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混淆词群辨析及其启示*

2021-03-15季益静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语素字义近义词

季益静

(北方工业大学国际学院,100144,北京)

“易混淆词”不等于“近义词”。“近义词”是站在语言本体的立场、着眼于词语理性义和色彩义的相同相近程度归纳出来的词语集合,如“喜爱—酷爱、实验—试验”等。“易混淆词”则是“站在中介语的立场、着眼于目的语理解和使用中的词语混淆现象并根据混淆的普遍程度归纳出来的词语”。[1]在汉语母语者看来,“进来—近来”是同音词,“大使—大便”是形近词,“可怕—恐怕”有一个相同的语素,都不是近义词,但它们却都是外国学习者很容易混淆的词语。刘兰民认为:“‘易混淆词’这个术语是就词语使用主体来说的,是指语言的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混淆的那些词。”[2]

由于汉语本身有读音和汉字字形可能相近的特点,汉语的易混淆词尤为丰富,给外国学习者造成了很大困扰。

1 易混淆词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易混淆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易混淆词理论的确立和完善。如张博分析了易混淆词与同义词、近义词的关系,总结了易混淆词的主要类型,提出了辨析易混淆词时应该注意的5方面问题[3],并分析了易混淆词的主要特点,提出了易混淆词的测查方法和辨析要领[4];刘兰民分析了易混淆词的成因及类型[5],等等。他们的研究确定了易混淆词的概念、特点、成因、类型等基本问题,指明了研究的领域和方向。

2)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的易混淆词研究和分析。如萧频和张妍分析了受闽方言、客家方言影响的印尼学生汉语单音节动词语义偏误的主要类型及原因。[6]申旼京系统地分析和揭示了韩语背景学习者特异性词语混淆的特征及其原因。[7]萧频和刘竹林分析了印尼学生特异性词语混淆现象及母语影响因素。[8]周琳和萨仁其其格介绍了蒙古学习者的特异性汉语易混淆词及母语影响因素。[9]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分析了意大利学习者、法语背景学习者和泰语学习者的易混淆词类型。[10-11]

这些研究既可以为编纂单一母语背景学习者汉语易混淆词典提供可资参考的基础材料,也可以为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特异性汉语易混淆词研究提供丰富的视角。

3)特定范围或特定类别易混淆词的研究和教学设计。王蕾、董雪和刘珺分别研究了新HSK大纲中的易混动词、易混名词和易混谓词。[12-14]他们的研究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更为切近的帮助,在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但到目前为止,专门针对三个以上成员的易混淆词的研究还比较少。为了与两个一组的易混淆词相区别,我们将三个以上成员的易混淆词称为易混淆词群。易混淆词群的混淆成因更为复杂,辨析难度更高。我们尝试先对易混淆词群进行分类,然后探讨易混淆词群的辨析方法。

2 易混淆词群的分类和辨析

我们记录了留学生作业、课堂练习以及课下提问,整理出103个易混淆词群。

2.1 易混淆词群的分类

我们先从词形出发,根据易混淆词群内各词有无相同汉字,将整理出的103个词群分为两大类,再根据词群内各词意义上有无关联,将每大类分为一些小类,见图1。

各类词群的实例将在下文指出,此处从略。

图1 易混淆词群的分类

2.2 有相同汉字的易混淆词群的辨析

有相同汉字的易混淆词群可以分为两小类:有相同汉字但字义不同的词群和有相同汉字且字义相同的词群。

2.2.1有相同汉字但字义不同的词群的辨析

有些易混淆词群各成员有一个相同的汉字,但这个汉字是多义的,其所构词之间并无近义关系。例如,“可怕2—恐怕3—生怕7”①都有汉字“怕”。“怕”是多义词,它做动词时,有“担心”、“害怕”等义,做副词时表示估计,有忧虑、担心的意味。“怕”将以上三义分别带入了“生怕”、“可怕”和“恐怕”,详见表1。

表1 字义与词义

虽然是同一个字,却有多个不同的字义,也就是说,同一个字形表示多个不同的语素义,那么这些语素义所构成的词义必然各不相同。因此,讲清“怕”的字义对辨析这三个词至关重要。学到这三个词语的学生已有了中高级汉语水平(“生怕”属于高级),教师不妨将这三个词里“怕”的不同字义和“生、可、恐”的字义列表展示,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

类似的情况在易混淆词中较常见,如“假装—家装”的“装”、“插嘴—擦嘴”的“嘴”等,其语素义并不相同。

2.2.2有相同汉字且字义相同的词群的辨析

对于有相同汉字且字义相同的易混淆词群,更应当充分利用字义,因为只需讲解相异汉字的字义,就能达到辨析的目的。

以“理解3—了解4—谅解7”为例。这三个词里的“解”,字义相同,都是“明白、知道”。其他三个汉字的意思分别是:

1)“理”,道理。“理解”,即“明白事物的道理或某人做某事的道理”。

2)“了”,意为“明白、知道”。“了解”就是“双重的明白”,即“知道得很清楚”。

3)“谅解”,则是“谅+解”,指“知道某件事的实际情况、原因之后,原谅某人”。

将它们置于同一语境中,让学生细细体会:

可见,在有相同汉字的易混淆词群的辨析中,不论其字义是否相同,讲解字义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若字义不同,词义必然不同,可直接通过该字字义之异来彰显词义之异;若字义相同,则相异汉字可以解释词义之异。字义是基础,离开了字义,词义就成了空中楼阁,讲不清楚,学不扎实;明白了字义,才能真正掌握词义。

2.3 无相同汉字的易混淆词群的辨析

根据词群内各词之间有无词义上的关联,无相同汉字的易混淆词群可以分为四类,分析如下。每类词群的辨析方法不同。

2.3.1同译词群的辨析

本文仅以英文作对比。同译词指汉语里一些本无意义联系或关系很远的词,其英文对应词相同,如“报名—登记—挂号”、“穿—戴”等。也有一些同译词,在汉语里本来就是近义词,如“尊敬—尊重”,应归入近义词群,此处不论。

只要破除学生因对应词相同而产生的错误印象,同译词群其实较易辨析,因为各词的适用语境各不相同。如“报名2—登记4—挂号7”,“挂号”的适用范围最小,仅适用于“去医院看病”这一种场景,“报名”用于参加考试、比赛等,“登记”的适用范围最广泛,求职、结婚、图书归类等都需要“登记”。从字义的角度分析,“挂号”,是“挂(登记)”一个方便排序的“编号”,去医院看病也要遵守先来后到的顺序。“报名”即“报告名字”,参加考试、比赛、活动前都需要向组织者报告自己的名字。“登、记”都是“写,记录”的意思,生活中很多活动都需要“记录”某些相关信息。词义的差别也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据此设计三个句子,来验证辨析的效果:

可以发现,明确了适用语境、理解了字义以后,理解和正确使用同译词并不困难。

2.3.2同范畴词群的辨析

同范畴词群的成员属于同一个语义范畴或语法范畴,如“告诉—说—通知”都属于“口头传递信息”这个语义范畴,“吗—吧—呢”都是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让—被—叫”都是表示被动的介词等。

同范畴词群的辨析必须在其范畴内进行。例如在“告诉1—说1—通知2”的语义范畴内,其使用范围、语体色彩、动作行为的方式等不尽相同,但最重要的是其对象不同:“说”的对象是“事情、话、语言”等(句5、6),而“告诉”、“通知”的对象是人(句7、8)。例如:

(5)他会说英语、法语和汉语。

(6)姐姐说她明天要去上海出差。

(7)她告诉我怎么坐车,还把我送到地铁站。

(8)王老师通知我们明天早上8点集合。

“说”有好几个字义,分别是“用话来表达意思”、“解释”、“介绍”、“责备”等,每个字义搭配的对象不同,其中前三义的对象是事物,而“责备”义的对象是人。如:

(9)我狠狠地说了她一顿。

这时的“说”和“通知、告诉”不再属于同一个语义范畴。

超出同一范畴,违反搭配要求,就是用错了字义。留学生常在要表达“口头传递信息给某人”这个意思时,直接在“说”后加上某人。如:

(10)老师:玛丽,请你告诉安娜,让她来办公室一趟。

第二天一早,黄羊就去麦村高家,告诉杨露露,桃花已经说通了,叫高家定个时间。杨露露问明天行不行?黄羊说行。伯父关照过他,什么时候都行。第二天,高家和黄家都简便办事,草草地摆了两桌酒;但迎亲队伍倒是挺热闹的,打锣敲鼓,欢天喜地地去,欢天喜地来。高木骨瘦如柴,但人倒还清醒,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高木和桃花拜过堂,被扶进房里休息。来吃喜酒的都心知肚明,也不敢怎么闹,吃完酒就早早地告辞了。

*玛丽:好的老师,我说她。

要纠正误用,就要让词语回到正确的范畴。上句可以改为“好的老师,我跟她说。”

2.3.3近义词群的辨析

近义词群的辨析方法和近义词对一样,需指明它们在什么义项上是近义词,并指出它们的区别是什么。例如“粗心4—大意(dà·yi)7—马虎7”,在“疏忽、不细心”这个意思上基本同义,如:

(11)这孩子太马虎了,竟然把“11+3”看成了“1+3”。(√粗心,√大意)

“马虎”还有“草率、敷衍,不认真”的意思,“粗心、大意”没有这个意思,如:

(12)我让他打扫房间,他就随便扫几下,马虎对付过去。(*粗心,*大意)

最后还要指出,当“意”读yì时,“大意”是名词,就与“粗心、马虎”不属于同一范畴了,因此,必须注意“意”的读音。

2.3.4多向词群的辨析

多向词群里的混淆关系是多向的,其成员彼此之间可能都存在词义的混淆误用。

辨析多向词群时,最理想的情况是能找出一个核心词。核心词是与群内其他词都有词义联系的词,最好选择较常用、留学生较早接触的词。将核心词和其余各词分别比较,观察其异同,并描述其关系。

以“特别2—格外4—特殊4—尤其5”为例。我们选择二级词“特别”为核心词,它和“格外、尤其、特殊”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格外—特别—尤其—特殊”的关系

明白了各词之间词义上的关系后,再来判断下面几个句子中的“特别”可以用“格外、尤其、特殊”中的哪一个来代替,就会十分顺利。

(13)新娘今天特别漂亮。(√格外,√尤其,*特殊)

(14)我很喜欢吃川菜,特别是鱼香肉丝。(*格外,√尤其,*特殊)

(15)这张照片对我有着特别的意义。(*格外,*尤其,√特殊)

这个方法以简驭繁,辨析效果较好,其他类别的易混淆词群的辨析也可以采用,如“喜欢—爱—爱好”、“按照—根据—据”、“帮—帮助—帮忙”等,分别以“爱”、“根据”、“帮助”等词为核心,与其他各词分别比较,有提纲挈领之效。

有的易混淆词群成员间的混淆原因不尽相同,关系比较复杂,也不易归类,需要分别辨析。例如“进来1—最近2—近来5”,“近来—最近”是近义词,都有汉字“近”,区别在于适用范围不同;“进来—近来”有相同汉字“来”,“进—近”音同形近,但字义大不相同,因此“近来—进来”只是同音词,并非近义词。类似的词群还有“达成—达到—到达”、“消息—信息—信儿—信”等,各词之间混淆原因各不相同,均须分别辨析。

3 易混淆词群辨析工作带来的启示

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的存在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学者从汉语本身特点、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等角度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总结。在对易混淆词群进行辨析的过程中,我们也对学习者做过一些观察和调查,我们发现,从汉语学习的角度来说,汉字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也是导致易混淆词群大量存在的一个原因,因为汉字(语素)的缺失容易导致学习者认知图式的不完整。

认知心理学的“图式”(schema)概念是指人们用来组织知识的心理框架,它引导着人们的知觉、注意、理解和回忆,对人们获得、组织和利用信息有很大的影响。人们学习新知识时,要激活相关的图式,将新知识与已掌握的相关信息整合,才能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就语言学习而言,图式是语义记忆的一种结构。汉语母语者的汉语图式是“字(语素)—词—短语—小句—句子”,“字”是图式的基础部分,也是最关键的部分。“字”参与构词,其携带的字义(即语素义,包括本义、比喻义、转义、引申义等)决定着词义,同一个汉字(如“怕”)可能有好几个语素义,不同的汉字却可能有某个相同的语素义(如“不但2”的“但”和“不仅3”的“仅”语素义都是“只”,“挣5”和“赚6”都有语素义“用劳动换取钱”)。正是因为掌握了字义,汉语母语者才可以自由地调遣“字”,随意构拆,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词”。

而外国学习者的汉语图式是不完整的,这主要是由于整词教学法的影响。一般说来,为了方便、实用,汉语教材的生词表列出的都是词或语,如“唱歌、打车、开玩笑、不客气、干什么”等,而不是单个的字,教师一般也不会刻意拆词讲字义,因此,外国学习者所学的都是词义或短语义,他们的汉语图式直接由“词”开始。很多学习者不知道构词的“字”也有自己的意思,很多“字”其实也是“词”,可以单用,例如很多人学会了“唱歌”,却不会说“唱京剧”,而说成“唱歌京剧”,当被告知这样说是错误的,他们会不解地反问:“为什么?我们学的就是‘唱歌’。”

意识不到“字”的存在,不掌握字义,就做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已经学会“理解、原谅”,见到“谅解”仍不知何义。也不知道同一个字可能有不同的语素义,影响词义的是字的语素义而非字形。在遇到若干有相同汉字的词时,就觉得可能是近义词,想分辨却无从着手,这样,易混淆词就产生了。

在汉语教学的初期,整词教学法可帮助外国学习者较迅速地获得一定的交际能力,初步建立学习汉语的信心,但“字”这一根基的缺失,必将导致外国学习者的汉语图式不完整,使得其汉语词语学习后继乏力。

利用汉字字义来辨析易混淆词群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辨析只是“治标”,若要“治本”,则必须进行汉字(语素)教学,以加强外国学习者的汉字意识,筑牢汉语学习的基础。

汉语词语本身是具备汉字(语素)教学的条件的。苑春法和黄昌宁发现,由9 712个单字语素构成的43 097个二字词中,“语素在构词时意义绝大多数保持不变,少数变化情况也是有规律可循”。[15]李如龙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甲、乙两级共1 859个双音词的2 494个义项所做的分析研究表明,95.19%的词的词义与语素义有关。[16]可见,绝大多数词义与语素义密切相关,在进行词语教学时适当介绍字义,正是帮助学习者打好基础、构建完整的汉语图式的重要途径。可以想见,在教“唱歌”这样的词语时,让学生认识到“唱、歌”这两个字都“可以单用、有自己的意思”,再教他们说“唱京剧”(而不是“唱歌京剧”)要容易得多。

汉字(语素)教学切忌操之过急,用力过猛,以免引起学习者的厌倦和恐惧。初级阶段,应缓慢渗透、点滴积累,确立“字义决定词义”的意识即可。到了中高级阶段,学生掌握的词语多了,有些汉字构词多,反复出现,则可以不时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字的多义性,不要误以为一个字形只有一个字义。如学到“良好4”时,可以回忆“好1、好处2”,或与“写好、准备好”、“好吃1、好听1”的“好”做一比较,等等。温故而知新,适当的整理总结不但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也能教会他们从字义的角度来自主学习新词。

4 结语

易混淆词群的产生大都是几种原因的错综交织,将这些原因逐个分析,就发现有不少会指向汉字的形、音、义,辨析的过程一再昭示着汉字(语素)教学的重要性。字义分析固然有助于易混淆词群的辨析,但更重要的是,在外国学习者接触汉语之初,就要让他们认识到“字义决定词义”,从而重视汉字的学习。2021年新推出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规定了每一级别必须掌握的汉字,我们希望这一标准能有力地推动汉字(语素)教学。

注释:

① 词语后面下标的数字表示该词在《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中的等级,其中“7”表示属于高级,下同。

猜你喜欢

语素字义近义词
怎样辨析近义词
语素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找找近义词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查字典如何选择字义
绝和决
一把破扇引发的“憾”与“撼”
再谈语素
“语素”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