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分析
——以重庆市大学生为例

2021-03-15重庆大学体育学院李姝妮

内江科技 2021年2期

◇重庆大学体育学院 李姝妮

体育锻炼作为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的重要实现途径和表现形式,具有促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对抵御新冠肺炎病毒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新冠疫情前和疫情期间重庆市5所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①新冠疫情前与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项目有所改变,跑步、跳绳、瑜伽成为主流;②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与频次比例均高于疫情前;③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都较为积极,对体育锻炼的喜爱程度较高;④疫情期间,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以燃脂塑身与增强体质为主要动机。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在疫情前与疫情期间的体育锻炼情况,从而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可行性建议,以此推动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 前言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性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在讲话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并且宣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经评估可定性为“大流行”[2]。新冠疫情肆虐在中国的土地上,给中华民族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人民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例如注重居家隔离、减少外出活动等,这必然使得国民体育锻炼方式也发生一系列变化。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大学生群体认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做到体育锻炼与疫情防控兼顾成为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冠疫情下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进一步分析新冠疫情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为后期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大学生群体进行正确合理的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重庆市5所高校大学生在新冠疫情期间体育锻炼情况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为主要检索平台,以“体育锻炼”、“SARS”和“大学生体育锻炼”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查阅了相关文献,为本文提供参考借鉴。

(2)问卷调查。以重庆市5所高校为调查对象,受疫情影响,采取线上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830份,回收问卷809份,回收率为97.4%。

3 调查结果

3.1 新冠疫情前与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采取的项目

新冠疫情前与疫情间大学生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

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受人们的体育需要、价值取向、体育活动环境、体育活动经验的制约。调查结果显示,在疫情前大学生体育锻炼选择的项目主要以跑步和大球类及小球类为主,分别占总人数的62.42%、49.75%和25.96%,其次为跳绳、自行车以及瑜伽项目,而在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上有所改变,跑步仍然为主要的锻炼项目,占比为54.02%,选择小球类运动项目占比有所增加,占总人数的45.61%,大球类为22%,跳绳和瑜伽项目的占比明显上升,分别为32.14%和38.94%,而选择自行车为锻炼项目的占比下降,为12.48%。

3.2 新冠疫情前与疫情间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次

新冠疫情前与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大学生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为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政府提出:“每周至少进行 3 次及以上体育锻炼,每次持续 30 分钟以上,以中等强度为宜”。调查结果显示,新冠疫情前9.89%的大学生锻炼时间为15分钟以下,而疫情期间占比下降为5.77%,疫情前后锻炼时间每次为16-30分钟的占比分别为57.48%和57.85%,每次31-60分钟占比分别为27.69%、28.81%,每次60分钟以上分别为4.94%和7.57%。这表明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有所增加。

新冠疫情前与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频次

体育锻炼的频次直接影响着体育锻炼效果,对实现体育锻炼目的起着关键性作用。调查结果显示,新冠疫情前大学生体育锻炼次数“每天都锻炼”的占比为18.63%,而疫情期间每天都锻炼的占比有所增加,为23.56%;锻炼“每周1-2次”的占比分别为34.24%、32.31%;“每周3-4次”占比分别为33.75%、36.51%;“每周5-6次”占比分别为4.57%、6.98%;其中“从来不锻炼”的占比分别为8.81%、0.64%,占比有所下降。从中可得出,在此次疫情影响下,该群体的体育锻炼积极性有所提升,并且总体上大学生体育锻炼频次有所增加。

3.3 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大学生占主体地位,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及态度直接影响着行为的发生。从表中得知,在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较好,非常喜欢锻炼的占比为22.37%,比较喜欢占总人数的56.37%,态度为一般的占比为18.79%,而不喜欢体育锻炼占总人数比例仅为2.47%。由此可见,在此次疫情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对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总体较好,这与政府官方媒体、医疗界学者们的大力宣传有直接密切的关系。

3.4 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

在面对疫情时,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多,但参与其中的动机有所不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主要以燃脂塑身为主,占比为64.4%;其次为增强体质,占比为52.78%;缓解压力次之,占比为48.83%;以增强抵抗力为锻炼动机占比最小,为26.21%。

4 分析与讨论

4.1 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

从调查结果分析得知,新冠疫情前,大学生体育锻炼项目主要以球类运动和跑步为主,选择自行车作为锻炼项目的人数也不占少数,原因在于疫情前期不受场地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可自由选择场地。而在疫情期间,为响应国家号召,各个城市封城抗疫,采取居家隔离的措施,不聚集,减少外出,因此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项目有所改变,跑步仍然为主要的锻炼项目,其原因在于跑步主要以个人形式为主,且无需器械,场地要求较低,能够有效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其次,小球类运动项目的选择比例有所增加,是由于小球类运动场地面积普遍较小,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都能够在自家庭院进行运动,可以避免外出。尤为明显的是相比较疫情前,跳绳与瑜伽项目的选择呈上升趋势,这两项运动适合居家锻炼,锻炼效果较好,且减少了出行量。

4.2 锻炼时间与频次的情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分析,新冠疫情前大学生锻炼时间主要集中在每次16-30分钟,锻炼时间相对较少。而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比例出现小幅增长,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也有增加。体育锻炼在促进身体健康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增加体育锻炼时长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等。因此,应当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时长以达到增强体质健康的效果。调查发现新冠疫情前与疫情间大学生体育锻炼频次比例都有所增加。疫情前大学生每周锻炼5-6次占比为4.57%,而疫情期间比例上升至6.98%,与此同时,每周锻炼3-4次的比例也呈现上升趋势。此外,从不锻炼的比例以及每周端锻炼1-2次比例有所下降。表明大学生在疫情期间体育锻炼的情况较疫情前更好。

4.3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分析

体育态度是人们对体育现象在自身生活中的重要程度的评价、判断,是体育情感的直接流露。它与人们的体育需要、体育价值观、体育生活中的直接体验有着密切关系[1]。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很积极,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体育锻炼,而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给大学生身心健康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群体对体育锻炼的热情,这对于普及“全民健身”运动有着积极的意义。

4.4 锻炼动机的分析

在面对疫情时,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多,但其锻炼动机有所不同,其中以燃脂塑身、增强体质的为目的所占比例较高,为抗击疫情,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国家防疫管控,进行居家隔离。在此期间,为保持体脂稳定,燃脂塑身顺理成章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要锻炼动机。增强体质是抗击疫情的一把利刃,因此这也成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又一主要动机。同时,缓解压力与增强抵抗力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依然是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无论以何种动机参与体育锻炼,只要参与其中,我们都能从中获益。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发生了改变。与新冠疫情前相比,疫情期间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次均有所增加,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多;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敲响了警钟,激发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增强了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变得积极;面对疫情,大学生群体有着良好的体育锻炼动机。在疫情下,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沉着应战,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大学生群体跟随步调,体育锻炼意识与体育锻炼情况都呈现良好态势。

5.2 建议

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高危状态,虽然我国目前疫情防控获得了阶段性胜利,但由于全球化发展的不可逆性,国人势必要将身体健康摆在首要位置。因此,大学生更应认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增强自生身体健康,为抗击疫情身体力行,实现自我价值。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①大学生务须积极性响应国家号召,增强自身锻炼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预防疾病。对于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现代大学生来说,适当的进行身体锻炼是有好处的。不仅可以提高运动素质,还可以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同时,体育锻炼还能增强我们的心理素质。面对疫情带来的焦虑情绪,大学生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得到有效缓解;大学生需增加体育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例如,了解学习了解关于运动频度、运动强度、运动量及运动持续时间的适宜量,以及运动防护与损害等知识,这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②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学校体育设施被迫闲置。校方应借此机会对学校体育设施进行修葺和完善,比如增补更换学校体育器材,翻新修建新型体育运动场馆等,为疫情结束学生到校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更好的环境。此外,学校应照常组织线上体育课程的开展,积极督促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今后,校方可适当提高体育课程必修成绩所占比例,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学校应更加重视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课程。③面对此次疫情,全社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全民健身,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