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古盲盒”爆红:文物“出圈”,文化“入圈”

2021-03-15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宝物博物院盲盒

将文物跟“潮玩”概念结合,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拿起“考古神器”洛阳铲,层层挖土,再细细地扫去浮尘,神秘的“宝贝”慢慢呈现全貌,欢乐也能因此双倍叠加……最近,这款由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創产品“考古盲盒”火了。

这款考古盲盒有个特别的名字:“失传的宝物”。乍一看,它就像个不起眼的“土疙瘩”,其实是设计者们提取了河南各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土质,把“宝物”包了起来。这些土壤和外面的石膏截然不同,购买者甚至可以通过对土壤进行分析,来确定“宝物”的位置。当你用迷你版“洛阳铲”把土铲开,就有可能看到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银元、玉器、纪念牌、刀币、陶杂件……目前,河南博物院线上网店每天上架600个盲盒,秒杀的速度以秒计算,而每次补货都会秒空,河南博物院官微评论区则满是“催货警告”。

“考古盲盒”为什么火?就目前看,注重用户体验,无疑是个重要原因:“手套那么一戴,考古学家那感觉来了!”而能挖出什么,又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你运气爆棚,可以挖到“十二生肖兽首印章”“武则天金简”“杜岭方鼎”等“宝物”;如果“非气”十足,最差也能挖到一抔来自文物胜地洛阳邙山的土。正如一位卖家所说:“开始一铲一铲挖确实很枯燥,但当铲子触碰到宝物的一瞬间,你就会发现,之前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在很多人眼中,文物连接的是“传统”,盲盒代表的是“潮”,二者似乎不搭。但“考古盲盒”却将二者较好地捏合:让文物形象借盲盒形式出圈,也能让曲高和寡的文物形象跟包括年轻人在内的社会大众更贴近,还能如某些人说的,对传统文化进行时代化的“转码”,连接起过去与当下。而好玩的游戏化体验,也能带动人们学习与感受的热情。

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说,希望通过这款产品,能让大家站在考古工作者的角度,去增加对历史的敬畏感,增加人们的文化自信,让更多人爱上历史。“对博物馆来说,冬天应该是淡季,但是自从考古盲盒火了以后,到博物馆来买盲盒的人特别多,他们顺便也会买我们其它的文创产品,再去展厅里去看一看文创产品的文物原型。最近常有人跟我说,我是因为这款文创,喜欢上你们的文物,了解你们的博物馆。我就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

媒体评点:“考古盲盒”为什么能火?以“文”为根,以“创”为本,无疑是重要原因。在文创市场逐渐成熟的当下,扇子、书签、钥匙链等初级产品,早已被时代和市场所冷落。同理,看哪儿热向哪儿蜂拥而上的布局,也并非文创产业发展的正途。坐拥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只有深挖文化内涵,打造出既让消费者满意又有自己独特性的招牌产品,才能让那份独一无二的文化味香飘愈远。我们期待,文创产品能够带着想象,深度解读五千年浓墨重彩的中华文化中所蕴藏的历史情感,传递延绵不断的思想脉络,讲出更多更精彩的中国故事。(曹铮,河北新闻网)

话题拓展:文物“出圈”,文化“入圈”;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新尝试;传统与现代;文化自信;讲出更多更精彩的中国故事……

(资料来源:《新京报》;环球网、河北新闻网等)

猜你喜欢

宝物博物院盲盒
端午节里的“避邪宝物”
盲盒,玩的就是心跳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盲盒拆出的众生相
Cлово месяца
“盲盒”,盲在何处?
参观河南博物院
与时代同行:河北博物院的创新使命
冠军诞生记
消失的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