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镇汤太守庙与若耶溪治水小考
2021-03-15戴秀丽
戴秀丽
平水镇汤太守庙
汤绍恩,四川省安岳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出任绍兴知府。在任期间,他除了兴建三江闸外,还主持了海塘修筑,鉴湖改造,纤道修筑等水利、运河工程。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汤绍恩在安岳去世,享年97岁,葬在故居汤家湾山麓下。为纪念他的恩德,从明万历年间起就于府城开元寺和三江闸旁建立汤公祠、汤太守庙奉祀。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敕赐汤绍恩为灵济侯,雍正三年(1725年)敕封为宁江伯,享有“绍兴恩公”“泽被三江”的声誉。
据史料记载,汤太守庙大多建在绍兴沿海地区和城内。作为土生土长的西湖桥村的水文化爱好者,笔者萌发了研究本村汤太守庙由来的念头。当晚便查阅了《西湖桥村志》,其中记载:汤太守庙,建于清代康熙年间。位于老鼠山东南,西依社区综合大楼,东临西昌公路,坐北朝南,庙堂3间。2010年,庙宇翻建,正殿3间,向东扩建用房4间,共7间,面积315.38平方米。正殿供奉汤官爷爷(尊称)、汤官娘娘(尊称);庙内供奉的菩萨还有关帝菩萨、玄坛菩萨和文武财神菩萨。后改为庄前自然村的土地庙。
但书中对于汤绍恩生平及汤太守庙的由来并没有明确说明。为此笔者去现场考证,并询问了当时编写《西湖桥村志》的主编戴炳夫。从戴老师处得知,“汤太守庙”原来叫“汤公庙”,相传嘉靖十五年(1536年)汤绍恩修筑三江闸水利工程时,西湖桥村一带有村民参与建设。三江闸的建成解决了水患灾害,造福了绍兴百姓。当时参加工程的村民回乡后,宣传汤绍恩修筑三江闸的故事与治水精神。为纪念汤绍恩的功德,修建了“汤公庙”,后改为“汤太守庙”,以后每年都会举办相当规模的庙会祭祀活动。
在汤太守庙内能看到汤太守像前供奉的牌位上写有“白水土公之位”,据文史专家徐玉红教授解释:史料记载如果是湖北的文化,应该就是指当地的水名。土公,即土神,土地神,也就是湖北白水的土地神神位。如果不是出自湖北,白水,是指河,这个牌位,就是指主管河流的当地土地神牌位。
若耶溪治水
若耶溪,今名平水江,是绍兴市区境内一条著名的溪流,发源于会稽山今柯桥区平水镇上嵋岙村龙头岗嵋池,西与今诸暨枫桥大溪村相邻,北临市区稽山门,全长26.55千米,集雨面积152.4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来水量7804万立方米。若耶溪边的宛委山是大禹治水得天书、获得治水方略的地方,是产生治水理论和经验的发源地,同时若耶溪也是历代越族人们治水的实践之地,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治水成就。
《嘉泰会稽志》卷九记载:“若耶山好发洪水,树石漂拔。”若耶溪属山溪性河流,呈现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历史上若耶溪灾害频仍,暴雨即成洪涝,无雨即成旱灾,是易洪易旱地区。若耶溪下游为绍兴城市,如防洪不当将直接威胁市区。治理若耶溪一直是绍兴水利的重要内容。
治水传说
望仙桥传说。望仙桥一带流传着盼牛母子在若耶溪避洪水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年,若耶溪连续降雨,山洪泛滥,沿山村庄被淹,村民上山避难。盼牛母子一老一少行动迟缓被洪水所困,母亲要盼牛先走,盼牛宁死不肯。眼看洪水又涨,将要淹没母子俩,恰逢一位神仙路过,被盼牛之孝心和母子俩生死与共的精神所感动,便对盼牛说:“你只要把你母亲背到平水镇就可免遭洪水之灾。”盼牛一鼓作气,背着其母到了平水镇终于逃出灾难。洪水退后,盼牛母子又回到村庄,一直记得神仙的救命之恩,每每到村口的若耶溪桥上去等候,却再未见到神仙,这座桥也因此名叫“望仙桥”。这一民间传说也反映了若耶溪好发洪灾及平水镇以下水灾严重的状况。
若耶神龟镇水。在今铸铺岙村的若耶溪畔有山名“龟山”。相传山坡脚边古时曾有四只石龟,不知所置年代,更不知何人开凿,因若耶溪常有水旱灾害,曾以此龟镇之,于是洪患锐减。后若耶溪上游建石桥,屡建屡被冲毁,便運龟山中两只神龟镇守,石桥终于建成,桥名“乌龟桥”。20世纪60年代建平水江水库,建设者将2只神龟运至水库大坝两头,各镇1只,甚是威风。现仅存1只展示于环城河治水广场之中,重约数吨,身长1.94米,宽1.14米,高约0.64米。外表经风吹雨打,历寒冻暑热,已多有剥蚀。虽头部略有破损,龟身却清晰可辨,栩栩如生,显示了古代石匠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平。
古代若耶溪治水
兴建回涌湖。若耶溪有记载和可考的水利工程建设有东汉兴建的回涌湖。鉴湖建成以前,在马棱的主持下曾建回涌湖。东汉永元十四年(102年),马棱由广陵太守转到会稽郡任太守,见郡城以南,山会平原最大的溪河若耶溪经常发洪水,对郡城及下游的农田、村落构成极大危害。马棱根据自己丰富的治水经验,决定选址在今绍兴市越城区的禹陵乡葛山村东西两侧的若耶溪下游建坝蓄水。回涌湖建坝后,拦截了集雨面积约为137.74平方千米的若耶溪来水,形成了水面面积约8.56平方千米的蓄水库,库尾在今平水镇附近。湖正常水位高程在7米左右,水深一般为3米,正常库容超过2000万立方米。
《嘉泰会稽志》引《旧经》记回涌湖:“以防若耶溪水暴至,以塘弯回,故曰回涌。”回涌湖的主要作用为拦截山会平原最大的溪河若耶溪的洪水,以弯回的堤坝,使盛发的山洪下泄受阻,造成回涌之势,使山洪不至于直泻为害。东汉建成鉴湖后,取代了回涌湖“防若耶溪水暴至”的作用。回涌湖库区不断淤积,又为逐渐发展成人多地少的山会平原提供了理想的围垦之地。
南大吉治上灶溪。提出“善治越者当以浚河为急”的明绍兴知府南大吉治理若耶溪支流上灶溪的史实也载入史册。据载,“万峰之瀑交注于上灶之川,既泻而为石堰,又泻而环穴禹,其滨则皆稼穑之地”。至南大吉时,上灶溪因沙塞岸圮,致使“舟楫莫通而行人恶劳,桔槔无功而农人载病”。为解救民患,南大吉前往实地察看现场,并十分感叹地说:“越川病涸矣,吾何惜此区区不一拯救耶?”并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主持上灶溪的修浚工程,还在溪上修筑石桥,订立日常修理规章,并刻石立碑引为戒例。与此同时,南大吉又对境内主要的渠、溪、堰、浦逐一加以疏浚,共计长达200余里。
在整治河道中,南大吉提出了“天下未有不順人情而能成事者,亦未有不暂拂人情而能立事者,顾在顺其公而拂其私,所顺者大而所拂者小也”。此说对后来为民举事者是有益的启示。在越地还有记述南大吉治理上灶溪事以及对其颂扬的民歌。
当代若耶溪治水
新中国成立以来,若耶溪的治理和开发进一步加快,成效显著。
在若耶溪的源头上嵋岙村龙头岗下建永红水库(又称嵋池),库容3万余立方米,不但解决了下游部分农田的灌溉,而且新增了若耶溪景观。这里群山环抱,山势高峻,绿树古藤掩映,库面沉静如画;游鱼悠然,鸟鸣山幽,晴雨风雪,景色各异。登嵋池以上山峰,近观嵋池如仙人之眉目,清澈深幽;远眺则会稽诸山尽在眼底,若耶溪水源远流长,可谓稽山镜水第一胜境。
1958年,为进一步治理若耶溪,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在距绍兴城约16千米的平水镇横山村附近兴建萧绍平原流域中最大的蓄水工程——平水江水库。平水江水库集雨面积70平方千米,总库容4612万立方米,正常库容2752万立方米。
平水江水库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鱼等。在梅汛、秋洪季节可滞蓄1000万立方米以上洪水,减轻下游平原洪涝压力。当时实灌农田2.4万亩,受益7镇(乡)53个村及3个农场。
绍兴县于1999年12月20日开始对平水江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总投资约6380万元。2001年10月,平水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基本完成。新加固改造的大坝及副坝面貌已变新颜,总库容增至5457万立方米,正常库容已达3955万立方米,成为一座安全、规范、高效的现代化标准中型水库。
平水江水库自建成以来,会稽山的崇山峻岭中形成了一个水面约3.61平方千米的人工湖,环湖周长15.8千米,生态环境优良,水质清澈,库区原许多山峰成为湖中孤岛,山盘水绕,山水相连,环境更显幽雅极致,被誉为“耶溪湖”。
1987—1991年,绍兴县开展了较大规模的若耶溪河道整治工程,治理总长度8752米,总投资1020万元。防洪标准从原3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原河道宽在7~26米,整治后拓宽到30~46米,两岸还进行了石砌河坎,道路硬化、绿化,若耶溪面貌有新的改变。
结语
平水西湖桥村的“汤太守庙”是目前发现的在绍兴山麓地带祭祀水神汤绍恩的庙宇,庙建于清代。此庙虽已翻新改造,但位置不变,今庙脊上的“风调雨顺”横额及神龙镇水雕塑还在,传承着历史文脉,记忆着历史故事,建议加强对此庙的保护、传承与完善。
若耶溪是古代好发洪水之地,治理水患一直为政府和民间所重。汤绍恩是绍兴著名太守,有“凿山振河海,千年遗迹在三江,缵禹之绪”之誉,为绍兴人民世代传颂。将汤绍恩作为庙中水神来祭祀和供奉,既是对先贤治水精神的弘扬,也是祈求水神的佑护。
今天,对汤绍恩最好的纪念是保护好绍兴的水环境,保护好若耶溪这条养育绍兴人民的母亲河,让这里的青山依旧,绿水长流,人民幸福,文史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