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

2021-03-15杨燕子

民族文汇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策略探讨数学课堂

杨燕子

摘  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高效,那一定离不开一份精心准备的导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与导学案的优势,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跃数学课堂氛围,促进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从而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此外,教师需要细致地探究导学案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案导学;策略探讨

应用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流程为,课前引导学生认真预习,课中引发学生合作探讨,课下对此进行评价。所谓的导学案是指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立足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认知风格等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编写的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既可以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贯穿于数学教学始终,优化数学教学。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学案导学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堂讲解为学生创造发言以及表现的机会,而学生就可以通过发言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课堂的气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借助该模式,学生的思维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散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也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师要用心制作导学案。初中生应该善于使用导学案,并且在使用导学案后,实现自我的学习能力的重大提高和重大进步。初中数学教师为此使命感倍增。自己需要用心地制作出相关的导学案,能把更多的学习资源、学习养料、课程习题、知识点框架等等融入到导学案中,又能让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学习资源的浇灌。学生应该懂得:自己学习导学案的过程也就是自己梳理知识线索的过程。学生应该通过用心地完成导学案,对于课上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二)明确学生课堂学习目标。在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目标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合理有效的进行教学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且在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内容的有效讨论与总结,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需要在学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中,合理有效的进行教学策略的探究,帮助学生使用不同的学习资源,进行教材内容的理解学习。

(三)积极开展小组领学。一节课中的领学分为小领学和大领学。基础部分的领学称为小领学,要点部分的领学称为大领学,拓展延伸部分的领学也是小领学。课堂领学主要是激发每一位学生上台讲解的学习热情,要多给学生一些学习机会。课堂领学不能只是优等生展示的舞台,要多鼓励基础薄弱的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但是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用于学生领学的时间不可能很多,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导学案時,要掌握题目的数量,题目的数量不宜过多,要做到少而精。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点部分一般设计三个问题,并将问题分配到不同小组。在领学环节,从分配到同一个任务的小组中选出一组进行领学,剩下的同任务组进行补充,然后其他任务组进行点评,最后教师进行点评。领学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中最核心的环节。学生的独学、和学,都是为领学做准备的。要注意,在学生领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而且要关注下面的学生有没有认真看、认真听。

(四)利用学案组织小组合作,强调学生主体性。教师在导学案中设计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小组成员不仅要自己掌握知识,更要帮助组内其他成员掌握知识。小组合作也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互帮互助意识,让学生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让自我意识得到充分的体现。新课程目标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倡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积极对课堂模式进行创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

(五)初中数学教师要认认真真开辟出答疑解惑的渠道。学生每当遇到了数学问题,在百思不得其解后,其内心是很痛苦、很焦灼、很烦躁的,学生在解不出相应的问题后,也容易对自己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倦、反感和轻视。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学生相应的解答和帮助,让学生能够对于数学知识产生更加客观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开设相关的答疑电子邮箱,让学生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和难题直接传递给自己的教师,并且能得到教师的合理的、周密的、妥善的回答。

(六)小结提高,知识升华。就是将课堂小结设计成“问题式”。明代文学家谢榛曾经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这也充分说明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堂小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把课堂小结设计成如下问题:“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由学生独立思考后展示完成,教师可适时引导补充。这样设计,不仅是对课堂的二次回顾思考,又可以帮助学生简单的梳理总结和反思,还可以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七)教师引导,调控课堂学习节奏。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是单向传输知识,而是启发设疑、调控学习流程的“引导者”角色出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合作伙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要以导学案为蓝本进行课堂活动,但目的并不是要依据学习流程来固化学生的思维,而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设疑、探究等学习方法,去认识数学规律和建立学习模式,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学生只依据导学案的流程而没有自己的学习活动,又要避免过于强调学生的“学”而弱化了教师的“导”,教师要起到调控课堂学习节奏、激發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导学案是新课改的产物,在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联系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和实际的数学教学内容,精心地设计导学案,并将导学案应用到课前预习、课中讲解等阶段,使学生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实现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有效地理解数学内容,锻炼数学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涛.初中数学以“导学案”优化教学结构的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113.

[2]杨青春.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方法[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9):22.

3308501908210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策略探讨数学课堂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思考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学案导学”之我见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