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幼儿角色游戏水平的有效策略

2021-03-15杨晓利

民族文汇 2021年4期
关键词:角色游戏有效策略存在问题

杨晓利

摘  要:角色游戏是儿童通过使用替代的物品或工具、模仿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的动作、语言等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内容,因此深受幼儿喜爱。目前,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存在很多问题,失去了它本应在幼儿童年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文梳理出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大胆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提升了幼儿角色游戏水平。

关键词:角色游戏;存在问题;有效策略

一、角色游戏存在问题

(一)游戏时间没有保障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当因地制宜创设游戏条件,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开展多种游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主要表现在:(1)一日作息时间安排比较细密,为便于管理一日活动大都以集体活动形式来组织,比如统一组织幼儿洗手、喝水、如厕、吃点心等,活动中幼儿消极等待,造成时间隐形浪费,游戏时间被挤占掉了。(2)教师在开学前就加班加点地把区域全部布置出来,这期间倾注了老师很多心血,她们担心孩子在玩的时候材料会损坏,所以平时是舍不得让孩子玩的,只是遇到园里检查或有专家观摩才舍得让孩子玩。因此,一日活动中孩子游戏时间基本没有得到保障。

(二)游戏材料缺乏

孩子是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获得经验的。在角色游戏区里老师只是象征性的投放一些材料。材料种类相对单一,数量不充足,而且更换也不及时,有的班级甚至一年都没有变化,这样的材料根本不能满足孩子游戏的需要。比如,在娃娃家里,只有一两个娃娃、一些碗勺、一个锅和铲子还有几种常见的仿真蔬菜,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材料。游戏时孩子只能象征性的心不在焉地翻炒几下,导致游戏无法向高水平发展。

(三)游戏主题单一

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和体验的反映。在生活中幼儿通过观察或亲身体验虽然能够习得一些相关的生活经验,并运用到游戏中,但是这些经验往往是比较粗浅零散的,比如,在小医院游戏中,幼儿只是乐衷于简单的模仿医生打针,游戏到这儿就停滞不前无新的生发点。

(四)游戏被教师高控

为了便于游戏的管理和追求形式上的整齐划一,游戏时教师扮演着控制者的角色,即游戏主题、玩法、玩伴、规则等都由教师制定。教师为了孩子的游戏考虑的面面俱到,生怕有一丁点儿疏忽就会影响游戏开展。游戏中,教师更是过多对幼儿进行干涉,让幼儿的思维跟随教师走。比如,在“娃娃家”中,教师规定玩“给娃娃喂饭”的主题,如果幼儿偏离主题教师就会立刻冲上前去给予提醒:“娃娃肚子饿了,赶快给他喂饭”。教师的高控导致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表面上看幼儿似乎是在游戏,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游戏中的孩子眼神游离、漫无目地在摆弄手中的材料,这样的游戏是“假”游戏,它抑制了孩子的天性,束缚了孩子的手脚,达不到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的。

二、角色游戏组织有效策略

(一)作息时间大段安排、弹性管理。

充足的时间是游戏的基本保证。为保证孩子的游戏时间,我们把之前制定的时间跨度小、活动安排密的一日作息时间进行整合,实行大段安排,弹性管理。比如8:00—9:20为晨间活动(包括户外锻炼、早操、早点);9:20—11:20教学、游戏活动;11:20—2:30生活活动(包括午餐、散步、午睡)2:30--4:10游戏活动(包括游戏、午点)。调整后的作息时间,除生活活动全园要统一时间外,其余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孩子兴趣、活动需要等灵活地对预设活动进行有目的的调整。弹性作息给了教师规划活动的自主权,充分保证了游戏时间。

(二)材料整合自主选择。

1.空间规划材料。为了给幼儿自主游戏的机会,我们把每个楼层走廊、楼梯口、平台等地方进行整合,打造成“开放性社会区域”,场地、材料等资源实行共享。首先,把游戏所需要的情景类材料,如玩具架、收纳箱、隔断等进行分类、整合、统一摆放到固定的地方。

2.情境游戏材料。首先,发动全园孩子、家长、教师搜集生活中各种成品、半成品、废旧物品和自然材料;隨后,带领孩子一起筛选、清洗、分类而后放到统一的收纳箱里,并贴上标签和情景类材料放在一起。

游戏时,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主布置游戏场景、选择游戏材料,然后进行自主游戏。游戏时,教师做忠实的观察者、记录者,并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游戏材料适时地调整、增添,支持孩子在游戏中有深度地学习与思考。游戏结束,孩子们会有序地收拾、整理将材料送回原处。

(三)主题自定,开心游戏。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幼儿根据自身兴趣、需要和经验水平,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材料和伙伴,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游戏前,给幼儿10-15分钟的时间,制定游戏计划。首先,全班幼儿自愿分成两半,一半是“小主人”,另一半是“小客人”,下次游戏角色互换。所有的“小主人”自由结对组成合作小组,负责设计当天游戏并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制定出游戏计划,包括主题、玩法、规则等;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在集体面前进行“游戏发布”。发布会后,“小主人”开始分工合作,按照游戏计划布置场景、材料,准备迎接“小客人”来光顾自己的游戏区。与此同时“小客人”则根据“小主人”发布的游戏主题确定自己今天玩哪些游戏,先玩什么后玩什么等,并完成自己的游戏计划;接着“小客人”会选择太阳镜、纱巾、领带等物品把自己装扮的酷酷的,再拿着游戏计划单开始自由的穿梭在各个游戏场景中,每玩过一个游戏还要在计划书上面做个记号。游戏时,幼儿园到处是忙碌的幼儿,他们有的在超市购物、有的在医院看病、有的在美容院做护理……。每一个孩子看上去都有事情可做,他们不停地动手动脑专注地游戏,享受着个性自由的快乐。

(四)有效支持助推游戏

1.丰富经验。幼儿的游戏受生活经验的影响,为了推进幼儿的游戏,教师会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将各种经验渗透在参观、谈话、日常生活中,如外出参观超市时,引导幼儿观察超市的物品是如何分类摆放的,有哪些工作人员,他们是怎样工作的等。通过实地观察,幼儿获得了相关感性经验,并把这些经验运用到游戏中,让游戏主题不断丰富。

2.角色参与。游戏时,教师从旁观察,当游戏停滞或没有新的生发点时,教师可以角色身份参与,助推游戏向高水平发展。如:在“烧烤”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只有买卖的动作却没有买卖的实质。于是以顾客身份介入,“老板,羊肉串多少钱一串”?“一块钱”“我没有钱怎么办”?“对呀,我们忘准备钱了”“那现在可以怎么办”“我们可以自己设计钱放到银行,你可以到银行取钱”。说完,有几个感兴趣的孩子找来纸张、剪刀、画笔,开始自制钱币。教师的及时介入,让游戏主题变得更加真实、丰富。

3.随机点拔。教师可以根据观察到的现象适时给予随机指导,以保证游戏深入、有序开展。如:新开放的“肯德基”吸引了很多幼儿,由于“顾客”多秩序比较混乱,“售货员”大声喊着:“不要挤了”。显然,他的提醒并没有改变现状。老师悄悄走过去:“你们平时去肯德基里有这么乱吗”?“没有”?“为什么我们这里这么乱?想一想肯德基里除了有售货员还有谁负责维护秩序”?“保安”“对呀,你们这儿有保安吗”?“我爷爷就是保安,我来当保安”。一个男孩找来一块积木当做对讲机,马上进入角色:“请大家排排队,不要拥挤”。教师适时点拨既调动幼儿游戏积极性,又让游戏主题更加丰富,让游戏能够继续开展。

孩子的身心发展离不开游戏,自主游戏又使各种需要得到了满足,需要的满足又带来了快乐,快乐作为强化剂促进孩子去游戏,而只有真游戏才能够能够促进幼儿快乐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把“真”游戏还给孩子!

3336501908283

猜你喜欢

角色游戏有效策略存在问题
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优化的实践研究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