写字将会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记忆字形。但是教师们在课堂上对待书写指导普遍不够重视,用的时间相对较少。我们对此做过统计,有良好的写字指导以及反馈的占总比的21.2%,有方法指导但是却并未动手尝试的占总比的48.7%,要求学生自由练习的占11.3%,没有任何技术指导同时也没有动笔书写的占总比的18.8%,上述统计数据着实令人担忧,久而久之,学生自然无法形成良好的识字态度,书写潦草不堪的现象也将会成为常态。
二、对策研究
1.领会课程标准,整体设定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为第一学段学生开展识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完成相应的主要任务,而且还需要助力学生形成对汉字的喜爱,形成学习的良好欲望,其次则是要求学生能够从拼音学汉字,帮助其形成独立查询工具书的能力。鉴于上述要求,识字教学目标绝对不能仅仅停滞于单纯的识字、写字上,应该从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来予以考虑,指引学生在文本中学习识字,以此来完成阅读教学以及识字教学的目标,将二者做有机融合,相辅相成,重点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而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培养语文能力。
2.把握教材特点,科学组织识字。首先,新教材明确强调综合培养,将拼音、识字以及语言等进行了深度融合。在为学生讲解拼音的时候,应该为其准备大量儿歌以及句子,以此来让学生学习拼音。这样不仅能够增添识字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助力学生形成更为扎实的核心素养。其次,教材中的认字以及写字部分是完全分开的,普遍为认字,有少部分汉字要求书写。教师应该明确:认识的字,不要求书写,不做字形分析,只要求认识,能读正确,用于阅读即可。否则,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进而导致其产生相应的厌烦感。再次,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的设计与汉字自身规律非常契合,通过会意字、形声字以及看图识字等方式做汉字归类,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还能够学习到大量的汉字文化,实现对身边事物的深刻理解。
3.加強书写示范,培养写字习惯。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示范能够助力学生形成对汉字书写的直观了解,有助于其自主模仿,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书写兴趣,优化书写风格。在进行听课的时候发现,教师刚刚要为学生进行写字指导,就已经响起了下课铃声,大多数同学并未动笔书写,或者是教师尚未对学生进行指导、点评反馈就只能匆忙下课了,最终教师只好将写字转变为学生的作业,实际上这就是导致学生书写质量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通过作业的观察,教师仅仅能够判定学生书写汉字的正确与否,但是对学生是如何书写的,其握笔习惯、写字姿势、写字时的笔顺是否完整正确等是完全不知道的,因而书写教学必须要在课堂中完成,而且教师必须扎扎实实地指导。
4.灵活运用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点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识字习惯,教师在带领低年级学生学习后需要重点考量其心理特征,采用更为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以此来引领学生的主观意识。科学的识字教学模式的核心为识字,引导学生发现字词之间的重要意义以及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整的汉字认知架构。在教学内容逐渐深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始终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为学生提供有感触的教学引导,声色并茂的教学帮助,以此来促使学生更加快乐地学习。许多学生识字能力较高的前提均是其对识字学习的兴趣充足,进而转化成了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所需要完成的重要工作就是维系学生的兴趣,不断地呵护此种兴趣。此种兴趣就宛如易碎的瓷娃娃,即便是教师无意的呵斥都有可能导致其消失,以后如果再想寻找就更加困难了。
5.对学生的识字学习进行评价。在开展识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生生互评、学生自评以及家长评价、考试评价等重要手段相互融合的全新评价模式,以此来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另外,由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求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群体的不同需要以及特征差异,低学段的语文教育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群体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重点实现情趣结合,创设更为开放活跃的教学情境的基本目标。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一定难度的字,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充分展现出教师所具备的引导作用;简单的字,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的模式完成,团队间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在共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将会被充分调动,其识字能力也将会显著增强。
“语文的教学外延等于生活”,语文教学需要充分契合生活需要,不能限制于教材以及课堂中。教师需要重点拓宽识字教学途径,不论是导学还是自学,都需要坚持和生活相互关联,可以安排组织简便易行的课外识字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认字,在生活中巩固,从而体验、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总之,小学识字学习是语文学科学习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小学中低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重点契合学生群体的特征需要,引领学生在相应的语境中学习汉字,理解汉字的意义,注重教授学生最佳识字方法,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深刻认识,强化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此种情况下的识字教学必然能够更为高效地完成。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书法教育学[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2]庄义友,熊贤汉.汉字与书法艺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