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有效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策略

2021-03-15王昆

陕西教育·教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入园共育小班

王昆

迈入幼儿园是幼儿成长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之一,这一时期幼儿初次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与社会交往对象,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与不适症状,也是我们经常称之为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会对幼儿的身心状态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缓解幼儿分离焦虑情绪,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家长、幼儿园和孩子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入园分离焦虑的表现

分离焦虑情绪往往会影响幼儿的生理、心理表现,不同幼儿的焦虑表现及严重程度虽然不同,但都存在有对幼儿身心的负面影响。

(一)心理变化

戈尔曼曾说过:“情绪是个体体验、思想、身心状态及行动的倾向。”情绪是个体心理状态的反映,也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关注小班幼儿的情绪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帮助幼儿度过分离焦虑期。

情绪激动,哭闹不止。大多数幼儿的分离焦虑表现为哭闹不止,抵触和排斥上幼儿园。具体表现为大声哭喊,同时伴有胡乱挥动手臂等强烈的肢体动作。不愿意走进大门,抱住家长的胳膊、腿等不愿意放手,拒绝老师的安抚和拥抱,甚至进了教室也一边哭喊一边使劲往外面跑,情绪十分激动,久久难以平静。

情绪低落,兴趣低迷。有的幼儿来园时看起来情绪比较稳定,但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情绪处于一种低落的状态,活动参与度不高,兴趣低迷,不关注他人活动,也不发出声音,对身边的一切都不感兴趣。

依恋强烈,安全感不足。依恋理论提出,分离焦虑的出现标志着幼儿依恋的产生。小班幼儿初入园后与主要的依恋对象分离,部分幼儿会暂时将这种依恋关系转移到其他方面,这也是他们寻求安全感的体现。具体表现为有的幼儿会特别依恋某位老师,一切活动都要老师陪在身边,时刻牵着老师的手;有的幼儿会依恋自带物,长时间地将这些物品背在身上、抱在怀里、挽在手臂上、抓在手里或紧贴着自己放,更不允许别人触碰。

(二)生理变化

出现分离焦虑的幼儿常常出现情绪不高、睡觉不安稳、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等症状。个别反应强烈的幼儿还可能在入园初期出现抵抗力下降的情况。

1.食欲不佳

有的幼儿各方面表现都挺好,不吵不闹、有序参与活动,让教师和家长认为幼儿的适应性不错,但是这部分幼儿会出现食欲不佳的情况,就餐时间过长,挑食、饭菜剩很多,就餐时间不吃东西,也不让人喂。

2.抵抗力差

焦虑情绪会引发幼儿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刚入园的幼儿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容易出现感冒、腹泻等症状。个别幼儿一来园就会有不适症状,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入园分离焦虑的应对策略

分离焦虑的产生虽然是幼儿初次入园的正常现象,但若放任其自由发展不利于幼儿形成平稳安定的心理状态,也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家园共育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是幼儿入园适应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后续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必要前提。

(一)熟悉园所环境,做好充分入园准备

1.召开家长会,实现家园合力

家长会是家园沟通的有效方式之一。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小班幼儿初入园前召开家长会,是家园协调入园适应策略的关键环节。由于幼儿初入园,对幼儿园生活还有诸多的不适应,为了充分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及沟通工作,幼儿园应在小班幼儿入园前开展至少两次家长会,分重点、有针对性地完成家园共育内容。

第一次家长会——完成入园能力准备。指导家长辅助幼儿做好心理、生理及能力准备。心理准备包括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兴趣,初步适应离开最亲近的人,锻炼其独立性;生理准备包括幼儿在吃饭、穿衣、入厕、喝水、午睡等方面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能力准备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

第二次家长会——完成入园配合准备。在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的同时,提醒家长自身不要过于焦虑,要相信幼儿的适应能力,为幼儿营造安定的心理氛围;指导家长积极学习育儿知识,做好家庭教育工作,配合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开展;鼓励家长加强与教师多渠道的沟通,多多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理解教师的工作,对于幼儿刚入园发生的相关问题理智对待。

2.亲子同游园,熟悉园所新环境

当幼儿初到陌生环境时,需要一段时间来逐渐适应,我们可以开展亲子游园活动让幼儿在家人陪伴且情绪安定的情况下,对幼儿园形成正面认识,对幼儿园生活产生期待。同时亲子游园活动也能帮助家长理解教师的工作,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还能减轻家长的分离焦虑。

(二)稳定幼儿情绪,做好家园联动工作

入园前的充分准备能够帮助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分离焦虑情绪,幼儿入园后的第一阶段也需要家园联动做好辅助,例如,实行分段式入园策略,帮助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一日生活。同时加强每日家园沟通,帮助幼儿解决在入园适应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分段式入园,阶梯式进步

分段式入园将新入园幼儿面临的“入园适应”问题分解为在园活动、在园吃饭、在园午睡等小环节并逐个攻破。帮助小班幼儿从尝试半日入园到适应整日入园,再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

分段式入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不同幼儿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一阶段,幼儿入园半天。初步体验幼儿园有趣的游戏内容,熟悉老师、同伴和班级环境,减少不安和焦虑的情绪;第二阶段,幼儿在园午睡。进一步熟悉幼儿园生活,尝试独立午睡,能培养幼儿一定的自理、自立能力;第三阶段,幼儿全天入园。逐步适应幼儿园一日活动,并能够积极参与班级各项活动。对于个别哭闹不愿来园的幼儿,老师要与家长加强沟通,并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分段式入园将幼儿的“入园困难”以大化小,有利于幼儿分阶段解决,同时分段入园减轻了家园幼三方的入园压力,帮助家园幼更加从容地度过入园适应期。

2.重视家园沟通,加强育儿指导

幼儿入园初期是家园幼三方磨合的重要时期,此时家长与教师之间及时且有效的沟通十分重要。[①]有效利用家园联系栏。班级的家园联系栏可用于宣传育儿的科学知识、保健常识,介绍一日活动的詳细安排,分享幼儿在园的精彩瞬间等。[②]加强个别沟通。可在每日离园后与部分家长进行个别交流,及时沟通幼儿的在园情况。[③]扩展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微信、qq等在线通信平台,增强家园沟通的灵活性与时效性,如利用微信群分享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

(三)保持家园一致,欢度童年时光

幼儿的教育不应有断点与断层,家园配合也应当是一种长期配合、高度统一且动态调整的共育关系。在幼儿入园适应的过程中,家庭应时刻保持与幼儿园的协调统一,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促进幼儿对新生活的快速适应。

1.坚持送园

若无特殊情况家长一定要坚持送幼儿入园,让幼儿知道上幼儿园不是一件随便的事,就和我们上班一样重要。间断式的入园模式容易加重幼儿的分离情绪,不利于其适应幼儿园生活。

2.积极的心理导向

给幼儿传输正确的心理导向,如经常询问幼儿:“今天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开心的事情?认识了几个新朋友?玩了什么好玩的玩具?……”和幼儿一同分享幼儿园的快乐时光,激发幼儿继续去幼儿园的兴趣,家长要以积极情感为导向,充分发掘孩子自身的潜能、力量、优势和美德等积极品质,让孩子拥有获得持续幸福的能力。

3.家园教养行为一致

对3-6岁幼儿来说,家庭和幼儿园都是学习与生活的主要阵地。家园共育,能够使幼儿的学习与成长更具有一致性与连续性。例如,在家中家长要为幼儿新经验的获得做好铺垫与延伸,同时与幼儿园看齐,要求一致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幼儿阶段的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幼儿一生的成长都有着关键的作用。小班新生的入园分离焦虑问题是广泛存在的,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相互配合去解决,家园共育要形成合力,共同积极应对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才能使幼儿顺利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

作者单位 西安市第八保育院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入园共育小班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再去小班看看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九月来到,哭闹开场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