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1-03-15徐凌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3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徐凌

[摘    要] 固定资产是公立医院的重要经济资源,但医院固定资产在内部控制、会计核算、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适应新医改下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固定资产

0      引    言

固定资产是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自身开展业务活动或其他活动需要而控制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在公立医院中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较高,包括房屋建筑物、医疗设备等,是保证医院业务开展和事业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固定资产管理状况的好坏和运行效率的高低对公立医院运营具有重要影响。

1      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内部控制问题

1.1.1   管理体制方面

固定资产类别包括土地、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等,构成多种多样,来源和资产归口管理包括基本建设、设备、总务后勤、信息等部门,使用部门涵盖医疗、医技、医辅以及管理等各个部门。而财务部门仅通过总账来负责固定资产价值管理,难以通过账簿实时反映固定资产实物变动情况,若不及时核对账、卡、实,容易造成账实不符。

1.1.2   投资决策方面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大、使用周期长、运营影响大,应当在投资建设、购置决策前加强科学论证,进行投资决策分析。以基本建设为例,需要对医院定位、人口状况、社会需求、疾病状况、市场竞争、土地性质、筹资方式、运营预期等进行充分研究后,确定建设地点、开设规模和功能布局等建设要素,在兼顾功能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开展建设。而医院往往出于规模扩张和业绩提升的考虑,在前期设计、建设环节忽略经济性因素,造成后续运行和维护成本难以有效控制。二是采购程序不规范,对设备仅考虑采购价格,对维保成本、运行成本考虑不周,导致采购成本低、使用成本高,综合性价比低。

1.1.3   运行效率方面

为追求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医院对固定资产往往重购置、轻使用,在采购前对资产配备必要性描述得似乎缺一不可,在使用中才发现缺乏操作资格、缺乏必要技术、病人需求不足、技术过于领先或已然落后等各种客观因素,设备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资产闲置浪费。而且,医疗设备通用性差,购置失误的设备常难以内部调剂使用。

1.1.4   资产处置方面

一是由于固定资产处置必须严格按照国有资产处置的有关办法执行,处置涉及审批部门多、周期长,医院场地有限,难以做到先审批、后处置,为保证新设备能及时投入使用,待报废资产往往先于审批自行处置。二是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按要求应上缴国库,由于处置审批不同步,处置收入往往无法按要求上缴。

1.2   会计核算问题

1.2.1   确认标准方面

在政府会计准则对单位价值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准则中要求确认为固定资产。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尚未进行修订,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仍按照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 500元以上确定,由于对大批同类物资的标准未明确规定,对医院购买常用的就诊椅、观赏植物等生物资产是否确认为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不统一。

1.2.2   确认价值方面

政府会计准则采用历史成本法:一是对房屋建筑物往往以总价入账,对其中的中央空调、电梯、配电设施等与建筑物具有不同使用年限的资产未单独确认;二是外购固定资产价值确认常以合同金额、发票金额入账,未确认相关费用;三是对改扩建、大型修缮的固定资产,其改扩建、修缮支出容易确认,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难以确认。

1.2.3   确认权属方面

医院往往对购买、自行建设的固定资产确认为固定资产,对接收捐赠、无偿划拨,尤其是长期租赁的资产确权不明,有意无意地未视作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因办证费用较高,医院对于取得的土地、房产在办理不动产权证方面积极性不足。

1.3   信息化管理问题

1.3.1   內部信息化管理方面

各医院在建立HRP系统时考虑到固定资产模块功能的使用,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固定资产模块必须与预算管理、合同管理、成本管理、会计核算等功能模块充分整合后才能发挥作用。二是即使采用条码管理,也会由于条码粘贴不及时、未按规定粘贴或遗失等原因,设备无法接近或存放地点不明等导致扫描失败。

1.3.2   外部信息化方面

一是为实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需对大型医疗设备、通用设备工作进行智能化采集,而医院HIS系统往往难以实现。二是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固定资产卡片需上报数据,并与医院系统保持一致,目前无法实现接口,增加差错率和工作量。

2      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2.1   管理理念滞后

管理层对医院发展规划和资源配备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科学性考虑,投资决策随意性大;职能部门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对医疗设备采购、基本建设规则应有的了解;财务部门未深入学习、领会政府会计准则精神,政策把握不准。

2.2   管理手段滞后

对资产使用部门、管理部门未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对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或违规处置行为,未制定严格的约束机制。监管部门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资产配备需求不是业务必需,而是供应商驱动。

2.3   信息化建设滞后

医院内部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仍未有效整合,各功能模块仍处于“孤岛”“烟囱”状态。外部业务开放程度不够。

3      解决固定资產管理问题相关建议

3.1   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措施

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3.1.1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构建分工协作的资产管理委员会,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合作、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坚持归口资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使用、谁承担”的原则,完善制度,落实责任。

3.1.2   完善决策论证制度

提高战略决策能力,科学制定医院发展规划和科室发展计划,“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按年度分解任务、编制好年度预算,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增强预算约束力,按计划配备设备。

3.1.3   完善采购管理制度

采购前应当充分考虑固定资产采购、维保、运行成本,进行综合比较,严格执行采购招标有关程序,采购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3.1.4   完善全生命周期制度

加强固定资产使用跟踪管理和绩效考核,分析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对使用效果不佳的固定资产认真查找原因,及时进行处理,减少损失;加强维修维保记录管理,登记维修维保信息,保持可使用状态。

3.1.5   完善资产处置制度

落实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严格按照盘点工作制度盘点实物,重点是对科室负责人、资产管理责任人变更等情况进行监盘和抽盘,将资产管理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对待报废固定资产,可由政府部门集中租赁废旧设备存放仓库,用于医院待报废固定资产临时存放。加强固定资产原始票据管理,确保上级部门处置审批。

3.2   完善会计核算措施

3.2.1   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制定医院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对特殊资产,按照配比原则的要求进行资产确认。对观赏植物,由于其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应列为不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3.2.2   加强准则学习

明确资产确认的时间和标准,对历史数据进行清理、完善、细分,及时调整相关数据信息。

3.2.3   加强权属管理

对捐赠资产、置换资产等进行全面清理、排查,对符合固定资产准则的纳入固定资产管理,杜绝投放行为。

3.3   完善信息化建设措施

3.3.1   加强信息顶层设计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加强医院内部各类管理系统融合的顶层设计,形成系统整合、数据共享、运行高效、信息安全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BI模块等完成数据展示和分析。

3.3.2   加快与外部数据交互

实现管理系统接口,降低数据差错风险和人工无效劳动,提高管理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 14885-2010).2010.

[2]雷志勤,徐静,等.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4):83-84.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云会计的A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实施探析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