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2021-03-15卢子铭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1年1期
关键词: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

卢子铭

【摘 要】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十四五”时期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强区的重要法宝。目前,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建设成效显著,但也暴露出文旅融合创新与特色创建意识有待加强、文旅融合项目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宣传效果和品牌效应有待提升等问题,面临高质量发展的困境。文章在总结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深入挖掘民族地区优秀文化元素、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增强现代化营销策略和宣传实效3个方面促进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G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1-0158-03

0 引言

广西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机融合,是“十四五”时期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强区的重要法宝,也是贯彻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意图的重要抓手。2018年,《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相继发布,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根植于农业农村、由当地农民主办、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1]。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2]。广西壮族自治区具有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民族文化等特点,是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事业快速发展的主要优势,强化民族地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经济发展,更是增强少数民族群众文化自信的重要形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由此,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视角,从高质量发展维度对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研究,旨在为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有益探索。

1 广西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个世居民族,2019年全自治区人口为5 69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2 220万,约占39%。作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最多的民族自治地区,广西各民族在饮食、服饰、节庆、文学、医药等文化资源上绚丽多姿,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逐步建成了各式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小镇、打造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民族节日庆典,在发展民族文创创意产业上紧跟时代潮流发展,逐步促进了广西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文化旅游产业振兴,推进了民族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1.1 建成具有民族特色品牌影响力的旅游小镇

广西近年来大力培育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小镇,尤其是特色县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积极创建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品牌影响力的旅游名镇。2018年开始,经各地推荐、材料评审、演讲答辩和公示,广西评选了第一批总共45个广西特色小镇培育名单,此后,2019年和2020年又分别公布了第二批和第三批共34个广西特色小镇,并基于培育资金支持,大大提高了许多具有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的乡镇创建的积极性。例如:建成了具有浓郁淳朴壮家风情的宜州市刘三姐镇,具有海洋风情的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以洛江文化为代表的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具有浓郁的瑶族文化的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具有独特饮食特色的灌阳县油茶小镇等一批独具民俗风情的中国特色小镇。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加快推进了广西民族特色旅游小镇产业的集聚发展,打造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小镇文化品牌,为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1.2 打造具有海内外影响力的民族节日庆典

除了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小镇之外,广西还着力打造了一批与旅游和经济相接轨的,具有海内外影响力的民族节日庆典。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广西“三月三”歌圩节。从2014年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开始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确定为广西少数民族习惯节日,并设为广西法定节假日,简称“三月三”。“三月三”节庆期间,全区上下会举办集民族文化、群众体育、风情旅游、特色消费等于一体的“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系列嘉年华活动,各地也会举办系列民族文化活动,为慕名而来的各地旅客带来一场民族文化盛宴。随着“壮族三月三”在区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如今已经成为广西对外的一个民族特色文化品牌。此外,还有瑶族盘王节歌会、炮龙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已逐步发展为现代庆祝丰收的联谊会,每年吸引海内外大批游客前往观看和体验。

1.3 积极探索民族文创创意产业的发展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民族文化资源为设计基础,通过运用人们智慧与高新技术对相关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产生出的具有高附加值的民族文化产品,能够为民族地区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的机会的总称。近年来,广西围绕“文化+”的思路,积极探索以民族文化为主线,将旅游、饮食、农业、科技等产业融入其中的发展道路,努力创建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产业融合品牌。例如,北海合浦县将享誉盛名的特产珍珠“南珠”发展为文化产业链。早在明朝时期便有“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的美誉。近年来,合浦县通过不断挖掘“南珠”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将传统单一的珍珠养殖衍生发展为集南珠主题酒店、南珠博物馆、工艺美术大观园于一体的南珠文化产业链,相关系列动畫片《海上丝路之南珠宝宝》也制作完成并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3];广西以崇左市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的文化内涵及影响力为文创创意产业发展契机,打造了以世界岩画博物馆、土司饭店、花山部落等为主要内容的花山文化拓展带,并投资打造夜游花山和花山主题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围绕花山岩画延伸出内容丰富的系列花山产品,成为独具一格的特色文化和旅游景区互动体验的文旅融合新产品[3];广西民族博物馆组织和邀请业内知名企业和相关单位以广西民族文化为主线,跨界合作,向群众推出了一批独居文化特色又兼顾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受到旅客的一致好评;同时,有关文化部门还通过举办广西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设计大赛等比赛,激发人们对广西文化发展的灵感,共同促进广西特色民族风情文化旅游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2.1 文旅融合特色与创新创建意识有待加强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意识可以有效增强产品竞争力。“让旅游品牌扎根在消费者的内心”,是留住旅客的有效且关键的环节,只有推陈出新,彰显特色,才会使旅游项目保持源源不断的活力。从整体来看,广西依靠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推出了一批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桂字民族旅游招牌”,并赢得了国内外旅客的一致好评,但是在广西如此普遍且深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少数几个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旅游项目只是“冰山一角”,许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文化和旅游融合上仍创新性不足,模仿之风盛行,自身特色凸显不足。由于在激烈的旅游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许多景点推出的简单的观光旅游和浅显的文化体验无法吸引旅客,模仿式的开发既难以和一些经济实力强、有成熟旅游配套设施的景点相媲美,也容易忽略掉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陷入“浪费式开发”的怪圈。因此,如何通过创新带动乡村文化振兴,进而形成品牌效应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

2.2 文旅融合项目文化及精神内涵挖掘不够

旅游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行为,是人在不同文化模式里的流动,文化差异性是产生旅游动机的重要原因[4]。由此可见,旅游行为发生的初衷就是人们期望通过体验另一种文化给自身带来新鲜感和冲击感,从而达到身心的放松。广西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给旅客带来的体验,但由于现代化、商业化的冲击,许多乡村尤其是民族特色村寨的旅游项目模式化、庸俗化的现象较为严重,对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下的功夫不够。例如,近些年较热门的康养主题、田园主题、研学主题等旅游主题在构成因素上大同小异,对自身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挖掘不足,表现出的形式感痕迹严重,给旅客带来文化冲击感不足,自然也无法得到旅客的青睐。

2.3 宣传效果和品牌效应有待提升

好的宣传效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广西在区内外较有知名度的文化经典和文化产品,无一不是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而形成较好的宣传效果。但少数民族村寨普遍处于偏远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也较为薄弱,宣传手法较为单一且宣传层次不足,近年来虽然各地开始注重利用新媒体等现代化宣传技术加强宣传效果,但由于缺乏优秀的新媒体技术人才和技术手段,导致当地数字化媒体的现代科技手段与文化宣传融合力度仍然不够。此外,由于对文化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导致在宣传文案上对自身特色凝练不足,较难形成独一无二的品牌宣传效应,使得文化产品在吸引力上大打折扣。

3 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广西深厚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多民族共同体文化、美丽动人自然文化是天然的优势,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旅融合应借此推动当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加快文化旅游强区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以前沿发展的新思路、新概念、新模式进一步推动广西乡村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3.1 深入挖掘民族地区优秀文化元素

一定程度上旅游文化就是文化旅游,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的核心评判标准就是其背后拥有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是否能给旅客带来精神和思想上的洗礼。因此,要全面、科学地认识文化旅游背后的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内涵是发展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核心要素。在乡村旅游建设的过程中,应时刻注意优秀文化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引导作用,注重融入可以让旅客心情愉悦、引起共鸣的优秀文化。凝练出适合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优秀文化元素,可以依靠政府有关部门、高校等科研院所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历史渊源、民族建筑、风俗习惯、神话故事等民俗文化进行深度调研,梳理文化产生的背景、内涵和意义,凝练出人民喜闻乐见、有教育意义的优秀文化。此外,还可以通过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和传承工作,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鼓励有一技之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技艺融入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项目中。通过塑造有深度、有内涵的“民族文化招牌”,真正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

3.2 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创新,是以民族地区乡村特色文化为内涵,以乡村旅游产业为载体,突出乡村旅游民族文化注入与旅游产品服务创新,从而为乡村旅游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入新鲜血液[5]。因此,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创新发展理念,重视形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对于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项目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重视以文化旅游项目特色和亮点留住旅客的“人心”。除了保持传统的旅游体验形式外,还应进一步以现代化技术为导向,主动推进民族生态博物馆展览数字化,旅游参观体验数字化等现代化观光模式的建设,挖掘出能够充分刺激和调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等感官性更强的旅游体验形式。但是,不能盲目跟风所谓的“前沿和潮流”,而是要“因地制宜”,立足自身特色去挖掘让旅客能“吃得舒心、玩得有趣、心灵放松、思想成长”的细节。例如:近些年得到广泛关注的亲子类旅游、旅行婚礼等旅游模式,就十分符合乡村文旅注重人性化、体验感的特性,能够满足亲人、恋人、朋友之间复合式的旅行需求,具有典型的以产业兴旺拉动乡村振兴的效能。类似这样的新的旅游体验形式可以让旅客在全方位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之美的过程中提升幸福感。

3.3 增强文旅项目现代化营销策略和宣传实效

在旅游大众化和休闲化的时代背景下,旅客对旅游景点消费多元化、景区特色化、设施成熟化的旅游体验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各型各色的旅游景点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加。面对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旅游宣传营销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旅游宣传营销本是指利用既有的传播资源对相关产品和劳务进行推广,以引导、刺激社会中的潜在消费者,使他们产生购买欲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做法。因此,现代化的宣传营销策略同样也适用于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推广。

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统筹安排本区域各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发展的规划和发展,既确定本区域的民族文化旅游总体发展方向,也鼓励各个民族特色村寨“百花齐放”,打造特色,形成以区域统一品牌为核心,子品牌多元化发展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

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联合广播电视台、传媒企业、景区等社会各方力量合作营销,发挥各方所长,推出一系列高质量的微电影、宣传片、纪录片等推广内容,利用多种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

三是可以利用“名人效应”,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文艺界人士、流量网红等来实地体验,并将他们的所见所闻通过照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发布到各类流量较大的社交媒体上。

此外,跨界营销、体验式旅游营销等方法都可以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爆炸的时代快速抓住人们的眼球,实现热度的最大化,从而对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旅游的知名度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推动乡村各方面事业全面振兴。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26/C_1123487123.htm,2018-09-26.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2020-11-03.

[3]黄莉.广西文化产业:发掘地域资源、彰显民族特色[EB/OL].www.sohu.com/a/304920640_488939,2019-03-30.

[4]潘海岚.《西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简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4):1,161.

[5]孔凯,杨桂华.民族地区乡村文旅融合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家,2020(9):72-77.

猜你喜欢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