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想象在晚清新小说中的书写

2021-03-15满瑜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晚清梁启超改造

摘要:国家想象在晚清新小说中的书写指的是约从1902年梁启超创刊《新小说》杂志、发起“小说界革命”至辛亥革命约10年间中有关国家建设的想象在小说中的体现。本文主要以《新中国未来记》和《新中国》为例,通过研读原著、文本细读的方法,整理两本小说中有关国家建设与改造的设想,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梁启超和陆士谔的主张,有助于我们了解晚清时期有识之士对于国家未来的想象与期待,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国家想象; 晚清; 新小说; 改造; 梁启超; 陆士谔

绪论

晚清时期,列强侵略,晚清政府腐败无能,民不聊生。面对如此境况,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开始以各种途径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以梁启超为例,二十三岁公车上书,但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梁启超开启了长达十四年的海外流亡生涯。而流亡的经历使他意识到,要想国家整体有所改进,必须从个人思想开始有所增进,国家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民众的启蒙。而小说作为一种社会读物,应承担起启蒙民众和开启民智的作用。因此1902年他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新小说》杂志,并提出了“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口号。同年梁启超创作《新中国未来记》小说并发表在《新小说》杂志上,就是在为他的主张身体力行。同样作为医者与通俗小说家兼具的陆士谔也在自己的著作中发表了自己对于未来中国建设的想象,他的《新中国》在其百余部作品中最为有名。

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对于晚清小说中关于国家想象的文章或论文给了我很多启发与收获。如赤真的《旧王朝的丧钟和新制度的蓝图》、王弟的《试论<新中国未来记>中梁启超的民族国家想象》、王玉玲的《清末知识分子的“新中国”构想》以及王士春硕士论文《晚清小说中的“强国梦”研究》等等。本文主要以《新中国未来记》和《新中国》为例,通过研读原著、文本细读的方法,整理两本小说中有关国家建设与改造的设想,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梁启超和陆士谔的主张,有助于我们了解晚清时期有识之士对于国家未来的想象与期待,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怀。

一、国家想象在《新中国未来记》中的书写

《新中國未来记》发表于1902年的《新小说》杂志上,在这篇小说中,梁启超诉诸了他对未来中国的历史走向、理想的国家制度以及对于启蒙国民的重视等有关国家改造方面的观点。小说以倒叙的方式展开,开篇第一回就是六十年后的中国也就是1962年的种种景象。当时的中国正在举行维新五十年庆祝大典也正值万国太平会议之际,各国友人前来祝贺,而且此时上海在开设博览会,而当时孔老先生孔觉民正在讲述《中国近六十年史》,中国近六十年被划分分为六个时代,分别为预备时代、分治时代、统一时代、殖产时代、外竞时代和雄飞时代。当时的中国已然繁荣昌盛,富国强兵,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梁启超将我们得以拥有这般的国势归功于三个条件:“第一件是外国欺凌压迫已甚,唤起人民的爱国心。第二件是民间志士为国忘身,百折不回,卒成大业。第三件是前皇英明,能审时度势,排众议,让权于民”1。基于此以及通过文中其他细节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的国家想象及国家改造的主张。

(一)启蒙国民

梁启超认为启蒙国民是国家改造的首要任务,在文中有多次体现,主要集中于黄克强和李去病的辩论中,例如李去病道:“天下事别的都还容易,只有养成人格一件是最难不过的”2。小说中黄克强分析了当下国民的思想现状,指出国民缺乏国家意识和民族责任、没有爱国精神,缺乏自立精神与自治能力。文中梁启超用黄克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国民向来只有天下的观念而没有国家的观念,加上长期受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国民精神具有奴隶性和依赖性的特点,畏缩、不敢反抗、只注重自己的一己私利不受损失而对国家利益没有感情。文中说道:“我中国人向来除了纳钱粮、打官司两件事之外,是和国家没有一点交涉的。国家固然不理人民,人民亦照样的不理国家。所以国家兴旺,他也不管;国家危亡,他也不管……”3在这样蒙昧的人性面前实施变法改革几乎是没有成效的,因此要想对国家进行改革就要从开启民智,从启蒙国民开始。

(二)提倡君主立宪制

梁启超在国家政治制度方面提倡君主立宪制,这在文中也有明显体现。例如孔老先生在演讲中有这么有一段话:“诸君啊,你道我们新中国的基础在那一件事呢?其中远因、近因、总因、分因虽有许多,但就我看来,前六十年所创的“立宪期成同盟党”算是一桩最大的了”4。并且指出“立宪期同盟党”的成立是新中国建设的基础力量:“若没有这党,恐怕中国万不能成分治统一大业,何况其他哩。5”小说用很大篇幅述说了宪政党的章程,以此说明宪政党的性质以及它作为领导国家的基础力量在各方面的体现。对于国家改造的具体主张,梁启超的思想在所谓“立宪期成同盟党治事条略”中有具体体现:

1.教育方面:预备师范;广立学校;编教科书;译书出版;实业教育;补习教育;改良文字;派遣游学……六十年后大学林立,大部分都是当初宪政党设立的,让中国教育水平与规模大幅度提升。

2.经济方面:振兴工商。开办种种大商务,如银行、邮船、铁路、开矿等类;兴设种种大工艺,如改良瓷器、改良丝茶等。

3.法律方面:编纂法典。“立宪之国,法律必公布之于民,而世界愈文明,人事愈复杂,则法律愈繁博”6。

4.军事方面:养成义勇。操练兵式体操、学习军事思想。另外在外交方面也提出要广备外交。

二、国家改造论在《新中国》中的书写

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开启了晚清新小说的先河,也开启了描写中国未来的展望路数,后而继之的有很多著名小说,其中《新中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新中国》的作者陆士谔在国家改革方面也有自己较为鲜明的政治主张,在《新中国》中他将未来中国的一切繁荣都归功于君主立宪制的实施,通过游历的方式将社会生活的各个具体方面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小说主人公“我”在宣统二年正月初一那日入睡,在梦中在好友李友琴的带领下漫游了四十年后未来的上海景象,在与李友琴整个的游览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其现代化的上海。和《新中国未来记》有所相似的是陆士谔在这里也描绘了未来中国的历史走向,将未来中国四十年划分为十个阶段,分别为:甲午战争、戊戌政变、庚子拳祸、预备立宪、请开国会、筹还国债、振兴实业、创立海军、召集国会、改订条约。陆士谔在文中对未来中国社会的描述非常详尽,让我们在跟随他们游览的过程中身临其境般感受了陆士谔想象中未来中国的美好景象。

(一)经济方面

1、减少税收。文中提到对于税收的章法已然和过去不同,现在除了烟酒两项以外,其他货物一概无税。

2、利用各种措施缩小贫富差距。文中说到对于工厂的薪资方面分配比例比较合理,能够让各个工人达到小康的水平。经济方面的分配均衡使得社会矛盾减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我国人创业,纯是利群主义,福则同福,祸则同祸,差不多已行着社会主义了,怎么还会有均贫富风潮。7”

(二)教育方面

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文中提到当时的中国因为教育普及,民众的智识已然是四十年前民众的多倍。在学校教育方面,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且学科設置越来越专业化,学校的环境设施也更加现代化。随着教育的普遍实施,我国的国民素质也普遍提高,形成一幅文明的景象:“马路上游行的人,真是人山人海,所最奇者,这样的盛会,三日里头,相打攫物、踏伤跌坏的事竟一件没有。8”

(三)科技方面:

1、科技惠及日常生活。当时的中国城市地铁电车不分日夜地在城市中穿梭,五丈多高的灯牌楼尽情闪烁着五色电灯,为民众的夜生活增添不知多少色彩。

2、科技强军。在科技昌明、人才极盛的中国,无论是生活中的电器还是军事上的兵舰都是由我们国家自己制造的。

陆士谔十分推崇科学技术,除此之外,还极其重视医术。在文中作者将国民性的改造归功于苏汉民发明的医心药、催醒术等。文中说医心药能够使心思歪曲的人改邪归正,能够把黑心的人变为赤诚之心,能够让心死的人重新燃起希望,能够让没有良心的人变得有良心,能够把疑心变成决心,把胆怯的心变成勇敢的心,刻毒的心变成仁厚的心。而催醒术则能够叫整日浑浑噩噩、昏睡不醒国人醒悟过来。虽说这样的想象不免有些奇特,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像陆士谔这样的有识之士想要改造国民的迫切期待。

(四)法律方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文中提到外国人在本国居住一律要遵守本国的法律,外国人涉及到案件,一律按照本国的法律处理。社会各个方面的稳定才造就了军民和谐、上下齐心的整体繁荣景象。

结论

在晚清外扰内乱的环境中,手握笔杆的文人通过小说描绘了他们心中未来中国的美好景象,代表了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也代表了对当时环境的忧虑与无奈,但他们相信中国一定能够摆脱那样的境遇,走向复兴与辉煌。他们百年前的想象现如今我们已经将大部分变为现实甚至超越了他们的想象,中国真的如他们所想正在走向复兴。对于《新中国未来记》是科幻小说还是政治小说有所争论,也有人质疑它的艺术价值,我们不否认《新中国未来记》在形式上的不完美和作为小说艺术性的粗糙,但它的价值远不在这里。梁启超并不是专业小说家,而是一位政治家、改革者,为了改造国家发起了小说界革命,为了改造国民撰写了《新中国未来记》。而作为名医的陆士谔也一样,拿起笔杆来批判当时黑暗的现状,诉说内心理想的中国。他们在小说中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对于国家改造的设想,也将小说作为国家改造的工具大加宣扬。在这里,他们的价值大大超出了字里行间的文学审美,而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参考文献

[1]杨丽君.《晚清政治小说中的民族国家想象——以<新年梦>与<新中国>为例》.古代小说评论.2013.02.

[2]王弟.《试论<新中国未来记>中梁启超的民族国家思想》.绥化学院学报.2009.10.第29卷第5期.

作者简介:满瑜(1997—),汉,女,山东省滨州市,研究生在读,学生,研究方向:文化研究。

注释:

[1]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2]同上

[3]同上

[4]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5]同上

[6]同上

[7]陆士谔.《新中国》

[8]同上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384)

猜你喜欢

晚清梁启超改造
梁启超的开场白
梁启超:“我已经是流亡的经验家了”
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
有情总被无情恼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有感梁启超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