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分类分级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2021-03-14闵西鸿张淑燕

昭通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艺体英语课程分级

蔡 丹,闵西鸿,浦 妤,张淑燕,陈 剑

(昭通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自2015年教育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来,地方高校的办学思路逐渐向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方向转变,人才培养的重心也向应用型转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为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改革势在必行。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重要的通识课程之一,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基本工具。2007年9月,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认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1]。2020年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提出为满足学校、院系和学生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个性化的需求,把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级别,各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确定起始级别,自主选择教学目标[2]。昭通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在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办学思路指引下,自2019年9月开始实施分类分级教学改革,以服务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实施因类施教、因级施教,构建立体化的分类分级教学模式。

一、大学英语分类分级教学改革思路

昭通学院大学英语教学自升本以来一直采用自然班级授课方式。由于同一班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时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此外,大学英语课程没有结合各专业特点制定专门的教学大纲,而是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授课,课程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学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学校转型发展服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目标是紧贴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优化本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接行业和产业链,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建成具有区域性、协同性、创新性和示范性的高校[3]。根据这一目标,昭通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结合学校办学思路、办学定位,按照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将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尽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校转型发展服务。

二、大学英语分类分级教学改革措施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坚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要体现学校特色[2]。为构建适合昭通学院的分类分级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研室制定了《昭通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明确了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开展前期调研,充分了解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学生需求

为推动大学英语分类分级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大学英语教研室在全校1441 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中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全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相关调查。

1.问卷调查

问卷共发放1441 份,收回有效问卷1441 份。问卷主要调查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方法。

表1 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高考英语成绩调查结果

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英语水平差距明显。首先,高分数段(100 ≤分数≤150)人数较少,仅占31.1%,低分数段(分数<90)人数较多,占54.6%。其次,非艺体类专业和艺体类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艺体类高分段学生仅有1 人,绝大部分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低于90 分。

2.访谈情况

为详细了解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访谈从学习困难,教学方法、学习效果和分层教学期望值等几个方面开展。结果表明: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学生感觉困难的技能依次为口语、写作、听力和阅读;学生迫切希望提高的四项技能依次为口语、听力、写作和阅读;教学方法方面,学生希望教师能增加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和趣味性,认为大学英语课程需要改革和创新;学习效果方面,学生认为语言实践和应用能力都较弱,与专业学习脱节。大部分学生表示不会主动学习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依次是缺乏自控力、缺乏自主学习的方法、缺乏合适的英语学习资源;分类分级教学的期望值方面,学生对将来实行分类分级教学改革的愿望比较强烈,愿意选择适合自己级别的课程进行学习。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实施分类教学能满足非艺体类和艺体类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不同需求,更好地为各专业发展服务。实施分级教学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分类分级改革具体措施

1.明确分类分级标准,按照相近专业,就近原则分班

分类分级的依据主要参考学生入学时的高考英语成绩,根据不同的分数段把学生分为A、B、C、D 四个级别。

表2 大学英语分类分级标准

考虑到艺术和体育类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把所有学生分为两类,即非艺体类和艺体类。非艺体类学生再按照分数标准分为A,B,C 级,艺体类学生统一划为D 级。D 级分数达80 分或以上者,可自愿申请到B 级;D 级分数超过100 分以上者,可自愿申请到A 级学习。

2.分类分级管理,因材施教

各级别大学英语课程实施负责人制,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制定分级教学大纲。各级别教学大纲明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A、B、C 级使用同一教材,D 级使用符合艺术和体育类学生的教材。

3.改革评价方式,加大过程性考核占比

A、B、C 级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出勤等)、期中考核和读写说专项实践活动。终结性评价主要包括期末考核。平时成绩占学期成绩20%,期中考核占20%,读写说专项实践活动考核占10%,期末考核占50%。D 级实施《艺体类学生大学英语评价改革方案》,取消期末考核,全部采用过程性评价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出勤等,占20%)、期中考核(占20%)、读写说专项实践活动(占10%)和四次专项考核(占50%)。四次专项考核分为听、说、写和综合,考核内容尽量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设计,每个月开展一次。

4.增设拓展课程,强化学生语言能力发展

为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开设考研辅导、学习策略指导等方面的拓展课程。学生在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后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拓展课程进行学习,考核通过后可冲抵大学英语课程学分。

三、分级教学实施效果调查及分析

昭通学院大学英语分类分级教学改革自实施以来进展顺利,为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大学英语教研室于2021年5月对全校参加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2413 名学生进行了分类分级教学改革情况的问卷调查。

(一)改革实施效果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53.92%的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评价为非常满意,38.83%的学生比较满意;35.89%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程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58.27%的学生认为能基本满足;在分级教学划分依据方面,17.9%的学生认为非常合理,42.35%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认为不合理的仅占3.98%;对学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分级教学的满意度方面,20.64%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41.69%的学生比较满意。这些数据可看出,学生对实施大学英语分类分级教学改革非常认可,对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满意度较高。但学生在调查中也对分级教学、课程设置、考核方式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主要表现在:希望通过增加入学分级考试使分级标准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希望课程内容能够更加丰富多样,特别是补充针对四、六级考试的教学内容;希望任课老师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增减教学内容;学生对课程考核的公平性和客观性也提出各自的意见,希望能够兼顾公平和学生个体差异;同时,部分学生还对考核方式的多样性提出建议,希望增加口语考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实施效果分析

为进一步检验分类分级教学改革效果,大学英语教研室对近三年的四、六级过关率进行了统计和比较。

表3 大学英语四、六级过关率情况

从上表可看出,自实施分级教学改革以来,昭通学院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率横向比较虽然不具有优势,但纵向比较有了明显提升。四级过级率近三年增长了10.36 个百分点,六级过级率也增长了9.95 个百分点。从各级别过级情况看,A级首次过级率能达到70%以上,B 级能达到10%以上,D 级学生虽然过级率偏低,但课程考核通过率大大提高。

问卷调查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率表明实施分类、分级教学改革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有明显效果。学生对分类分级教学改革整体满意度较高,愿意积极参与各级别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强、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分级教学给他们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完成大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后,可以向提高和更高要求努力,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三级目标要求。此外,通过分类分级,教师能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上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过程更易操作,目标更容易达成。

四、昭通学院大学英语分类分级教学改革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昭通学院大学英语分类分级教学改革取得一定实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分级标准简单化,不能完全保证分级分班的绝对公平和合理。仅采用高考英语成绩作为分级的唯一标准,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因此会出现少数学生没能分到对应班级的现象。同时,为尽量满足相同专业和相近专业分班原则,同级别班级之间学生水平差异明显,导致同级别教学不能达到完全的统一。其次,改革方案中虽然允许学生在不同级别之间实行滚动选择,但由于课程时间冲突,不能保证学生能自由选择到其他级别班级学习;第三,课程评价方式没有分级,导致同一自然班级的学生高水平学生的学期成绩可能会低于低水平学生的学期成绩,存在评价方式不合理的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大学英语教研室在原来的改革方案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第一,非艺体类学生分级增设入学考试。为保证分级的公平合理,分级标准由高考英语成绩和入学考试组成,各占50%。分级前所有非艺体类学生需参加英语水平入学测试,测试成绩作为分级的部分参考依据。第二,各级别之间的课程时间独立设置,确保有能力的学生能向高级别班级滚动选择。第三,进一步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各级别评价方式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分级,确保对各级别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第四,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建立大学英语免修机制。为有能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拓展课程的机会,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五、结语

应用型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必须适应学校转型思路的转变,以培养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增强课程的实用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而英语能力的培养要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发展[4]。昭通学院大学英语分类分级教学改革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年来,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率逐年上升,学生参加各类英语竞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次,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非艺体类学生逐渐由“被学”转为“要学”,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艺体类评价方式改革取消了期末考试,结合专业特点制定过程性评价内容,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提升了英语应用能力。第三,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特别是通过读写说专项实践活动强化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当然,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问题在所难免。昭通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用,服务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艺体英语课程分级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素描作品选登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高中艺体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思路探讨
如何深化艺体教育创办特色学校
星湾学校:艺体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