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影院的发展之路探析

2021-03-15陈渝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3期
关键词:疫情

陈渝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电影已经成为人们进行文化消费的重要选择之一。影院是电影放映最重要的渠道,在我国电影产业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市场规模增速已趋于平稳。目前,影院受到来自观众观影心态转变、互联网冲击、产业链完善、高额成本费用的多项重压,加上疫情的影响,影院正处于艰难的危急时刻,因而应积极谋求一条后疫情时代的发展道路。在后疫情时代,影院应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网络影院”构建,实行多元化经营,在政府助力下开启“复苏”之路。

[关键词] 疫情;影院;发展之路

0      引    言

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电影总票房约642.7亿元,同比增长5.4%,并且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上升、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以及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长,我国电影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影院大体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在电影市场扩容过程中,优质内容愈发成为影院收割票房的关键。其中,2019年口碑极佳的“爆款电影”贡献了超过65%的票房,头部效应凸显。可见,面对越来越“挑剔”的观众,影院要想保持增长,仍需克服重重困难,寻求一条发展路径。2020年春节前夕,突如其来的疫情迫使全国影院同时关闭,以至于错失了春节、情人节、“五一”小长假等重要档期,影院停摆,现金流匮乏,但房租、人力和设备维护等成本压力依旧存在,甚至很多中小影院不堪重负,开始挂牌出售,影院行业面临一次重新“洗牌”。然而,由于观众群体的愈发成熟、疫情给观众造成的前往影院观影的压力等,即使影院正常营业,要想恢复到历史同期水平也需要历经重重考验。因此,探索疫情后时代影院的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1      影院在电影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电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产品,带有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经济属性表现在电影产品具有交换价值,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它的生产制作过程涉及不同类型企业的多种形式经济活动,所属产业是国家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化属性表现在电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通过流动的图像讲述故事,在叙事过程中,蕴含着文化的传递。电影产业是指以电影制作为核心,通过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以及电影音像产品,电影衍生品、电影院和放映场所的建设等相关产业经济形态的统称,它反映的是电影产业单位之间的经济生态系统。

电影产业链由3个环节构成,上游:电影制作;中游:电影发行;下游:电影放映。其中,电影制作是完成电影的投资、拍摄和后期制作的环节,是制片方对电影进行“生产”的过程;电影发行是发行公司从制作公司手中取得电影版权,再以票房分账的方式与院线公司合作,将电影推向市场与观众见面,这是电影的“推广”过程;电影放映是院线公司以票房分账的方式拿到影片拷贝,统一管理、统一排片,安排院线下的影院进行电影放映,这是电影的“呈现”过程。一部电影吸引观众前来影院观看,形成票房收入,才能实现电影“销售”的最终目的。影院在整个电影产业链中位于终端,为消费者服务是影院的主要经营范围。

2      影院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2.1   观众群体观影心态的转变促使影院谋求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快速增长,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受到质量参差不齐的各类影片的冲击,观众的审美已逐渐趋于理性和成熟,为依靠流量明星或虚假噱头的电影买账已有所减少。比如,2019年的高起点、明星加持的大IP电影《上海堡垒》仅取得1.2亿元票房,可谓惨败;但同年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没有更多噱头,反而依赖口碑逆袭成功。除此之外,观众对影院环境、价格、交通等也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观众观影心态转变,将进一步倒逼我国电影产业进行“供给侧改革”[1]。

2.2   “互联网+”电影催生影院进一步转型升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我国各行各业都开始探寻新的发展模式和方法,如“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农业、“互联网+”金融等。影院要保持增长活力,也应积极谋求转型升级,尤其是随着互联网视听技术的优化,5G网络环境的升级,弹幕电影、网络电影、短视频等在线观看手段的竞争,观众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影院般的消费体验,形成“互联网+”电影的行业发展新模式,充分利用线下资源的优势,完善线上平台。

2.3   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给影院发展带来挑战

电影版权的交易涉及影院、电视、网络、航空市场等多领域,影院要在市场中抢占先机,获得收益最大化,往往需要在网络、电视等二次播放前间隔一段窗口期。窗口期这一概念来自好莱坞,指的是一部电影在院线、网络、有线电视等不同播出平台的停留时间。窗口期的缺乏将会使得影院遭受重大损失,如由于疫情的影响,春节档预备上映的《囧妈》绕过影院,通过网络首发,这使得影院收益受到威胁。若引得其他影片效仿,影院这一长期垄断的蛋糕将被彻底撼动[2]。《囧妈》的在线上映值得影院反思,尤其是随着疫情推动,观众养成在线观影的习惯后,在线点播将成为电影发行越来越重要的窗口,给影院产业带来更大的冲击[3]。

2.4   各项成本压迫使影院生存艰难

疫情期间,影院由于属于密闭式娱乐的休闲场所,一直处于关停状态,失去收入来源,但各项成本费用,如人力、房租、物业管理费持续发生,使影院生存艰难。各相关部委、各省市早已关注到影院的困境,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减免租金,给予补贴,如2020年2月末,浙江省就发布文件,安排1 000万元补贴给影院;4月,国家电影局官网称将协调多部门推出免征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其他财税优惠政策。然而,这些政策的出臺对影院,尤其是对中小影院,却没有太多实质性帮助,影院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3      影院的“自救”之路

3.1   提升影院服务质量

影院提供给消费者的不仅仅是一场内容丰富的电影,更应该是质量上乘的服务[4]。伴随着艺术欣赏能力的逐步提升,观众对影院电影已不再是全盘接受,优质内容影片已成为影院收割票房的重要利器。从良性发展角度来看,影院在选择影片过程中,应注重迎合观众偏好,精选剧情经得起考验、内容经得起推敲的好电影。疫情期间,由于影院的停摆,尚未消化的影片和后期将要上映的影片挤压,形成叠加,可以预见,后疫情时代影院将进入更为强劲的买方市场,消费者对影片质量的挑选将更具话语权。与此同时,影院不可忽视环境改善,调试、维修及更换设备,为观众提供更佳的观影效果;根据不同购票方式、购票时间、观影时段等采用差别定价措施[4];在影院选址上,尽可能多地考虑消费者的到达成本,方便观众观影和消费等。

3.2   “线上”+“线下”多渠道经营

“互联网+”电影是信息化与电影产业融合发展的进一步延伸,影院应寻求发展新模式。同时,在《囧妈》事件中,影院的经验教训不容忽视。虽然影院对破坏“窗口期”,破坏行业规则的行为表示强烈抗议,但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零窗口期”的出现甚至可能会成为将来的市场新常态,这样的局势对影院资金回笼、尽早产生效益很不利。因此,影院建立新模式,拓展播放平台,建立“网络影院”不仅能消化库存,为“影潮”腾出足够空间,促进电影行业生产,也能在“零窗口”危机中自救。要在“网络影院”中分一杯羹,影院可采取投资电影并在自己网站独家发行的方式。线上发行比传统线下发行应更为灵活,没有固定档期限制,一旦观众的线上付费观影习惯形成,就可以长久地从流量和付费中获取利润,成为影院的有效补充和增量。

3.3   转型多元化经营

近年来,虽然我国电影市场持续增长,但影院建设增速较快,市场竞争激烈,单体影院的平均收益已在持续下降,加速淘汰正在进行当中,一些过度投机的影院,其屏幕数量几乎遭到了“腰斩”。要增强抗风险能力,影院唯有转变固有观念,不再过度依靠票房收入来源,进行业务转型升级,把影院转型成更为综合性的消费空间,以满足观影人群的其他需求。例如,影院可拓宽思路,创新经营理念。针对不同的观众特征,影院通过“细分化+场景设置”的方式,与书店、咖啡馆、儿童乐园、健身房等多产业融合,加长观众在影院逗留时间的同时,增加其他商品消费的可能性;也可创新改造影院环境,进行主题化布置,打造特色影院,增强消费者的沉浸感,利用消费者的社交圈为影院宣传[5]。

4      政府的“帮扶”之路

4.1   加强各地政策扶持,助力影院恢复

从政府层面来看,电影产品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企业的向心力是保证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基础。作为电影产品放映的重要渠道,影院的大量倒闭以及从业人员的流失,将会削弱大量相关行业人员的信心。有关部门应积极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助攻电影行业发展,尤其是在税收政策、人才鼓励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很多中小影院面临着长期性的房租压力、经营范围狭窄、政策无法享受等困境,各地政策更应注重对他们加大税收扶持力度,优化电影专资征缴使用,加大信贷投放,降低融资和房租成本,加强用工保障等。可预见,在多项“政策组合拳”的帮助下,各地影院将会逐渐恢复元气。

4.2   加大投入,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由于影院有空间封闭、人员聚集和人流量大等特点,始终属于防疫风险较高的场所,相关风险防控机制应逐步建立并持续坚持。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影院行业防疫机制建立的指引,督促安全措施的落实,比如督导影院全员学习新冠病毒预防知识,进行科学防疫;售票建立观众信息登记制度,进出人员必须戴口罩、测量体温等;将影院作为重要宣传阵地,映前广告加入影院防疫工作公示及防疫小知识;加大影院安全措施检验力度,及时向人民群众公告检验情况,并完善不合格影院的后处置制度,加强人们迈步进入影院的信心。而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经营困难的中小型影院,可分配防控专项资金,开通审批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安排专项工作小组指引防控机制的建立。

4.3   积极谋划产业融合,帮扶影院纾困发展

专项资金、减免税收等政策为影院的复工复映营造了良好氛围,给予了一定帮助,但毕竟是短期性的,不可长时执行。虽然面对疫情冲击,很多影院开始积极“自救”,做起“外卖”或者直播等“副业”,但却只是保持活跃度,不被观众遗忘,所获得的收益与损失相比也是杯水车薪。从长远来看,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后期观众在影院观影的压力势必难以消减,大型影院由于实力强劲,尚可以继续维持,但中小型影院却难以为继。因此,影院扩大经营范围,进行产业融合刻不容缓。一方面,政府应认识到影院与相关产业融合的必要性,加快相关政策措施出台;另一方面,应做好政府服务,协调相关部门推动工作落实,以便实现行业的平稳发展。

5      结    语

近年来,影院本已面临经营窘境,再加上疫情影响,无疑是雪上加霜。趁此休眠期,影院应该深刻反思,提升产品质量和自身经营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顺应时代潮流,建立“网络影院”新模式;拓宽视野,转型升级,多元化发展;同时,在政府的政策助力、防控监管以及产业融合指引下,开启“复苏”之路,这才是后疫情时代影院突破困境的关键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1]尹敏捷.院线电影的终结?——基于电影生产场域理论的《囧妈》 事件解析[J].天府新论,2020(3):142-150.

[2]李大伟,刘晓蕙.重大疫情背景下中国电影终端市场的调试——以《囧妈》的网络首发为契机[J].现代视听,2020(3):49-51.

[3]彭侃.新冠肺炎疫情对海外主要电影市场的影响分析[J].电影艺术,2020(3):62-67.

[4]王真.消费者选择影院观影的影响因素研究[J].商情,2012(20):197-198.

[5]司若,黄莺.多元体验建構:疫情下2020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趋势预判[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4):4-12.

猜你喜欢

疫情
疫情仍在 请勿放松
战疫情
疫情之下 年夜饭怎么吃?
疫情来袭 我们该怎么办
疫情常见词知多少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
战疫情 迎七一
待疫情散去 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