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游:德累斯顿

2021-03-15黄旭成

环球人文地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德累斯顿巴洛克教堂

黄旭成

德累斯顿,是德国萨克森州首府,位于易北河河谷盆地内。作为德国东部仅次于首都柏林的第二大城市,历史上的德累斯顿长期是萨克森王国的首都,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文化艺术和众多精美的巴洛克建筑,被誉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

这座城市的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初,虽然在二战中遭到灭顶之灾,又在前东德时期残败不振,但它从未丢失王族遗风和文化传承。新世纪以来,它重夺“艺术天堂”之名,科技发展独占鳌头,即便是滚滚奔腾的易北河,也特意为它“折腰”,用宽阔的河滩、平缓的水流,为它吟唱大自然的咏叹……

“歐洲瓷都”的辉煌历史改变命运的二战轰炸

1089年的一天,中欧四大家族之一——韦廷家族,从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手中,得到了易北河岸迈森一带的封地,自此,韦廷王朝开始崛起。不出百年后(1168年),人们发现易北河谷不仅有丰富的花岗岩和砂岩资源,它不远处的厄尔士山脉中还藏有银矿。于是河谷一带的经济突飞猛进,贸易昌盛,银矿买卖甚至从易贝福特(今德累斯顿)发展到了波西米亚地区(今捷克)。

经济的崛起,引起了贵族对这里的注意。1206年,迈森伯爵迪特里希在易北河南岸建立了城镇“德累斯顿”,这一年也是德累斯顿作为地名,首次被文字记录。之后,德累斯顿几易其主,在1485年,成为萨克森公爵阿尔伯特及其后裔的重要领地,从此渐入佳境——1697年,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当选波兰国王,他统治了当时欧洲最大的疆域,被世人称为“强力王”,德累斯顿遂成为王国首都,并在此后数百年里一直作为中欧地区的权力中心而存在。

这位韦廷王朝的后裔,虽然只活了60多岁,但却在德累斯顿立下丰功伟绩,翻开了这座城池几百年灿烂文化的首页。因为他,德累斯顿成为古典建筑、音乐、绘画和文学的艺术天堂;数学物理沙龙繁荣发展,科学家们研发出的各类观测天象、计算时间的精密仪器受到严格保管;宗教也得以多元化,比如新教教堂里就多了道天主教堂的风景……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奥古斯特二世对德累斯顿瓷器业的贡献。

奥古斯特二世非常迷恋瓷器,到什么程度呢?据资料记载,他即位之初,为了得到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手中的127件中国瓷器,竟然用600名全副武装的萨克森精锐近卫骑兵去交换,这些体型硕大的青花瓷器因此被称为“近卫花瓶”,至今陈列在德累斯顿博物馆内。1700年,奥古斯特二世已拥有超过3.5万件精美且昂贵的中国瓷器,不仅如此,这种狂热还让他突发奇想,打算派人研发欧洲瓷器。他找到了一位炼金术师——约翰·弗里德利希·博格,将其安置在德累斯顿郊外的阿尔布雷希茨堡中,并花重金资助其打造瓷器。

经过多年研制,博格终于用迈森地区附近的优质高岭土烧出了白瓷。1710年1月23日,奥古斯特二世宣布瓷器研制成功,并决定建立王室瓷窑,进行批量生产。同年6月迈森瓷窑开业,德累斯顿遂成为欧洲瓷器中心,名声传遍世界,被誉为“欧洲瓷都”。到了20世纪初,德累斯顿成为拥有近40万居民、热闹非凡的大都市。它不仅是各国艺术和古董珍品的交易地,更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工业制造中心,见证了钟表制造、相机镜头和食品医药等领域创造的一个个奇迹……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几十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轰炸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1945年1月,随着反法西斯盟军在东西两线的节节胜利,欧洲的制空权已掌握在盟军手中,而作为德国军工生产的重要基地,德累斯顿成了盟国空军集中攻击的重点目标。2月13日,英美空军联合发动了对德累斯顿的大规模空袭,先后投下3000多吨炸弹和燃烧弹,大火连续烧了几个昼夜,市区变成一片废墟,3万多座建筑物遭到破坏,成千上万的居民丧生,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据说在这场浩劫中,几乎所有生活在德累斯顿的家庭,都因此变得残缺不全……

今天,人们所看到的德累斯顿,早已不是它最初的模样,而是二战后复原修建的样子,不过在当地人眼中,这座城市的过去总会延续下去——他们依旧在每年的2月13日敲响沉闷的钟声,纪念那场大轰炸所摧毁的一切。

圣母教堂再展新颜涅槃重生的巴洛克之城

德累斯顿是二战中受破坏程度最大的德国城市,但在战后重建的过程中,它却是恢复程度最高的。

战前的德累斯顿是德国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保留了大量精美的巴洛克式皇家建筑和教堂,象征着德国巴洛克建筑之最。为了尽可能还原这些建筑,1990年德国统一后,德累斯顿的重建工作开始,市民仅仅是清理废墟垃圾、收集和整理古建残片,就花了约8年时间。最后,在来自各种渠道的资金援助和市民的热情支持下,德累斯顿的城市形象经历了戏剧性的改变,许多古建和历史遗迹都得到了恢复。其中,地标建筑圣母大教堂的重建,就是一段颇有意义的故事。

这个始建于1738年的巴洛克极品,由生于木匠家庭的建筑大师乔治·贝尔设计。贝尔采用圆形拱顶和砂岩拼建等建筑技术,历时17年,将大教堂建成了当时世上最大的砂石建筑——德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歌德,曾站在教堂的讲台上赞美过易北河的景致;浪漫主义作曲大师瓦格纳在此演奏过自己的名曲;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马勒的《第八交响曲》在此首演……遗憾的是,与大多数建筑一样,圣母大教堂也没能从大轰炸中幸免:在烈火中燃烧了两天后坍塌,只剩下一堆烧黑的碎石和两道13米高的残壁屹立于此。

战后东德政府对圣母大教堂的废墟置之不理,一直保持着空袭后的状态,它的周围甚至一度成了放牧场。直到1994年,圣母大教堂终于开始重建。除了周日,200多位技术工人每天三班倒,将1.5万立方米的砂砖一块块砌起,中间插入约8万块战争遗留下来的旧砖。为了复原当年教堂的橡木大门细节,施工方公开征集战前在教堂大门前拍摄的照片,很多市民积极响应,有的甚至专门收集、整理成册后送给施工方……在长达12年的重建中,这里围绕了大量起重机和上万个脚手架,成为德累斯顿一道异样的风景线。

2005年,教堂重建工作完成。开放当天,数万人前来参加落成典礼,包括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和现总理默克尔在内的1800名政要人员。在历经60年的废墟时光后,圣母大教堂再次矗立于易北河畔,外观庄严肃穆,塔顶纯金十字架熠熠生辉,亮丽的砂岩和灰黑的旧砖共同组成黑白相间的外观,留下了战争的痕迹,提醒人们勿忘历史的同时,也再次向世人展现出独一无二的新颜。

现在,德累斯顿最迷人的景致都集中在市中心的奥古斯都桥一带,紧邻桥南的宫殿广场四周,聚集着雄伟壮观的府邸宫殿,镶满精致雕饰的巴洛克建筑略显幽暗,仿若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年华渐老。实际上,这些建筑绝大部分重建于二战后,还比较“年轻”,之所以显得幽暗、色泽黑灰,是因为用于修建的本地砂岩含铁量过高,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后,会呈现出斑驳的黑色,像是被浓烟熏过一样,这也形成了德累斯顿别具一格的城市风貌。

提及德累斯顿的府邸宫殿,就不得不介绍茨温格宫。坐落在宫殿广场附近的茨温格宫,是举世闻名的巴洛克建筑代表作,它就像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一样,是德累斯顿的标志性建筑。茨温格宫建于奥古斯特二世时期,同俄国彼得大帝和中国康熙皇帝大抵属于同一时代。欧洲建筑从中世纪的古典主义过渡到巴洛克风格,是一个从刻板到奔放的过程。这一时期,椭圆的线条和不对称的结构代替了僵化平直的构图,建筑的外部装饰、光影效果、墙体凹凸都成为建筑师注重的细节,而茨温格宫的特点就在于建筑式样和人物装饰的完美结合。

它的走廊整齐有序,中心的围壁亭最早由奥古斯特二世亲自设计,后经由建筑大师珀佩曼和雕塑家佩尔泽尔的联手合作才最终完成。大门的石阶两边装饰了数量繁多的人物雕塑,内容取自古希腊传说《赫拉克勒斯的金苹果》,雕像表情丰富,栩栩如生。整个宫殿分为美术、军事、瓷器、数理及动物学5个主题博物馆区,其中美术馆的画廊里,展出了众多艺术巨擘的佳作珍品,比如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让·艾蒂安·利奥塔德的《巧克力女孩》等。

茨温格宫的对面是国都王宫,如今作为珍宝馆对外开放,闻名世界的绿穹珍宝馆就在此地。作为欧洲最豪华的珍宝博物馆,绿穹珍宝馆里堆满了价值连城的绝世珍品和各种稀奇珍贵的小饰物:精巧复杂的发条装置、186个刻有人面表情的樱桃核、象牙雕成的大型战舰,还有重达约40克拉的“德累斯顿绿钻”——这颗世界上最大的绿钻石,每天都吸引着成群的游客排队前来观瞻。

从音乐节到电影节“德国硅谷”的魅力

除了庞大而精致的巴洛克建筑,新世纪以来,德累斯顿所蕴含的文化和艺术创造,也在音乐和电影领域开花结果。

有人说,夏天的德累斯顿是属于音乐的。从5月的音乐节开始,以河岸为中心的花园、宫殿、教堂、广场甚至街道,都会被美妙的旋律浸润,比如你正在某处喝咖啡、晒太阳,突然就传来一阵悠扬的大提琴声,而这位演奏者,說不定就是某个知名乐团的首席。当然,除了德累斯顿本地的音乐人,来自全球各地的音乐家和团体都会汇聚在这座城市,音乐会、音乐剧更是每天都在轮番上演。

到6月初,可以说就进入音乐节的高潮部分了——绕城的大型音乐游行队伍沸腾了这座安谧的城池,绚烂的花火、狂欢的人潮和热闹的集市,将为每一个参与者刻下一辈子难忘的记忆。在这期间,你既可以去德累斯顿史上第一座教堂听音乐会——建于1215年的圣十字教堂穹顶高挑,乐手奏出的音符回响其间,如同穿越时空而来;也可以随便走进一处老剧院观赏音乐剧,简约的舞台搭在古老华丽的巴洛克建筑中,台上的演员歌声动人、表演生动,不知曾为多少来自德累斯顿的艺术先锋们带来了灵感……

德累斯顿人的幸福不止如此,音乐节刚结束,“电影之夜”又拉开了帷幕。世界上知名的电影节数量众多且备受关注,但德累斯顿的电影节却是最令人陶醉的:以诗一般的老城之夜为背景,与华美壮观的茨温格宫隔岸呼应,伴着温柔的易北河流水,用上百个简约的座椅和几十部精彩影片共同构筑的露天电影节,给观影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德累斯顿还有许多小型电影院,专门放映短片、邪典以及低成本电影,其每年举办的电影短片竞赛是欧洲最富竞争性的。

德累斯顿不仅是重要的文化中心,也是德国的科研中心,其研究人员的占比居各大城市首位,有“德国硅谷”之称。早在2007年9月,德国新社会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城市调查报告称,截至2006年底,德累斯顿发展速度达全德第一,其中半导体工业发展尤为突出,仅2003年的产值就达30亿欧元。半导体工业是德累斯顿经济的重中之重,这里的晶圆厂和其他工厂吸引了许多供货商和企业入驻……如今,德累斯顿及其周边地区已发展成为涵盖电子和微电子领域,拥有近800家企业的欧洲最大微电子技术中心,并借此优势形成了以半导体工业、制药业、机械电机和汽车工业为核心的科技城市。

自王国的荣光到战时的残败,再到战后的反思与复兴,光阴变幻,就像曲折的人生故事一样,快乐与悲伤始终在德累斯顿纠缠不清。不过,这座美轮美奂的城市,总会在典雅的古城中藏着故事,在小巧的街道间蕴含艺术,用充满现代感的科研创新彰显未来的活力,不露声色地,迷住每一个过往的人。

猜你喜欢

德累斯顿巴洛克教堂
华丽巴洛克/莹润光泽
直视
“防撞”集市
教堂
巴洛克时期的亨德尔
miumiu艳遇巴洛克
德日两个展览馆不同的历史反思观
巴洛克风情
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