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绿色创新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021-03-15孙毛宁周敏

现代管理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知识图谱

孙毛宁 周敏

[摘要]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创新作为缓解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的重要举措,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以中国知网收录的绿色创新核心文獻为样本,综合运用CiteSpace、SATI、Excel等计量可视化工具绘制知识图谱,对国内绿色创新研究领域的文献年代分布、发文作者、科研机构、关键词以及突现词等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创新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探索期(1994—2009年)、初步发展期(2010—2015年)、繁荣期(2016—2019年);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与相关概念研究、影响因素与激励机制研究、效率测度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三个层面;未来的研究趋势则是朝着绿色金融、环境规制、绿色创新效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等方向发展。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总结,揭示当前研究进展及演变趋势,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创新;知识图谱;CiteSpace;计量可视化

一、 引言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重要战略转型期,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及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逐步成为制约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面对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引发的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继续提出了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的规划目标,并重点提出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期改善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

学术界对绿色创新的关注由来已久,吕燕等首先就绿色技术创新展开了研究,认为绿色技术创新将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1];Giovanni较早提出,绿色创新是从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探索可回收及重复利用产品的可行解决方案[2];Chen等进一步将绿色创新分为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过程创新,研究发现,绿色创新绩效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3];张江雪等通过建立四阶段DEA模型研究了国内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问题[4];劳可夫构建了消费者创新性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假设模型,并据此设计了调查问卷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创新性会显著影响绿色消费行为[5]。

2015年后,学者多从绿色创新影响机制、绿色效率、绿色绩效等角度对该领域进行分析归纳,研究方法多采用实证研究方法[6-8]。这些研究成果多从某一角度切入并以实证研究为主。然而,目前我国对绿色创新领域相关文献进行整体评述和知识图谱分析的研究还较为鲜见。基于此,本文应用知识图谱方法对绿色创新领域研究成果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我国未来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绿色创新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 理论基础

1. 知识图谱研究的理论基础

知识图谱的研究与应用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初期文献计量学的诞生。1923年,E.W.休姆较早提出了“文献统计学”一词。1938年,Bernal制作了早期的学科知识图谱。对于知识图谱的概念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目前学术界认可度较高的是狭义的概念表述,即认为知识图谱是利用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等方法,通过分解文献知识单元实现对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可视化分析[9-10]。我国大多数关于知识图谱的相关研究也都是围绕这一概念展开。自文献计量学引入知识图谱概念以来,产生了很多用于计量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工具,如BibExcel、CiteSpace、VOSviewer、HistCite、SATI等,本文选取学界使用较多的CiteSpace和SATI软件作为辅助工具来对国内绿色创新相关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 数据来源选取的理论依据

根据布拉德福定律以及二八定律,某一学科领域文献总量的80%多集中在占该学科期刊总数20%的核心期刊,因而核心期刊能够反映该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及研究进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简称“核心期刊”)以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作为我国接受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期刊评价体系,所选期刊具有学术质量较高、时效性较强等特点,到了学术界广泛认同。因此本文选取核心期刊以及CSSCI来源期刊所刊载的绿色创新相关文献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学术价值。

三、 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1.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通过中国知网内置高级检索功能设定检索条件进行文献检索。为使检索到的文献尽可能全面且具有较高的质量,采用“主题”检索方法进行检索。设定检索条件为:“主题or篇名”=“绿色创新”,文献期刊类别设定为“核心期刊或者CSSCI”,来源文献时间跨度至2019年,以此检索式进行高级检索,共获得1193条文献检索结果,时间分布区间为1994—2019年。经过人工剔除简讯、征文、倡议、访谈、新闻报道等不相关文献及重复文献,最终获得符合要求的文献数据结果996篇,最后将所得文献数据分别以Refworks及Endnote两种格式导出。

2. 研究工具

CiteSpace是Citation Space的简称,是一款由美国德雷塞尔(Drexel)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教授陈超美研发的可绘制引文知识图谱的信息可视化软件[11]。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核心作者、重点发文机构、关键词、突现词等节点的知识图谱分析。

SATI是一款基于C#编程技术开发的可用于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的文献计量工具,具有提取题录信息、展现时间序列分布、自动聚类、绘制知识图谱等功能[12]。本文借助SATI工具进行文献题录信息提取及分析,并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和图表绘制。

四、 我国绿色创新研究整体特征分析

1. 文献年代分布

文献的年代分布能够较为清晰地展现某领域研究的时间分布情况,可直观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借助SATI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功能,统计出1994—2019年各年份发文数量信息(图1)。根据文献年代分布图,可将我国绿色创新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探索期(1994—2009年)。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发文量较少,年平均发文量仅为9.6篇,研究能力略显不足,因而可界定为绿色创新研究的探索期。最早以绿色创新为主题的文章出现在1994年,吕燕等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应把环境问题纳入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当中。此后,更多的关于绿色创新的研究成果开始涌现。从研究内容来看,这一阶段的文章主要集中在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制度创新等新概念、新理论的介绍与价值探讨方面,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该阶段的研究成果为绿色创新研究奠定了前期理论基础,使学术界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成为可能。

在这一时期,我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升,迎来了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外贸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国内部分学者对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关注,在该阶段后期发文数量有增加趋势,但发展态势并不稳定,时有波动。该阶段代表人物有浙江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的吕燕,浙江大学的杨发明、陈劲等。主要科研成果包括吕燕等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研究》,杨发明的《绿色技术创新功能源研究》和《绿色技术创新的组合激励研究》,以及陈劲的《绿色技术创新审计指标测度方法研究》和《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系统的构建与分析》等论文。该阶段以浙江大学为主要科研阵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为绿色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以及与激励机制相关的绿色创新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第二阶段:初步发展期(2010—2015年)。相比于上一阶段,这一阶段年平均发文量有所增加,达到46.7篇。年发文量由2010年的30篇增加为2015年的70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但增速较为缓慢。随着绿色创新学术思想的正式提出,研究关注点在这一时期逐渐转向绿色技术、绿色消费、绿色营销、绿色壁垒等微观应用层面。该阶段主要是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基于各自的行業观察和研究实践,对绿色创新与企业发展的融合开展相关研究,并探讨绿色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独立的理论研究体系。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有曹霞、张江雪、毕克新等。曹霞和张江雪主要研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及效率,关键成果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演化博弈分析》和《基于绿色增长的我国各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毕克新主要关注企业绿色工艺创新,其研究成果《FDI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用达九十余次。总之,这一阶段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企业微观应用层面,探讨绿色创新如何与企业融合发展。这些研究成果为日后深入挖掘各区域微观主体间的效率协同有重大影响。

(3)第三阶段:繁荣期(2016—2019年)。这一阶段发文量呈现逐年稳定增加的现象,且每年发文数量均在100篇以上。其中,2019年更是高达190篇,反映出绿色创新研究在这一时期呈现繁荣景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主要原因在于,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加快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步伐,同时,众多学者也开始围绕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展开广泛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这一阶段的研究多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测度绿色创新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等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同时强调加大绿色投入,提倡环保理念,提出以绿色创新带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该阶段主要研究学者有俞岚、谢荣辉、李虹等,俞岚发表的《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谢荣辉发表的《环境规制、引致创新与中国工业绿色生产率提升》,以及李虹发表的《区域生态创新协同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等论文均被多次引用,对后续诸多学者开展相关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研究成果的增多,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逐步深入,我国学术界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绿色创新理论体系。

2. 核心作者分析

在CiteSpace软件中,设定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Author”,阈值为“TopN=50”,网络裁剪方法勾选寻径网络“Pathfinder”,得到核心作者共现知识图谱(图2)。图中圆形节点表示发文作者,节点大小与作者发文量有关,节点越大表明该作者发文量越多。节点间连线表示作者合作网络,线条越粗表明作者间合作发文频次越多。

由图2可知,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克新教授发文总量最高(发文27篇,被引689次),为高产作者;发文量排名前三的高产作者还有杨朝均(24篇)、田红娜(15篇),样本文献占比分别是1.12%、0.70%。其中,发文量最高的毕克新研究重点为企业绿色创新能力以及绿色创新绩效;杨朝均主要研究环境规制政策与区域绿色创新问题;田红娜研究重点在制造业与绿色工艺创新问题。由此可见,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我国绿色创新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深入思考,涉及的问题多来源于生产实际,反映现实问题。从作者合作网络来看,我国绿色创新领域合作广泛,以2至3人合作研究为主,如彭文斌团队、罗良文团队、葛鹏飞团队、张伟团队、张卫国团队、张浩团队等,整体呈现零散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区域间合作特征,合作对象也较为稳定。其中,由毕克新、杨朝均、田红娜等组成的13人研究团队是绿色创新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网络。该研究团队近年来研究成果丰硕,累计合作发文量为52篇,约占研究样本文献总量的5.2%。研究领域多关注绿色创新绩效、区域绿色创新、绿色工艺创新、环境规制政策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已初步形成绿色创新研究核心作者群。

3. 核心科研机构分析

设定CiteSpace软件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Institution”,得到1994—2019年绿色创新领域核心科研机构知识图谱(图3)。图中共生成节点76个(N=76),节点连线26条(E=26),网络密度为0.0091(Density=0.0091)。圆形节点代表发文机构,节点大小与机构在该领域发文数量有关,节点越大表示该机构发文量越多。节点间连线代表机构参与合作研究状况,线条粗细与机构间合作研究频次正相关。

由图3可知,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绿色创新领域发文最多的机构(49篇),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与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位居发文总量分别排名第二位(33篇)和第三位(26篇)。三所高校累计发文量达到108篇,占样本文献的10.8%。这些机构开展绿色创新研究时间较早,且研究成果突出,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减少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等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机构合作方面,整体呈散点状分布,表明国内绿色创新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关联度不高,多数研究成果为机构内单独完成。机构合作研究群体仅有5组,且以地区内合作为主,如东北地区(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华北地区(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天津天狮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华中地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与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地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跨地区合作较少,出于交流便捷考虑,机构间合作多遵循就近原则。

五、 我国绿色创新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1. 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热点是指在某个领域中被多数学者所共同关注的一个或多个话题。学术论文的关键词是对文章的精炼概括与高度总结,能够充分展现文章的思想精髓与中心议题。通过对某一研究领域出现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该研究领域一定时期内的热点问题[13]。因此,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内置关键词共现功能探究该领域研究热点。由图4可见,图谱共生成节点200个(N=200),节点连线226条(E=226),网络密度为0.0114(Density=0.0114),整体密度相对较小。

为了更加直观地反映各关键词重要程度,本文截取出现频次排名前20的关键词绘制表格(表1)。其中,關键词有5个出现频次在35次以上,分别是绿色技术创新(205次),绿色创新(198次),环境规制(75次),绿色发展(56次),绿色创新效率(44次)。这些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代表了这一领域的前沿热点主题。随着我国产业朝着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环境规制、绿色创新效率、绿色金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等成为近几年激增的关键词。

结合图4和表1可知,绿色创新研究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该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概念研究、影响因素与激励机制研究、效率测度与评价体系研究这三个层面。

(1)绿色创新基础理论、概念延伸研究。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创新、绿色工艺创新、绿色产品创新作为该研究领域的基础概念,在相关文献知识图谱中共现频次较高,反映其在该领域的研究热度和重要性。其中,绿色技术创新(频次205,中心性0.75)作为绿色创新研究的重要方向,自1994年首次出现后便成为该领域被关注最多的话题和热点问题。绿色技术创新是指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客观经济规律,从节约资源和减少能源消耗入手,旨在减轻、避免、甚至消除生态环境污染及破坏的技术创新行为[14]。由此概念延伸,部分学者进一步针对绿色创新、绿色工艺创新、绿色产品创新等相关概念展开了研究,并由此演化出对绿色创新理论、概念、机制、模式的深化研究与剖析。如田红娜等运用自组织理论与演化模型,剖析了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系统的演化过程及发展阶段[15]。曹柬等通过定义绿色产品创新的内涵,提出不少企业存在绿色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考虑到绿色产品收益的不确定性及技术溢出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16]。

(2)绿色创新影响因素与激励机制研究。这一类的关键词包括影响因素、科技创新、环境规制、门槛效应、创新驱动、绿色信贷、绿色金融等。有别于传统创新,绿色创新不仅具有正的溢出效应,还能使负的环境效应内部化,这种特征使得对绿色创新影响因素及其激励机制的研究变得更为重要[17]。通过梳理、分析该领域相关文献发现,学者们主要从研发投入、环境政策、创新协同度、跨国公司技术转移、行业差异、环境规制、空间溢出、创新风险、环境管理制度等角度探讨了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18-21]。在激励机制方面,图4及表1中出现了“绿色金融”“绿色基金”“绿色债券”“融资模式”“绿色信贷”等关键词,其中“绿色金融”一词的出现频次最高(27次),反映出对绿色创新激励机制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绿色化转型的资金扶持与帮扶上面。近年来,政府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来解决中小微企业绿色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

(3)绿色创新效率测度与评价体系研究。如何客观评价绿色创新取得的成果以及评价绿色创新的效率如何,是绿色创新研究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很多学者着眼于绿色创新效率的测算与评价体系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主要原因在于:①绿色创新效率成为衡量我国资源合理配置程度及绿色创新能效的重要标尺[22]。其效率的高低对于提升我国环境质量、减少能源消耗,加快我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②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绿色创新效率测度与评价体系。不同学者采用多种测算方法、模型,构建了多种评价体系。如滕堂伟等采用Super-SBM和GML指数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测度模型[23],冯志军运用DEA-SBM方法测算了我国三十个省级区域及八大经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并构建了评价体系[24]。

2. 研究趋势分析

对关键词进行突现词探测(Burst Detection),可以将某个时间区间内突然剧增的关键词检测出来,对其突现强度、开始年份、结束年份等的分析有助于把握该领域研究前沿及演变趋势[21]。运行CiteSpace软件突现词探测功能,得到绿色创新领域22个突现强度最大的突现词(图5)。

从图5可以看到,绿色创新研究的重心呈现出如下特征:由理论层面转向实践应用层面,由宏观层面转向微观层面,由企业外部环境转向企业内部要素。未来的趋势是研究变得更加具体、细化,绿色金融、环境规制、绿色创新效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等相关研究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研究热点。

六、 研究结论与启示

1. 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1994—2019年源自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的996篇国内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论文数据为基础,应用CiteSpace软件和SATI文献计量工具,对国内绿色创新领域文献进行了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从文献的时间序列分布来看,绿色创新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探索期(1994—2009年)、初步发展期(2009—2015年)、繁荣期(2016—2019年)。尤其是从2016年开始,发文量迅猛增长,年发文总量超过100篇。主要原因在于这一时期是我国提出并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关键时期,绿色创新领域研究成果的迅猛增长受新发展理念的影响较大。

(2)从核心作者来看,毕克新、杨朝均、田红娜等人的发文总量较高,是绿色创新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作者合作网络方面,綠色创新领域已初步形成以毕克新、杨朝均、田红娜为代表的核心作者群,合作领域也较为广泛,以2至3人合作研究为主,呈现零散分布特点,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内合作特征,合作对象也较为稳定。

(3)从核心科研机构来看,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发文总量49篇成为该领域发文最多的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和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分别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机构合作网络方面,绿色创新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多数研究成果为机构内单独完成,且以地区内合作为主,跨地区合作较少,出于交流便捷考虑,机构间合作多遵循就近原则。

(4)从研究热点和趋势来看,绿色创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该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概念研究、影响因素与激励机制研究、效率测度与评价体系研究三个层面,其中尤以关键词“绿色技术创新”的受关注程度最高,出现频次为205次,成为绿色创新研究引入国内以来学者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前沿趋势方面,绿色创新研究呈现出由理论到实践应用、由宏观到微观、由企业外部环境到企业内部要素的演变趋势。绿色金融、环境规制、绿色创新效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等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研究热点。

2. 研究启示

绿色创新符合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国内经济不断深入发展,新发展理念逐步成为社会共识的背景下,绿色创新将仍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热点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也将更加丰硕。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认为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跨区域研究合作。现有关于绿色创新的合作研究多为区域内合作为主,这主要基于沟通便利性考虑,跨区域合作相对较少。这使得研究视角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带有明显的区域性。因此,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强化跨区域合作,鼓励不同区域,甚至不同国家的学者加强交流合作,分享研究经验,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绿色创新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2)注重多学科理论融合。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复杂度增强,单从某一学科出发将难以全面、清晰地解释某一社会现象。对于绿色创新的研究同样如此,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单一学科视角将难以解释该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未来需要注重融合多种学科理论,选择经济学、管理学、物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研究。

(3)把握领域研究前沿趋势。某一领域的前沿趋势代表着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对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近年来绿色创新领域发展迅速,各种新理念、新举措层出不穷,使得绿色创新研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未来绿色创新研究有必要紧跟时事热点,准确把握该领域前沿趋势,以更加创新的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发展,为我国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政策依据。

参考文献:

[1] 吕燕,王伟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1994(4):46-48.

[2] Azzone G,Noci G. Seeing Ecology and “Green” Innovations as A Source of Change[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1998,11(2):94-111.

[3] Chen Yu-Shan,Lai Shyh-Bao,Wen Chao-Tung.The Influence of Gree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n Corporate Advantage in Taiwan[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67(4):331-339.

[4] 张江雪,朱磊.基于绿色增长的我国各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29(2):113-125.

[5] 劳可夫.消费者创新性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4):106-113,132.

[6] 周海华,王双龙.正式与非正式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6,30     (8):47-51.

[7] 李金滟,李泽宇,李超.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实证研究——来自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证据[J].江西财经大 学学报,2016(6):3-16.

[8] 潘楚林,田虹.环境领导力、绿色组织认同与企业绿色创新绩效[J].管理学报,2017,14(6):832-841.

[9] 杨思洛,韩瑞珍.国外知识图谱的应用研究现状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3(6):15-20.

[10] 李明鑫,王松.近十年国内知识图谱研究脉络及主题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6(4):93-101.

[11] 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12] 刘启元,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信  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2(1):50-58.

[13] 赵蓉英,许丽敏.文献计量学发展演进与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    (5):60-68.

[14] 曹霞,张路蓬.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演化博弈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7):68-76.

[15] 田红娜,毕克新.基于自组织的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系统演化[J].科研管理,2012,33(2):18-25.

[16] 曹柬,吴晓波,周根贵,等.制造企业绿色产品创新与扩散过程中的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学报,      2012,27(5):617-625.

[17] 杨朝均,呼若青,杨红娟.中国绿色创新研究热点及其演进路径的可视化分析[J].情报杂志,2016,   35(8):139-144.

[18] 李广培,李艳歌,全佳敏.環境规制、R&D投入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3(11):61-73.

[19] 李虹,张希源.区域生态创新协同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6):43-51.

[20] 毕克新,杨朝均,隋俊.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绿色创新绩效影响效果评价——基于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11):81-93.

[21] 王惠,苗壮,王树乔.空间溢出、产业集聚效应与工业绿色创新效率[J].中国科技论坛,2015(12):33-38.

[22] 吴旭晓.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演进轨迹及形成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23):36-43.

[23] 滕堂伟,瞿丛艺,胡森林,等.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格局分异及空间关联特征[J].华东师范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5):107-117,239-240.

[24] 冯志军.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2):82-88.

[25] 陆羽中,田增瑞,常焙筌.国际创业投资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J].科研管理,2020,41(4):   250-262.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of Green Innovation Research in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w-carbon economy, green innovation around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academic circles. By combing and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evolution trend,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related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e core documents of green innovation collected by CNKI are taken as samples, and measurement visualization tools such as CiteSpace, SATI and Excel are used to draw the mapping knowledge doamains. The age distribution, authors, research institutions, key words and emergent words in the field of green innovation research in China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on green innovation in China has roughly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namely, exploration period(1994—2009),preliminary development period(2009—2015)and prosperity period(2016—2019). Bi Kexin, Yang Chaojun, Tian Hongna and others are the core authors in the field of green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th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is the most published institution in this field. Research focuses mainly on the basic theory and related concep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efficiency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 is towards green financ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green innovation efficiency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Key words:green innovation;mapping knowledge doamains;citeSpace V;quantitative visualization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价值网视角下我国制造业区域差异与升级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YJC630234)。

作者简介:孙毛宁(1994-),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周敏(1977-),女,博士,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

(收稿日期:2020-11-19 责任编辑:殷 俊)

猜你喜欢

知识图谱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信息素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国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主题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国内酒店品牌管理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专家知识图谱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