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医院应急文化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创新
2021-03-15郑立冬李春霞贾王彦
■ 郑立冬 李春霞 贾王彦 陈 航
医院文化是医院生存发展之本,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医疗市场的竞争突出表现为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竞争、医院整体素质和形象的竞争、医院品牌和发展战略的竞争,而这一切有赖于医院文化的成功构建[1]。应急文化是应急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包括应急观念文化、应急行为文化、应急制度文化与应急物质文化等[2],是安全文化体系中重要的子文化。我国在建立“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时,已经开始强调“文化”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同时,在总体安全观思想指导下,国家“一带一路”“健康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都对应急管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3]。传染病医院是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历次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加强传染病医院应急文化体系建设是加强传染病医院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1 充分认识应急文化在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1.1 应急文化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在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推动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倡导优秀的应急文化和加强应急文化建设。应急文化建设以保障人、财产、环境等因素的安全应急为愿景,追求人的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危害最小化和社会安定、经济安稳、人民安康最大化为目标。应急文化建设是一个多维度、多层级、多要素的系统。首先要提炼核心理念,其次是建立应急观念体系,再次是实施应急核心理念和观念体系的落地工程[4]。作为传染病医院文化的重要内容,抓好应急文化建设,首要的是充分理解和把握应急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在时间维度上,要进一步明确事前、事中、事后的不同定位;在功能作用上,要充分认识良好的应急文化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所发挥的信念凝聚功能、精神激励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工作动力及智力支持功能[5];在参与主体上,需要厘清医务人员个体和组织两大主体的主体差异;在文化形态上,需进一步整合、提炼、梳理应急物质文化、应急行为文化、应急制度文化、应急精神文化等内容。
1.2 医院应急文化建设体系的构建
本文基于应用系统工程的霍尔三维结构和斯蒂文·芬克的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型,借鉴中国地质大学罗云提出的应急文化体系[4-5],将医院应急文化体系划分为3个维度(图1):文化形态维度,包括优化职工应急观念文化(核心层),引导全员内化应急行为文化(中间层),建立完善应急管理制度文化(中间层),丰富医院应急物质文化(浅表层);文化功能维度,根据重大传染病发生演变过程在时间维度上划分为预防准备、处置应对、恢复重建阶段,并相应开展全过程防、控、救、治系统化措施;文化主体维度,应基于不同职级、岗位医务人员疫情防控参与程度的不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过程和结果并重的分工体系、评价激励机制,并开展差异化培训教育。加强医院应急文化体系建设,关键在于从文化形态维度下功夫,充分调动和激发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图1 医院应急文化体系架构
2 加强文化体系内涵建设,充分发挥应急文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应急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包括树立应急管理理念、应急管理制度文化建设、确立应急救援队伍行为规范以及应急管理标识等文化环境建设[6];决策核心是否坚强有力,信息收集、传递是否全面、准确,应急处理机制责权是否明晰,物资技术保障是否满足需要,医疗队伍是否素质过硬,是传染病医院应急能力建设的关键因素。应充分发挥应急文化体系在重大传染病疫情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应急文化顶层设计;同时,基于危机不同阶段发展规律,在充分调动不同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应急文化体系内涵建设。
2.1 应急观念文化建设
应急观念文化是应急文化的核心层。在组织层面,传染病医院要依据疫情发展态势,及时组织学习、传达党中央关于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决策部署,并结合医院发展定位及时分析研判,进一步明确疫情防控工作目标,根据不同阶段工作重点有侧重地开展医务人员思想动员、技能培训、舆论引导、心理疏导、关怀慰问、经验总结和推广等工作,确保能够主动、有效、科学应对。在个体层面,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职级医务人员参与疫情防控的程度不同,采取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传染病防治知识、诊疗方案、个人防护指南等开展全员培训,对于直接参与医疗救治的医务人员(含外包服务工作人员)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突发重大疫情应急演练,强化医务人员专业技术知识、提高危重症救治能力,确保在不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提升患者救治率、降低病死率。同时,作为定点救治医院,还需要针对重点岗位开展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保密意识、宣传纪律、心理减压方面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形成自觉、持久的行为指导性和约束性。
2.2 应急行为文化建设
快速、鲜明、权威、公正、真实甚至是超前的舆论导向和宣传激励,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工作中尤其重要[7]。医务人员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主体,作为传染病医院,在行为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医院文化的凝聚与稳定、激励和约束、导向和塑造功能,注重引导医务人员自觉践行职责和使命,让他们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并逐步外化为一种自觉、积极的行动,才能在各类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医院内部,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合力和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典型挖掘与宣传力度,深入发掘在疫情应对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营造浓厚的请战迎战氛围、进一步凝聚正能量;同时,发挥主流媒体、医院自媒体、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在传播权威信息、舒缓紧张情绪、推介先进典型等方面的融合传播作用,进一步增强职工战胜传染病的决心和信心。在医院外部,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科影响力,组织专家做好指南制定、防控知识的科普宣传工作,引导公众客观认识疫情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传染病医院学科优势、体现公益性;另一方面,畅通信息报送制度,与电视台、网络媒体等合作,建立完善与重要新闻媒体的日常工作机制,及时推送医院先进典型、分享医院救治经验、反馈应对工作进展动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2.3 应急制度文化建设
应急制度文化包含应急体制机制、标准规范、准则流程等内容,需要依靠严明的组织机构、制度规范及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进行管理,形成一套严格完整的制度规范体系[8],建立统一高效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中,全面高效的物资保障机制和准确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是前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权责明确的处理机制是基础,高效运行的救治体系是载体。基于文化功能的时间维度,在应急制度文化建设中,在疫情的预防准备阶段,着重建立统一指挥机制、高效协调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在疫情处置应对阶段,着重建立分类救治机制、院感防控机制、专家评估机制、全程监督机制;在疫情恢复重建阶段,着重建立应急管理恢复机制。在具体实践中,领导决策层面,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为指引,充分发挥医院党委在疫情防控中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等方面的作用,统一调配医院人财物资源,注重加强应急工作顶层设计、提前谋划部署,建立领导小组、会商研判制度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9]和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科室执行层面,落实院科两级负责制,以疾病综合救治为宗旨建立多学科协助机制,充分发挥各学科在整个应急事件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疾病治愈率。同时,注重落实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两条线”并行机制,做好重点任务的监督检查,确保各类工作依法依规进行。
2.4 应急物质文化建设
应急物质文化包括应急物质储备、技术系统和生产系统的应急技术、应急功能和应急能力等;当疫情暴发后,医院的卫生物质和技术保障迅速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状态。在物质保障体系建设上,床位和人力资源是医院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基础。为此,应统筹调配医院资源,集中做好床位规划准备、病房空间腾挪、负压病房改造、危重症医学人力资源调配及设备采购和救治物资储备等应急工作建设,为有效应对疫情提供坚强物质保障;在信息保障体系建设上,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大信息投入和网络建设,进一步畅通信息沟通反馈渠道,充分发挥医院信息系统在疫情监测分析和病毒溯源、院内诊疗人员信息汇总和信息报送、远程诊疗和会议支持、舆情监测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为有效应对疫情提供技术保障。同时,加强院区墙体文化建设,在院区楼宇外部、病房等工作区域悬挂横幅标语、宣传海报,在电子屏幕、LED屏中显示防控注意事项、科普知识等,引导广大医务人员强化院感防控意识、加强个人防护。
3 思考与讨论
3.1 文化形态维度:加强文化体系顶层设计,推动开展应急文化体系建设
应急文化建设中,既需要体现制度管理的刚性约束,又需要采用人性化思维的柔性管理,采用指导、激励、说服教育等方式方法提高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和自律性。作为传染病医院,首先,需要不断加强文化体系顶层设计,建立与医院应急管理机制相适应的应急文化体系,注重将既往传染病应对实践中总结、提炼、凝练的应急文化理念融入医院文化理念和医院精神,进一步明确医院使命、核心价值观、院景、战略,并促进文化建设精准落地。其次,医院文化建设要发挥效能,必须有相关的制度机制、责任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约束机制,在应急文化建设中,需从浅表层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入手,不断引导医务人员形成良性的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再次,加强员工关爱力度,建立职工关怀慰问工作机制,并适时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切实解除一线医务人员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投入患者救治工作。
3.2 文化主体维度:注重培训教育,锻造一支敢于担当的卫生应急队伍
提高医院整体应急能力和医务人员应急意识,教育是根本。通过教育不断提高使命感、责任心、同理心,推动医院应急体系建设向前发展。一方面,注重培训和实战,提升职工应急素质和应急能力。作为传染病医院,平时要注重借鉴先进经验开展分层、分类应急教育,如将应急管理和危机治理能力建设纳入中层干部培训体系,将应急教育和培训纳入职工培训体系,将综合学科人员轮岗纳入员工能力建设范畴,加强传染病、危重症学科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逐步培养“居安思危”意识;在国家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的形势下,迅速适应应急状态工作要求及时调整培训策略,强化传染病疾病诊疗、工作流程梳理、法律法规和心理能力建设,准确、迅速地将中央精神传达给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另一方面,加强理想信念与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医院精神的传承与培育,弘扬职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同时,注重经验总结、加强典型宣传和表彰力度。充分发挥文化的激励导向功能,对于疫情应对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优秀经验,下大力气宣传推广,加深全体医院人员对医院目标、愿景、任务的理解。
3.3 文化功能维度:坚持“平战结合”的差异化功能定位,后疫情时代需要未雨绸缪
做好常态化工作是疫情救治的基础。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趋于平稳,传染病医院如何应对后疫情时代?应急文化体系的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3对关系:一方面,正确处理好疫情应对和风险防控的关系。医院在疫情应对中,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既要注重预防疫情风险本身,又要预防其他领域存在的风险。另一方面,正确处理好疫情应对和综合救治的关系。坚持“平战结合”的学科建设理念,在保持传染病救治特色的同时注重提高综合救治能力,着力建设优势突出、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为例,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加强中西医、多学科有机融合和协同作战,发挥普通急诊、感染急诊“双急诊”优势,保证急性患者在疫情期间仍可以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同时,正确处理好疫情应对和复工复产的关系。加强应急管理恢复机制建设,针对疫情应对期间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短板及时修订完善;以绩效考核等手段,统筹做好医院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医院发展、医务人员待遇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