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之有物”

2021-03-15

中国国家旅游 2021年1期
关键词:海盐旅行者盐城

好像是不约而同一样,本期杂志中的不少篇目都把某类物产当成报道的出发点或主题。比如专题报道《盐城:在咸的江河湖海间》一开篇,我们的报道者就阐发了江苏名城盐城的地域文化与海盐之间的关联。非但盐城的地名源自制盐产业,即便是今天,吊烧鹅、东台鱼汤面等盐城美食中也还是少不了当地海盐的助阵。“咸”和“鲜”是盐城生活世界里的关键词。用作者喻添旧先生的话讲,在盐城,盐从一种日常调味品升华到了文化的高度。除海盐之外,铁观音茶、斐济水和马德拉葡萄酒也在《寻访茶乡安溪的清香雅韵》《漂流瓶映出的图景:46 天环太平洋之旅》《海岸和岛屿之间的欢愉与惆怅》等文章中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而另外的两篇报道更是直接以新疆桑皮纸和北京的二锅头酒博物馆为主题。对各地特产感兴趣的读者朋友想必能从本期杂志的介绍中收获不少新知和谈资。

“言之有物”是中国古来推崇的品行。儒家君子说话,讲究的是具体确切、有实质内容。我们近来觉得,这个原则也能扩展到旅行方面。不少高明的旅行者讲起自己的行程经历总是亲切而扎实,总有某个事物、某种兴趣贯穿着他们的整体行程,在所有纷繁杂乱的体验中充当着“凝结核”。有了这样一个触手可及、实实在在的导向和指引,旅行就好像有了主心骨;表面上东看一下、西尝一口的经历自然而然地沿着一条轴线汇聚起来,升华成了指向特定事物与旅行真理的探索历程。

从这个角度分析,大家也不难看出网络上不少游记的弊病:作者们去的地方不可谓不多,观看打卡、拍照留念不可谓不勤;可是由于缺少实际事物与核心趣味的指引,这类游记读起来往往像是散黄儿的鸡蛋、跑气儿的啤酒,我们只能看到作者散乱的行程记录与低回自怜的意态,却完全无法从中收获任何有深度的认知,更没法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近来广受网友嘲笑的“凡尔赛式”炫富文体,其根本问题大概就是古人讲的“言之无物”。正因为缺乏实际事物层面上的深度指向,“凡尔赛作者们”才会被物欲所困,把游记变成了攀比与自恋的重灾区。

不妨说,物是文化世界的入口。哪怕不起眼如一张纸、一瓶水、一撮盐,高明的旅行者也能透過它们解读出某城某地生活世界的实质。像这样把一事一物读透、讲透,是高水平旅行报道的美德与责任;报道者的行程与笔触越是深入事物核心,就越是能从中赢得旅行的真理。《中国国家旅游》杂志自本期起增设了《中华名物》等新栏目,主旨正是为了倡导这种“行之有物”的旅行态度。

猜你喜欢

海盐旅行者盐城
成为更可持续的旅行者
肚子里摇匀等
做负责任的旅行者
盐城监:跨越千年的海盐文化
清新福建 生态海盐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旅行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