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年献词
2021-03-15阎静
阎静
提到2020,最绕不开的话题就是“疫情”。
2020年伊始,中国以及世界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疫情。
但是比疫情更快的是中国速度。短短几天时间,全国范围的疫情防控指令从中南海快速传达至县区乡镇,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居民区,都开始实行出入管理。960万平方公里、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像一个精密仪器般迅速反应,“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从国家层面科学调配医疗力量和重要物资,中国仅用了76天打赢武汉保卫战。疫情汹汹,形势严峻,但来自各地的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更有各行各业的同胞千里驰援,让微光成炬,照亮江城。
是什么让你感到安心?是我们身后的祖国。
回望70多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并不是中国遇到的第一次考验。大难兴邦,是因为我们信奉生命至上。放眼全球,也只有中国,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这既是归属感,也是安全感,更给了每一个普通人奋发向上的底气。
更加令人震惊的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年初的疫情像一桶冰水,把热烈的世界经济浇了个透心凉。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际问题的冲击,加之来势汹汹的疫情,不少国家只能通过强刺激手段维持经济,而中国已经实现经济的正增长,人民生活更是迈上新台阶。
疫情期间,中国先后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紧急援助,向27个国家派出29批医疗专家组。2020年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上涨0.7%,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对于个人来说,长时间的疫情防控加速了新业态的发展,居家办公、直播带货、千万网友在社交软件上分享生活。于国家层面来看,旅游、科技、航天、竞技体育,都有突破陛进展,天问一号上九天揽月,奋斗者号下五洋捉鳖。在这样艰难的国际环境下逆势发展,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疫情、恢复生产生活,奇迹的背后是国家对疫情的快速反应,是中国自古以来独善其身又兼济天下的大国胸怀和气度,更是科学决策的指引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面对西方媒体的质疑,中国,正在身体力行地告诉全世界:人权和生命从来不是相悖命题,真正的自由来源于严格的自律。
过去的一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艰难的一年,但是伴随这一年的词是新生。
在这一年里,没有人置身事外,每一个人都是无名英雄。灾难和疫魔虽然可怕,但是压不倒十四亿中华儿女的戮力同心,同舟共济。这是国家的力量,更是人民的力量。
若说2020是个关键年,那这个关键就是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农村与城市向来是命运共同体,城市的高度发展离不开农村输入型劳动力的贡献,那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去面对。脱贫不光是7000万农村人口的生存问题,更是14亿人的发展问题。
过去70年,中国减少了8.5亿贫困人口,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减贫奇迹。近14亿人口告别绝对贫困,这是世界发展史上最大的人权建设工程,也是一部最動听的人权故事,是战胜“贫困”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生存问题的伟大成就和辉煌典范。这组振奋人心的数字震撼着世界,更鼓舞人心。
但是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为农业人口规划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关键在于统筹和协调,用国内大循环释放需求,实现共萍。具体来说就是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GDP的贡献率为57.8%,而发达国家超过了70%。其间的差距,就是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十九届五中全会更关注的,不光是人们能够赚多少,更重要的是赚了之后能花多少。这也就有了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提到的“让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实现这个目标,要走的道路就是共同富裕。“共享”正是新发展格局的目标。
以山西为例,脱贫,就指向发展,发展,就必须转型。习近平总书记3年两次来到山西考察,深入农村察真贫,走进企业话创新。山西始终记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里。从雁漠古域到尧舜故里,从巍巍太行到绵绵黄河,3700万三晋儿女倍感温暖、备受激励、倍加振奋。
从环境治理到发展旅游,从资源输出到制造业精深加工,5G煤矿、电价洼地,用科技的力量筑巢引凤,带动产业革新。
从重污染城市到碧水蓝天,从一煤独大到旅游、科技、物流等多产业的振兴,山西张开双臂,以明媚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也将走向更明媚的未来。
5年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被正式提出,2013年中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只有3个,到了2016年,这样的城市有84个。2017年,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在全国范围内停止,一百多年来向森林过度索取的历史宣告终结。
如今,城市的夜晚也可以看到星星了。环境,不只是能看到星星的生态环境,也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发展环境。中国在规划当中承诺给世界的硬核科幻正在变成现实。“绿色”正在凝聚起新发展共识:绿色也是GDP。
中部在崛起,西在重塑,东西南北中,全国一盘棋。协调,正在指引着中国城市的变局。
当疫情让城市慢下来,人们才意识到,城市离不开每一个人。不同的产业结构,需要的是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每个人都在被需要。5年、15年,甚至更长久的未来,“人”是发展的核心,“民生”是发展的目的。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强调的是每个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发展规划不只是国家的规划,而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机会和目标。中南海,直通每一个人,中国梦,就是我的梦。
2020年,全世界都在见证历史,每一个地区都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
2020年,东盟十国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视频致辞。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美国华尔街次贷危机中,中国都坚定地保持了人民币稳定,始终如一做东盟以及世界各国真诚的伙伴。进入21世纪,中国第一个回应了东盟想要一体化发展的愿望。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引领东盟以及亚非欧多国共同走上发展之路。2020年11月15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生动的实践。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循环,畅通的是生产和供给,保证的是发展和安全。而安全的关键就在于科技创新。只有科技自立,我们的产业才能自立,只有产业自立,经济才能自立。经济自立,国家才能强盛。这个“强”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更好地链接世界,这就是新发展理念中的“开放”。以国内大循环牵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开放的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新的引力场。
70年前,近2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最终留在了鸭绿江的另一岸。用生命化作刀锋,斩断了美帝国主义的军刀,换回来的,是正义的胜利、祖国的强大和世界和平。
70年后,中国正在以一种更加自信和友好、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大国姿态融人世界。
站在历史的光影里回望,过去的10年,有失去、有遗憾、有焦虑,但更多的是惊喜、热爱和向上。从2011年天宫一号到2020年天问一号,我们用好奇冲破对银河的想象。中国在以西方国家的评价标准为主导的世界舞台上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中国经济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风向标。这10年,我和我的祖国一起成长,见证强大。
2020,给了我们太多的感悟,我们也前所未有地感受着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力量。纵使向上的路上有重重坎坷,但总有人义无反顾地扛起责任。就是这些日以继夜埋头苦干的普通人,撑起了中国的脊梁。也正是因为伟大的祖国,我们才能更加自信地生活。
这一年疫情肆虐;这一年经济衰退。但也是这一年,中国冲破封锁加入RCEP,嫦娥五号成功落在月球上,还带了礼物回来。遍地都是六便士的时代,这次我们想要抬头看看月亮。
没有哪一种跋涉不留脚印,没有哪一段苦难不被战胜,没有哪一段历史不被记录。在四季的轮替中,我们终将走入春天。疫情在世界蔓延,在中国,我们幸能继续工作,好好生活。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将书写历史;活着,才能不只是活着。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中国的未来,从来不以年计,且看,东风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