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建模思想的研究

2021-03-15杨勇

民族文汇 2021年4期
关键词:建模思想策略探讨数学课堂

杨勇

摘  要:随着国家和社会大众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出,在初中数学中进行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建模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的广泛关注,根据研究结果,有效整合数学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同时也要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数学建模的理念,是中学数学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课堂;建模思想;策略探讨

进入初中阶段,数学课程教学的重点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认知数学等理论性的教学内容,逐步向代数、公式、几何等多种类应用型的数学教学内容转移。初中教师应该对建模思想在课堂教育过程中的渗透效果引起重视,对在课程教育中渗透建模思想应该坚持的原则进行分析,探究出科学有效地渗透策略。在研究数学建模思想时,应该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科学的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计划,从而帮助学生加强理解,进一步促使学生提高数学建模能力。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能够总结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从而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初中数学建模思想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育中,出现了对学生优质教育和对应试教育的质疑。在新课标中,要加强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理论相结合的能力,将生活中的问题灵活转变为数学问题,同时结合数学知识解生活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建立数学模型,连接数学和生活,提高数学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联系课堂和生活。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要把理论与生活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它既是对中学数学教学的挑战,也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向。

二、加强实践促进学生建模能力不断提高

在对学生进行深入数学建模思想展示之后,还需要从理论教学中脱离出来,加强数学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对数学建模实际体验,熟悉建模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建模能力。因此,在完成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应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建模思想构建对应的数学模型,实现问题的解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对学生及时进行点拨。因为刚开始实践时,学生难免会抓不住重点,或者一时难以找到突破口。教师及时点拨,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题思路,根据问题建模,这可以推动学生建模能力的快速形成。

三、创设建模小组,突出教学主体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概念,还要教授学生这一概念在数学建模上的应用,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而这也正是建模素养对我们学生最本质的要求。建模过程复杂抽象,先要确定参考变量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各种各样的数学知识得出数学结论,回歸实际进行检验评价得出实验结果;最后回答实际问题。从中可以看出数学建模步骤繁多,想要学生在课堂上建模会耗费大量时间,但若教师自主进行建模讲评题目无法突出教学主体,学生得不到实践的机会,所以教师可以创设建模小组,不仅能够缩短课堂教学时间,还能创设实践机会,突出教学主体,自行梳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数学建模素养的形成。

四、根据知识点创设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建模思想

不可否认的是数学这门学科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老师在给学生讲解数学点的时候,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事件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而且学生也会慢慢的喜欢上数学,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应当将数学和实际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这样还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建模兴趣。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其实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数学题,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创设一些问题情景,这样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数学这门学科的应用价值,学生的求职欲望也会大大的增加。

五、培养多向思维,拓展建模思路

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受固定教学方式影响,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思维上存在固定死板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解题效率,也不利于知识的灵活迁移。并且生活中许多数学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单向的思维模式无法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建模思维时,除了掌握正向思维外,还需要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在多种思维里灵活切换,冲破思维定式,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掘同一问题的多样解法,避免限制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六、组织合作探究,强化学生建模能力

合作探究是提高数学学习科学性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有助于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从而促进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数学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或创造建模合作实践探究的机遇,使学生建立能力得到足够的锻炼。例如,在学习《随机事件和概率》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展开合作探究,给学生设计或者由学生自行选择实践课题来开展活动。比如设计随机抓小球的活动,准备一个箱子和小球若干,在小球上标注数字,选取两个组员分别取小球,其他组员在旁记录球上的数字,再提出问题如两个组员选取的小球数字之和大于6的几率是多少?让学生通过表格记录来探究问题答案,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学生在建模情境中快速解决问题。

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并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觉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真正提高数学能力与学习数学的能力.数学应用与数学建模,其目的是要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会学生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创新,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进入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

参考文献:

[1]谢瑶谋.数学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46-147.

[2]游康生.基于建模思想的初中数学实践与反思[J].当代教研论丛,2019(09):74+79.

[3]刘君卉.基于初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实践教学[J].华夏教师,2019(22):39-40.

2221500511263

猜你喜欢

建模思想策略探讨数学课堂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思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初探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