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管理 促质量提升
2021-03-15郑喜民
郑喜民
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我们经常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作为管理目标,将“教研兴校,质量强校”作为校训。那么,究竟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呢?
一、爱心是基石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只有爱自己的岗位,爱学校这个大家庭,实行人性化管理,坚持民主开放的原则,实行合作式管理,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教育质量才能得以提升。
首先,校長要爱教职工,待教师如兄弟姐妹,要摒弃简单粗暴的命令式管理和无人情味的训斥式管理,让每位教师无思想包袱,拥有阳光心态。这样的领导才有向心力、凝聚力,集体才有战斗力。否则,人心背离,教师队伍一盘散沙,何谈质量上升?21世纪,“抱团打天下”已是趋势,谁得到了人心,谁就拥有市场。作为学校管理者,就应该与教师齐心协力拼质量,仅靠自身单打独斗将会被淘汰。
其次,教师要爱学生,因为爱是工作的核心,有爱才有事业心,才有责任心。责任心需要耐心护航,否则就会犯严重的错误。教师往往责任心越强,体罚学生就会越重。为什么要体罚学生呢?就是急于求成,用简单粗暴代替耐心指导。如今,我们应该提倡“爱心+责任心+耐心+创新=成绩”这种人文化的教育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关爱优等生,又要关爱中等生,更要关爱学困生和特殊生,让班级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和温暖。教师要一视同仁,体现“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把自信和希望、善良和宽厚播种在学生的心田,进而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
二、精细是依托
学校无大事,处处是细节;教育无小事,处处都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爱心和耐心,还要细心。学生的成长过程往往是最富“含金量”的教育资源,关注细节,就是关注学生成长历程中的生命元素,就是关注教育过程中的生成价值,就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学校要实施精细化管理,教师就要做精细化教学,不断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精细化”不是新概念,精益求精古已有之。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工作要日清月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登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具体来看,精细化管理应从四个方面落实:一是校园环境精细管理,使校园更和谐,更具文化品位,用优美的环境培育人。二是课堂教学精细管理,使课堂更精彩,让学生的知识更牢固。三是考核制度精细管理,使考核更科学,评价更透明,褒奖更贴心。在考核过程中,制度一定要细、实,将其作为考核的隐形指挥棒,而不是应付检查的摆设。四是分层、分块精细管理,使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要集思广益,发挥人人管理的分层、分块模式,让管理层层分配,小到班级小组长都要承担应有的责任。五是要让精细化管理思想成为教职工的共识,管理者要从自身做起,带动教师付诸行动,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并要责任到人。
三、创新是精髓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基地,也是培育教育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对于教师来说,创新的目的就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富有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群体。教育创新首先是管理上的创新,旧的管理模式不变,创新就无从谈起,教学质量就无起色。从学校管理层面来讲,我们应该把业务操作权与业务管理权归还给业务者本人。从课堂而言,教师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灵活学习,自由探索。作为校长要自觉带头创新,并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他人自觉创新。就目前教育形势来看,农村小学生课业负担极重,学生身心疲惫,机械记忆、机械练习,重复再重复,读死书,头脑不灵活,题型略加变动就不会思考了,导致成绩低下。一些校长抓教育质量心切,教师抓教育质量心急,各科教师轮番上阵,纷纷给学生压担子,操前读、早读、晚读、晚自习、家庭作业,经常挤占上操时间和体音美的时间,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四、感恩是源泉
学校的点滴成绩,校长、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所以,作为校长,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对社会要有感恩之心,对上级领导要有感恩之心,对教职员工要有感恩之心,对学生、家长要有感恩之心。一名有感恩之心的校长,必然会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一名懂得感恩的教师,必然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此外,作为校长,还要团结教职工,创设和谐的学校教育氛围,努力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以上只是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片面理论,没有更多地涉及具体的操作方法,还请各位同仁评判。
作者单位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杏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