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振兴看农投(十)

2021-03-15

黑龙江粮食 2021年2期
关键词:粮库粮食工作

张权:粮库守护者 安全永远放第一

平静了小半年的粮库又到了最热闹的时候,肇东姜家绿农粮食储备有限责任公司的院外每天都排满了大大小小的供粮车,这样的场面对于张权来说早就习以为常。接下来的几个月,忙碌将是这里的工作常态。

“各个环节是真的不放心,为啥不放心?涉及安全!”张权说。

安全问题时刻不能放松。一批接一批的粮食等待卸车、检验;一道又一道的程序必须严格执行;不停运转的烘干塔,24小时要专岗专人严防死守。张权知道,每年的收粮阶段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下午利用这个时间开个会。会议有三个事,一个是安全储粮、消防,按照龙粮集团的要求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完善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思想意识。保粮这块,上午我领着几个保管员走了两个库房,在看库里粮情基本稳定,粮温控制比较好。”张权在会上详细部署相关工作,他问:“立筒仓什么情况?”

姜家粮库储运部经理徐小林回答:“现在立筒仓全要打开,上层是16-17℃,下面是7-8℃、5-6℃那样。”

“每次只要早上一开会,跟职工说的第一项肯定就是注意安全,不安全的事坚决不做。”张权强调。

每天开会之前,所有的注意事项都要反复确认,这是张权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有些活儿安全风险比较高,他只有亲自跟着心里才踏实。

张权说:“因为你自己作业肯定是不安全的,我始终嘱咐公司烘干塔,只要有人下地沟,就必须得有人陪同下去,一个人是不安全的。基本上每天这烘干塔24小时都是这么过来的,因为安全无小事啊!”

从打参加工作,张权就在粮食系统。2015年,他被调到黑龙江肇东姜家绿农粮食储备有限责任公司担任党支部书记和总经理的职务。

作为粮库守护者,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仓容大储备多,每年收粮季到来之前,必须要先对库区做好排查和统计。

张权说:“我空仓里缺什么东西,比如麻袋、挡粮板、塑料布等所有收购之前用的东西,我都提前准备出来了,我前期准备做得比较充足、充分。”

经验绝对是优势,在粮食系统工作30多年,不敢说是全能,但粮库涉及到的各岗位工种,张权几乎都熟悉得八九不离十。

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的各项标准不压等、不压价,公平公正,这是国有粮库公信力的体现和保证。

“去45号仓检查一下粮情,看看什么情况?彻底都检查一下。”张权边走边说。

粮库的工作,忙碌往往是分阶段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质检、收购、烘干、入库,再到每天的粮情检查,张权带着公司职工扎根在这儿,坚守在这儿。

“每天都要去检查粮情,因为我所有的仓容库里都是电子检温的,都得看一看,每天早上这是必干的工作。”张权说。“每天保管员看钢板仓有没有什么情况和变化,库里面有没有鼠迹、粪便,包括库门有没有落地粮,这是每天必须做的。”

“水是不是满的?”张权指着一辆消防车问。“满水、满油,定期检查、保养,消防管带正常都能使用的,都是新的……”他认真地检查着消防器材。

每一粒粮食都像是家里的宝贝,这里的每一个人对粮食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张权是榜样,也是带头人。

姜家粮库监管部副经理高志军说:“有次我上仓的时候,我就发现张主任正在我仓门口儿弯腰不知道捡啥呢,我到跟前发现他正在捡掉在地上粮粒,之后我们全体职工也养成了这个习惯,就是在库门口和厂区发现粮粒都捡起来,然后放到仓里。”

张权说:“粮食是国家的根基和命脉,每一粒都是农民朋友辛辛苦苦种下的、收获的,我们粮食人职责是什么?就是守护。”

从当年的十月份到第二年的四月份,粮库基本就完成了粮食收购和烘干的工作。紧张忙碌过后,张权和职工们还是不能停下来休息。

张权回忆说:“前年,京良集团总经理上我这来,进院里走一圈后回来坐到会议室里问我,张权你院里有粮吗?我说院里全满,将近17万吨粮,我怎么没粮?他说你院里装的啥粮?我说全是玉米。他说在院里道上为啥看不到苞米粒?我说你为啥看不到?因为我这24个职工每人一块分成卫生区,一人十米或者一人八米,每天早上上班都需要拎着小搓子、小笤帚把自己卫生区的卫生打扫干净。”

管就得像个样儿,事无巨细,每个工作环节张权都认真谨慎,丝毫不放松。除了姜家粮库,公司22家控股企业中有8家是他来负责日常管理。

张权说:“因为我们管理下面的企业,我们要求它也跟我是一样做的。我去检查所有日常的工作,保粮、安全、消防全都得查一遍,哪儿不行就下去整改,下次再去的时候就跟踪,看你整改落实到不到位,你得担责,现在就是一个担责、一个追责。”

姜家粮库质检部经理陈进双说:“我们张主任工作认真,业务熟练,做事雷厉风行。”

姜家粮库综合部经理陆垚说:“我们工作上出现什么问题他绝不留情面,老厉害了。”

姜家粮库储运部经理徐小林说:“他在工作中厉害起来特别严肃,但是他这人心肠特别好,谁家遇到啥难事儿了,他第一个伸手帮忙,感觉像自己家亲兄弟一样,没啥事儿不能跟他说的。”

公司的职工都把张权当成家里人,有困难找他,有麻烦也找他,别人家的事儿都重要,都放在心上,唯独自己家的事儿张权很少顾及。

张权说:“习惯了,养成这习惯了,回家不回家,家里说句难听点,不当你家有这个人这个成员了。只要回家,提前打电话就能知道回家了。基本上我要出来之后,我们家就当没有我这人,没人找我。这些年已经习惯了,家里面的事基本上管不了。”

用他的话说,一年365天,在粮库可能要待上300天,回家——路过的时候更多一点。“习惯了”是张权说得最多的话,不仅是他自己,家里人,也早就习惯了。

张权的妻子说:“两个孩子付出比一个孩子付出得多,上学、接送张权从来都没管过,都是我一个人给孩子抚养大,他这一天就是工作,主要是以工作为主,轻易不分散他的精力。把工作干好了,我就心满意足了。”

张权说:“这就是家,说真话,家里面有个好妻子。那你没办法,这是工作,习惯了。”

妻子承担了家庭中的大部分责任,她知道,张权对粮库的情感谁也动摇不了,而自己爱的正是丈夫身上的这种责任感。她说:“孩子的父亲就是他们的榜样,我儿子非常崇拜他爸,作为一个父亲,在孩子面前也是一个标杆,孩子对父亲没啥怨言,非常崇拜。”

虽然这么多年来对于家里疏于照顾,但无论是妻子还是孩子,都以张权为骄傲。因为他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更是一个有担当的人。

张权语气铿锵:“我是粮库的守护者,我就要坚守岗位,守好粮、保好粮,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

风雨兼程,转瞬半生,岁月映刻在脸庞的不仅是皱纹,还有那些永远铭记、不能忘却的成长和经历。

席振宇:仓内一粒米 仓外十年功

司秤、检验、保管、库区检查,一项接一项,忙起来不分上班下班,紧张对于席振宇来说意味着充实。转眼间上班已经20年了,从小伙子到中年,变化的不只是容颜,还有不断丰富的阅历。

“几乎粮库的一些工作都参加过了,化验、保管、安全、行政,这些工作都是一步一步经历过来的,从底层一层层做起的。”席振宇说。

大学毕业后,席振宇的第一份工作是粮库的保管员,那时聪颖好学的他特别勤奋,能吃苦。随着工作岗位的轮换,几年下来,他就掌握了粮食仓储、期货交割等方面的技能。2010年,黑龙江良友金谷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开始组建,席振宇成为其中一员。

席振宇说:“刚来这个粮库的时候,这粮库相对来说荒凉了一些,仓型相对老一些,而且收粮的系统还不够完善,这个粮库相对来说偏远一些,没有网络,连手机信号都很难接触这块儿。”

那段日子苦累相伴,工作条件艰苦,生活条件就更别提了,大伙儿相互鼓励,彼此支撑,眼看着公司一天天成型,越来越好。

席振宇的同事于永生说:“当时企业正在筹建之中,条件也比较艰苦,为了企业的建设,我们俩有一个多月没回家,为了企业的建设,我们一咬牙就挺过去了。”

如今,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仓容7万吨的黑龙江良友金谷粮食收储有限公司,配套设施已经逐步完善。公司主要以上海市地方储备粮和贸易粮为主,收粮范围涵盖大庆市、安达市、林甸县、肇州县、肇源县等地,而席振宇也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岗位。

席振宇说:“我是良友金谷第一批员工,也算是最老的员工,我见证了它的发展,它几乎就像我的家一样。”

良友金谷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刘雪峰说:“席振宇在良友金谷已经工作十年了,现在是我们粮库的副经理。他成长这十年,也可以说是良友金谷发展壮大的十年。”

“1355,这车粮食的水分是13.86,14.02,平均来说还可以,没超过14个,能达到咱们的要求,一定要注意水分和容重。”席振宇认真叮嘱道。只要在公司,脚步就停不下来,监督卸车、查看检验、库区巡防,随处可见席振宇的身影。

天干物燥的季节,消防安全尤为重要,特别是储存粮食的库房库区,每天晚上他都要仔仔细细查上一圈儿。

“夜间把电器设备都关了,闸都关了,一定要注意值班室的保暖安全,再就是一定要注意夜间的防火安全,这两天天气比较干燥。”席振宇对工作人员说。

闷声闷语,不爱说话,但是干起活来却特有精神头儿,同事们都乐意跟席振宇一块儿工作,因为打心底觉着有干劲儿。

席振宇的同事王宏志说:“振宇是一个做事严谨认真,待人真诚热情的人,能和他一起共事我非常高兴。”

同事姜传博说:“2 0 1 7 年参加工作以来,是振宇哥带着我,在工作中,他是我的老师,在生活中,他像我的哥哥一样照顾我,我在他身上学习了很多,我找到了我自己以后工作的方向。”

刘雪峰说:“他是一个严谨、踏实、认真的人,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于领导交代的工作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与同志相处融洽、乐于助人,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的作用,我们也期待着能有越来越多和他一样的员工,为我们粮库更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选择农业就意味着要在这片黑土地上奉献青春,而选择守护粮食安全,更是要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事业占据着席振宇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而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他儿时就笃定的梦想。

席振宇说:“我从小就是在粮库长大的,爷爷和父亲两代人都在粮库工作,他们当时的工作是很辛苦的,那时候粮食收购设备没有像现在这么齐全,那时候检秤还是手拨的。”

从手拉肩扛到火车汽车,粮食仓储已经从依靠人力发展到机械化、现代化、科技化,祖辈父辈的言传身教,让席振宇对粮食的那份情感越发深厚。

席振宇说:“以前的粮库设备陈旧,看看我们现在的粮库,都是自动化的企业,我感觉到我在这工作很幸福。”

幸福源自内心实实在在,过去物资匮乏,粮食保障是一国的根基,如今物产丰饶,中国的饭碗在我们自己的手里稳稳地端着。一代又一代的粮食人见证了粮食仓储设施的快速发展,他们也用青春和热情,默默守护着龙江大地的粮食安全。

席振宇说:“我们现在很多都是办公化、自动化了,检温、粮食通风、粮食保管、粮食收购各个环节都是很完善了。”

设备在不停运转,收储工作依旧忙碌。逐渐满仓的粮食不仅让席振宇踏实了,也让大伙这心里敞亮了。虽然经历了异常气候的考验,但绝大部分产区的丰收还是给稳市场稳粮价提供了有力保障,咱们是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结束了一天的忙碌,终于得空坐下来歇歇,此时席振宇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手机上孩子的视频,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轻松。他说:“这么多年在家里的时间是没有多少的。”

刘雪峰说:“长期的粮库工作要克服很多困难,像席振宇就是长期的两地分居。家里基本都顾不上,在我们这像这样员工很多都是这种情况,大家克服困难,一心扑在工作上,其实也是对我们粮库工作的一种热情,一种爱。”

人生很难圆满,得失之间总有起落,席振宇的心里有痛楚、有遗憾、更有愧疚,但他深信自己的舍换来的是更多人的得。他说:“粮食工作对我来说不光是一份养家的工作,在我心里更是人生的见证,看着它不断成长,我很幸福。”

保障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张权、席振宇这样的粮食人无私地守护,所以我们才能有筑牢中国粮仓的信心和底气。感恩、感谢不足以言表,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发起倡议,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稳固国之根基。

猜你喜欢

粮库粮食工作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多思才会有多解
不工作,爽飞了?
财经微天下
官仓老鼠大如斗
选工作
盗亦有道,非常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