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风头正劲 博时基金邵凯: “高息资产荒”下产品前景广阔
2021-03-15杨阳
杨阳
近年来,公募基金布局“固收”+产品的热情与日俱增, “固收”+产品的发行数量及规模也水涨船高。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场“固收+”策略基金发行数量超百只,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今年以来,新发行的固收+基金的数量已超20只。
作为较早布局固收+产品的博时基金,目前已涌现出一批相当优秀的固收+产品。博时基金副总经理邵凯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资管新规的实施加剧了传统高息资产(如信托和非标)的供给收缩,银行理财面临着“高息资产荒”的局面;另一方面,随着传统理财的净值化转型,低波资产的优势也开始逐步凸显。在这一宏观大背景下,固收+组合作为高息资产替代和银行理财的替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固收+市场一片蓝海
未来规模空间大
事实上,固收+的崛起与当前宏观大环境相契合有着紧密关系。邵凯表示,随着潜在增速的持续下行,政策方向上持续对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进行杠杆约束,高票息的固收资产供给趋于萎缩。为了达到投资者的收益诉求,传统的固收产品只有两条路径:或者加大组合的杠杆、或者下沉组合的信用资质。但在金融去杠杆和信用风险“常态化暴露”的大背景下,这两种策略都在某种意义上有所“逆势”,为取得收益而承受的风险较大,性价比大幅下降。同时,随着传统理财的净值化转型,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打破刚兑已经成为主流趋势。相比之下,通过股债的大类资产搭配,则可以构建出风险可控、收益稳健的“固收+”策略,这一策略能够较好地匹配稳健配置的市场诉求。基于此,固收+组合作为高息资产替代和银行理财的替代,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从中国乃至海外经验来看,在‘高息资产萎缩这一宏观大背景下,固收+这样的低波动、绝对收益的产品策略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未来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邵凯对此表示。
“固收”+产品的持有人多为稳健型投资者,他们对回撤容忍度相对有限,但又期望获得超越纯债类、理财类产品收益。在目前各大基金公司纷纷推出固收+产品的背景下,如何通过产品的设计及操作以满足投资者的不同要求,则十分考验基金管理人的水平。
邵凯认为,固收+产品的运作,核心来说比拼的是两种能力。一是大类资产配置和相对定价能力;二是各类细分资产的定价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固收+基金经理,更像是运用基础模块构建组合的工程师。各类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承担的风险构成了一个二维的空间。通过比较大类资产的相对价值和性价比,能够在满足客户诉求的基础上,在风险和收益这个二维平面上,通过灵活的大类资产配置,将整个组合的风险收益放在最优边界上。”邵凯表示。
固收大厂实力凸显
明星产品耀眼
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投资始终保持在业内的优势。据邵凯介绍,博时固收的投资理念是研究驱动投资、自上而下进行分析、顺时取物。投研的重心是对各阶段基本面和市场的主要矛盾进行动态预判和识别,投资要顺应各阶段的主要趋势,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投入到符合市场主要趋势的方向,以此为依据挖掘符合趋势、风险收益比合理的品种和机会,力争在市场不同阶段做好收益、做大规模,同时争取回避风险。同时,博时还非常重视产品布局,着力于对接一线市场需求与及时应对市场发展趋势。
此外,“团队作战”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邵凯认为,“固收投资不能依靠基金经理的单打独斗,需要更为细化的分工,更加需要依靠平台的积累和团队智慧与配合。”截至2021年1月,博时基金固收团队(投研+交易)共78人,固收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11年,8位资深基金经理从业年限在15年左右,核心基金经理从业年限在20年左右,团队的深厚底蕴和宝贵的经验积淀在全行业具有稀缺性。
目前,博时固收在规模、业绩上均处于行业头部位置,并涌现出一批相当优秀的固收+产品。以最老牌的固收+产品——博时信用债为例,该基金过去三年业绩同类第三(3/181),五年业绩同类第三(3/103)。(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截至2021.2.19,同类基金为银河证券三级分类:债券基金-普通债券型基金-普通债券型基金(二级)(A类))
最近三年,博时还孵化出了宏观回报、天颐、乐臻等一系列产品。以乐臻为例,在过去一个一年中,乐臻的收益率高达10.26%,最大回撤仅有0.73%,远远超出了理财替代的要求。(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截至2021.2.19)
展望未来,邵凯表示将继续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不同风险收益需求,进一步的丰富博时固收+的产品线,力争在每一个细分产品线上,都能涌现出具有一线竞争力的头部产品。
股市存结构性机会
债市处于熊市中后期
近期A股市场波动较大,邵凯对此认为,经过2020年的估值抬升之后,2021年估值继续抬升的空间有限,A股的主线将从估值转向盈利,但各行业的盈利景气度可能会有所分化,因此2021年A股更需要回归基本面,挖掘结构性的机会。
对于2021年整体宏观环境,邵凯概括为“刺激政策退出+内生增长动力回升”。一方面,随着潜在产出缺口的持续收敛,财政政策的刺激力度在今年将有所削弱,而货币政策则将进一步实现“正常化”;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回升之中,无论是经济依旧处于补库存周期当中,还是PPI同比趋于回升,都有利于带动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的回升和经济增长的修复,而这些都将支撑2021年中国经济的韧性。
“疫情作为一个难于预测的因素,对于2021年A股市場依然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海外或者国内疫情发酵超预期,可能会引发风险偏好的显著下行,带来市场的回调压力。从政策上看,政策退出的节奏可能也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如果政策退出的节奏过快,可能短期也会带来一定的调整压力。”邵凯强调称。
在此背景下,邵凯认为,今年股票市场依然存在结构性机会,对经历过周期考验,估值能匹配利润增长的公司存在一定的机会。债券市场则依然处于熊市的中后期,依然缺乏趋势性的机会,当前策略依然以票息为主,同时要警惕信用风险的进一步暴露,尤其警惕弱资质主体和债务高度依赖于再融资的信用主体。转债方面,从模型溢价率上看,目前转债市场的整体估值不低,内部分化也较大,预计2021年转债市场普涨的概率不大,主要以结构性机会为主。目前主要以转债正股为突破口,选择高景气细分领域的优质赛道作为主要进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