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江“两会”代表、委员话“三农”

2021-03-15

黑龙江粮食 2021年2期
关键词:两会黑土地秸秆

张庆伟:持续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2 月2 1 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在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齐齐哈尔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做到国家需要我们调出多少粮食就调出多少粮食、需要我们调出什么品种就调出什么品种,持续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常玉春委员: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农业产业项目为重点,围绕四个方面发力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增强省属产业投资集团产业带动能力”,省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常玉春表示,将按照《报告》要求,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农业产业项目为重点,围绕四个方面发力。一要围绕粮食稳产增产,实施建设土地治理项目。重点谋划一批高标准农田、不稳定耕地及盐碱地治理项目,增加耕地质量和数量,并探索实施资源资产化工作。二要围绕保障种业安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围绕科企合作,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建设现代种业大豆原种、良种繁育加工基地;积极推动生物疫苗和动植物育种就地产业化。三要围绕提升农业效益,布局粮食深加工项目。发挥农投集团现有仓储和“金谷农场”品牌优势,实施新一轮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延长农业产业链,布局一批粮食精深加工项目。争取3~5年打造1~2家上市公司。打造龙江大米产业“米中茅台”。四要围绕农业科技创新,打造“黑龙江农业大数据平台”。重点将龙江农业数据、粮食数据、涉农涉粮客户和农民等数据与银行、保险、期货联通,统一综合开发利用,构建龙江农业“一片云、一个平台、一张网”,让龙江农业插上“科技”和“资本”的翅膀。

杨宝龙委员:保护好黑土地就是保住了“饭碗田”

杨宝龙委员建议,对黑土耕地保护工作一是从长计议。建议尽快编制黑土保护的“十四五”专项规划,为黑土保护工作提供遵循。进一步加大对黑土保护基础性科研项目的投入,提高黑土保护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和转化应用水平。把是否有利于黑土保护作为农田设施建设项目的重要风向标。二是因地制宜。以有机质含量为例,由于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的有效成分和周转率不同,北部区域的有机质提升目标可能要达到5%左右,而在哈尔滨周边3%就很合理了。再比如,秸秆全覆盖还田模式在某些地区效果很好,但综合考虑,该单项技术具有特定区域的生产适应性。建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的技术模式。三是扩大试点。以垦区为例,垦区耕地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都有分布,典型黑土地面积4100万亩,占黑龙江省的26%。建议开展第三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时加大对垦区的支持力度。四是完善投入机制。黑土地保护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投入大、时间长、见效慢。集体所有权土地对于黑土地保护投入上建议以国家为主体,农民为补充;国家所有权土地的黑土地保护投入上建议以国家为主体,企业为补充。

孙占峰委员:用新技术新模式为黑土地加“油”

孙占峰委员建议,围绕夯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一是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引导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向解决黑土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集聚,进一步开展污染土壤修复、贫瘠土壤改良等技术攻关;二是因地制宜,探索“培肥地力+水土保持+种养结合”等适合于当地黑土地保护和利用的综合性技术模式,持续提升耕地基础地力,建立保护性耕作制度;三是探索协同创新模式,围绕高校院所在黑土保护方面的先进科技成果,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推广服务模式,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等带头人队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建设以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骨干力量的保护性耕作制度推广示范力量,促进产学研用推的有效结合;四是加大黑土保护领域资金支持力度,以新技术新模式为黑土地加“油”。

岳奎忠委员:推动秸秆综合循环利用

岳忠奎委员表示,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是黑龙江省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减轻大气污染、优化畜牧业结构、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一是摸清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和利用途径、分布、产量以及相关技术发展等情况,以县区为单位编制秸秆综合利用发展规划,建立秸秆收储运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还田和产业化综合利用格局;二是给予技术研发机构资金补贴支持,推动秸秆利用各类技术不断突破;给予秸秆综合利用效果好、用量大,具有带动性的企业资金、贴息、税收优惠等多种形式的政策支持;将秸秆还田农机具纳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范围;三是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秸秆生物腐熟还田、秸秆养畜过腹还田、秸秆燃料和能源化利用、秸秆工业原料开发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技术。打造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示范样板县区,不断增强工程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提升。

张俊生委员:建立肉粮油乳等食品企业信用体系

张俊生委员建议,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规和监管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黑龙江省食品产业呈现发展速度快、准入门槛低等现状,食品企业大多规模小、分布散、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较低,对过期食品的处置尚未形成联动和长效机制,在食品的可溯源系统塑造、过期食品专用销毁场地建设、过期食品大数据处理等方面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关于过期食品管理细则,为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奠定法律依据。落实最严的监管,实施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消费全过程监管;进一步完善问题食品退市、召回、销毁和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销售等管理制度,防止不合格食品回流生产经营环节。要加大生产过期食品的厂商对受害者的民事赔偿责任,对性质恶劣和造成社会影响的要从重受到行政及刑事制裁。

李连瑞委员:抢抓机遇 促进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

李连瑞认为,全省做好马铃薯品种创新和应用工作,主攻高产、抗病、高淀粉和适合加工全粉、薯条、薯片专用型品种。大力开展专用新品种展示示范,实行专品种种植,满足加工企业对专用马铃薯生产的需求。同时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一批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马铃薯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减灾能力,促进马铃薯提质增产。加大对马铃薯种植农机装备购置和储藏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马铃薯综合生产能力和储藏能力,以便实现错峰销售增值。

许德峰代表:数字农业为引领 构筑农产品销售体系

许德峰建议,相关部门应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积极申报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创建农业品牌。同时,加大对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的扶持,建议采取“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农产品直销”等方式,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他说:“把地头的好产品带到直播间,也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方式。通过网络直播、网红带货的手段,拓展线上大宗交易以及终端销售,用‘网红经济’加大农产品宣传营销,提升黑龙江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刘娣代表:支持发展民猪产业

“我省拥有唯一的国家级地方猪种民猪,具有繁殖性能高、抗逆性强、肉质好、杂交效果显著等优良特性,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广泛关注。”省人大代表刘娣说,经过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努力,省农科院“民猪资源遗传特性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利用”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立了民猪育种核心群和联合育种机制,并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的认可,民猪产业发展正在兴起。

吴海侠代表:推广保护性耕作 让黑土地发挥更大价值

吴海侠代表建议,加大土地连片规模化统一经营管理推广模式力度,使散户土地得到集中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增加粮食产量和质量。建议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决小农户和外出务工人员种地难问题。农机装备不仅是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生产力之一,更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有力支持。吴海侠代表说,要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龙江县为半干旱地区,水利配套设施供给不足,建议引进有利于黑土地保护的免耕播种机械设备保土保墒。

李斌代表:综合利用秸秆 发展食用菌产业

“农作物秸秆是粮食生产的副产物,同时也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在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省秸秆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高。然而,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仍然是困扰我们的难点问题之一。”通过调研,李斌代表认为开展以农作物秸秆为基料,布局我省规模化发展平菇、双孢菇为主,鸡腿菇、大球盖菇等为辅的鲜食类食用菌产业是一条既能扩大秸秆利用,又能做大食用菌产业的增值化发展之路。

傅广洁代表:规范直播带货 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电商支撑服务体系和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以及数字乡村建设,扩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电商覆盖率;加强优质电商平台、物流平台与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对接,提升农产品网络直播的全产业链专业化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网络直播长效监管机制,加大对农产品网络直播销售行为的监管力度,建立直播平台负责制,对农产品网络直播平台实施名单制管理,建立可追溯系统;加大网络直播销售的法治化监管力度,提高网络直播带货的违法成本,对于出现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销售行为,应依法从严查处。

猜你喜欢

两会黑土地秸秆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施行
黑土地上稻花香
SONG OF SMOG AND FIRE
秸秆打捆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摘取黑土地上黄金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