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2021-03-15尹显兰

民族文汇 2021年4期
关键词:策略探讨数学思维数学课堂

尹显兰

摘  要:数学本身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相关的数学知识。在新课改教育环境中,数学教学任务发生了变化,要求数学教师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继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课堂;数学思维;策略探讨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教育目标也不再局限于应试教育体制下对学生成绩的要求,而是更加重视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该给小学生提供更多机会,锻炼思维、逻辑,加强对小学生思维的引导,刺激小学生思维的发散,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继而实现通过数学课程教学发展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的方式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制订教学目标,策划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展示自己,也能基于自身的认知规律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的实效性。其次,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数学问题,审视整个课堂教学。小学生身心发展差异较大,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也不同,因此,教师站在学生角度审视数学课堂教学,还需要基于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分层次教学,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得到启发,并且能针对出现问题大胆质疑,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增強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应注重教学模式和手段的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吸引学生目光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等。同时,为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数学教师可以设置多样化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堂探究中自主感知数学知识,形成系统的思维过程,继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将学生在领悟知识时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很有帮助。拥有自主探究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提高数学成绩,而且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教学“乘法的简便运算”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询问家长每个月的收入、存款期限是多长时间、存款利息如何计算。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以自己的收入多少以及个人的存款利息为模板,具体计算出自己的工资在银行存钱会有多少利息,以及每个月要缴纳的税额。在这个步骤的计算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传达乘法的计算步骤。通过本金与利率相乘,获取本次取得的利息数目。通过以个人作为示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每人父母的存钱利息与纳税数目。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能够帮助学生加强乘法运算能力,并将所学知识有效地应用在生活中,一步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四、创造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思维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小学高段数学教师需要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引导学生思维。首先,需要由学校创造出一个大环境,重视校园文化交流,确保学习环境的健康稳定。其次,由教师创造出一个适合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环境,促使小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极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创造学习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高段数学教师需要将教学重点转向引导学生思维能力上,探究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好地展开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创设相对具体的教学情境,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小学生在可靠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从而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形成数学高效课堂。教师重视学生的思想引导,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作出贡献。

五、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思考

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熟练地将所学内容应用在生活中,数学同样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现有的认知基础以及生活经验上进行思考。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思考相关的数学知识时会更加容易,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就能够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引导学生进学习和理解。以在年、日、月的教学为例,学生们在学习这节课的知识前就已经对年、月、日的概念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讲解相关内容时进行适当的省略,将重点放在相对困难的内容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地描述时间、也可以教学生如何看懂日历等。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学习和思考这些知识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通过实践教学对数学分类、融合思想进行有效解释

在数学知识历史发展中,数学家本身将数学知识分为几何和算术两大类。但现代数学教材却将二者进行了融合处理,导致学生对相关数学理论的认知不够清晰。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分类思想,对算术和几何问题进行有效区分,以建立较为清晰的学习视野。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也可以保持数形结合思路,即用计算方式解决图形问题,用图形方式分析计算问题,以此使学生对知识转化做到更深刻清晰的认识,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多样化解题尝试。

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丰富的创造性因素潜于其中。因此,教师必须真正重视和钻研课程目标和教材,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教育作用,精心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寓创新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达到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小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侯书林.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78.

[2]吕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路径浅析[J].神州,2017(34):127.

[3]张晓翠.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青年时代,2016(8):261.

3076500338285

猜你喜欢

策略探讨数学思维数学课堂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思考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