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创作的美学价值
2021-03-14王丽琼
【摘要】儿童文学是我国文学、文化领域不可获缺的角色。它为丰富广大儿童的阅读体验、积累儿童的文学素养做出了卓著贡献。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不可忽视的是其美学价值。重视儿童文学创作的美,并分析美,对挖掘各类作品的教育价值很有意义。本文中,笔者对杨红樱与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了比较,从探讨他们的美学价值出发,进而拓展人们对其作品的欣赏角度。
【关键词】儿童文学;美学价值;杨红樱;曹文轩
【中图分类号】I10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4-196-03
【本文著录格式】王丽琼.儿童文学创作的美学价值——杨红樱与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的比较[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4):196-198.
儿童文学以儿童为作品内容主体,通过儿童的视角展现生活中的千姿百态[1]。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少年儿童的心理历程、成长经过、趣味故事等都更能为儿童带来共鸣感,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叙事格调,乃至于其作品中的美学因素都能成为儿童爱上阅读的理由,对他们的成长起到关键的启发性作用。以下是笔者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两位儿童文学作家,即杨红樱和曹文轩的作品所进行的美学价值比较。
一、关于杨红樱与曹文轩
杨红樱是四川成都人,儿童文学作家。她的经典作品有《男生日记》《女生日记》《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等,其中《女生日记》的部分章节被选进小学语文试验教材,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海峡两岸童话一等奖”荣誉,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
曹文轩是江苏盐城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他的经典作品有《根鸟》《草房子》《青铜葵花》《蜻蜓眼》《山羊不吃天堂草》等,是中国首位荣获“国际安徒生奖”的作家。
杨红樱与曹文轩大致属于同时期作家,都深受儿童读者喜爱,所创作作品都有广泛的阅读性[2]。相对比而言,由于整体作品的内容环境背景不同,加上作者的创作风格、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差别,使人们看到的两位作家的儿童文学作品在美学价值上也呈现出一些异同点。
二、杨红樱与曹文轩作品中的美学相通之处
(一)歌颂人物心灵的美好
两位儿童作家都在各自作品中凸显了主人公们的美好心灵。他们求真、求善,对伙伴、动物、自然都抱有纯真的态度,让读者跟着他们心灵的脚步也一起收获了很多体悟。
如,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中,神秘的女老师蜜儿为同学们上了“美丽的一课”。这堂课不同于以往的讲授之处在于,它是在大自然中进行的:“蜜儿走在前面,一只手拿着那把紫色的伞,一只手提着她的一双鞋,赤脚走在田埂上。走在后面的男生女生,也都手上提着一双鞋,赤脚走在田埂上……”在这节课上,师生不再像师生的关系,更像朋友,他们一起摸螃蟹、采雏菊花,一起看天边的晚霞。而平时严肃、严厉的龙校长跟过来后,也情不自禁融入了“课堂”,在大家纯粹、干净的心灵美之下、自然美之中彻底沉浸了。在这美丽的一课中,一切都是美的:老师美、学生美、校长美、大自然美、农家炊烟美。读者在这一众美好中,则读到了心灵美。
杨红樱最早是一个小学老师,从一个小学老师成长为一个儿童文学的著名作家,因为她本身从事儿童的教育工作,在工作与生活中与儿童大量的打交道,熟悉儿童的生活与心理,因此她在创作中关注儿童的生活与心灵成长,呼喚儿童打开自己的天性,保持自然的本真,她在小说中建立起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桥梁,她的创作理念是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她的马小跳系列是目前为止最为畅销的儿童文学图书,创下了1949年以来儿童文学图书的最高销量。
曹文轩的《根鸟》中,故事一开始就让人们看到了主人公少年根鸟的心灵之美。第一章的“菊坡”中,少年根鸟带着对独自打猎的兴奋感走出菊坡,面对众人的惊奇、疑惑和善意的嘲笑,他采取的是不理睬的态度,十分符合他的少年心态。但是在林子里寻了一天无果后,他开始对打猎产生了倦怠,而一只白鹰打破了一切。白鹰一路牵引、跟随根鸟,让他最后做出了开枪射击的决定,但这看似决绝的画面却出现了反转,“望着岩石上的鹰:它既像一堆水沫,又像一块被风鼓动着的白布。他忽然觉得心里有点难过……”是的,少年后悔了,他对白鹰的陨落产生了悲悯之情,而这也是后面一切故事的起源。由于这一份心灵的美好、真切,少年根鸟会在梦的驱使下,去追寻,去成长,去经历一切奇幻。
(二)歌颂人物行为的美好
两位作家都很擅长写故事,在故事中融入对主人公行为的描写。虽然情节大不相同,但是都能让读者看到和发现各个人物的行为美。
如,杨红樱的《女生日记》中,有一篇写到了舒老师给同学们的试卷打分问题。舒老师把一贯的判分原则改变了,不再用具体的分数,而用ABCD代替,这让同学们产生不解,有人问他是不是和国外学的,他却说:“我倒没想过要学外国,只是我偶尔听说班上有同学没考到100分,回家就要挨打,扣多少分,打多少下,我就想我不打分数,改打等级,是不是可以避免某些同学的皮肉之苦呢?”舒老师的话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小读者们也看到了舒老师身上的人性闪光点,对他的行为充满敬意。在杨红樱的作品中,处处可见这样充满善意的行为,让儿童读者们一边在作品故事中过渡自我的成长经历,一边学会以行为美回报生活。
曹文轩的《草房子》中,也一样处处可见美好行为。有一章写到秃鹤这个小孩,他和他周围的人都是秃顶,但是直到小学三年级之前,他都不以为意。上三年级后,一次和丁四的冲突让他“不再快活了”,甚至不想去上学了。而他的父亲看出了孩子的心事,决定用生姜帮他擦头生发。此后,秃鹤的班级教室里就总是一股生姜味,全班同学都会嗅来嗅去找气味来源。秃鹤则假装上厕所,实际却是“他跑到了河边,用手抠了一把烂泥,涂在了头上,然后再用清水洗去,这样反复地进行了几次,直到自己认为已经完全洗去生姜味之后,才走回教室。”这一故事中,秃鹤和同学们都是善良的,没有采取激烈的方式对待问题,更多的是单纯的打趣和默默地承受。秃鹤用泥水洗头的画面,则不禁让读者对这个单纯的小孩产生怜悯,替他感到心酸。
曹文轩小说延续了“现代抒情小说”的优秀传统,他小说的语言有着古典小说的风格,传承了如《红楼梦》等小说的意境之美和审美趣味,有着沈从文、汪曾祺写作的恬淡与自然,甚至可以说曹文轩的小说也吸收了国外的如契诃夫等人的格调与散文化笔法。
三、杨红樱与曹文轩作品中的美学不同之处
(一)语言美的不同
汉语言的不同排列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文学美感[3]。在杨红樱的作品中,语言更倾向于简洁、直接[4]。这要归因于作者的作品定位。杨红樱的创作是一定程度上与商业性结合[5],其语言风格会更偏重于生活化,尽量贴近于小读者的说话风格,让他们在读得懂的基础上,对情节产生喜爱之情。如,在“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故事中,写马小跳请张达、毛超、唐飞吃羊肉串,作者就直接以一个学生的笔法来写事情的前因后果,对语言不加修饰,当小读者来阅读时,看到标题“羊肉串白请了”,就会被激发起生活认同感,还会觉得饶有趣味。曹文轩的作品语言则更耐人寻味,笔法更细腻,可以让读者反复思量和咀嚼[6]。与杨红樱的直观儿童视角相比,曹文轩的语言更像是一个成年人在回忆童年,思绪绵绵,娓娓道来。如,作者在《青铜葵花》中写葵花来到青铜家后两人的交流“如水过平地一般流畅”“阳光明亮,空旷的田野上,青铜带着葵花在挖野菜,他们走过了一条田埂又一条田埂。有时,他们会在田埂上坐一会儿,或躺一会儿……”这段用语就十分细腻,不会平铺直叙地说:青铜和葵花很要好,交流很默契。因此,曹文轩的作品语言更值得揣摩,文学美感更强。
(二)意境美的不同
文学作品中的意境主要是通过意象来创造的,即作品中承载着作者感情的各类环境事物。相比之下,杨红樱的作品在意境美体现上要稍逊曹文轩一筹。杨红樱作品的直观风格、儿童笔触,让其构设的故事背景的亲切感上较强,但是缺少一些美感。如,在杨红樱的《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这部作品中,就很少有环境描写,即便写肥猫等几个“坏小子”邀请米兰老师做自己老师的情节是发生在肯德基店内,读者却几乎找不到几句对肯德基环境的描写,而仅以主人公们的对话推动故事发展。曹文轩的作品则重视环境描写,常用对环境的细致描写来刻画人物内心,让作品中的意境与情节相映成趣,互为衬托。如,作者在《草房子》中写秃鹤村子中那些秃顶时,写道:“那些秃顶在枫树下,微微泛着红光,遇到枫叶密集,偶尔有些空隙,那边有人走过时,就会一闪一闪地,像沙地里的瓷片。”枫树荫和阳光共同作用在秃顶之上,让读者眼前一下就出现了画面,那瓷片一样的红光不禁令人发笑[7],但细细读来,也会让人产生心酸,更为后面秃鹤的行为做了铺垫。
(三)境界美的不同
文学作品的境界美主要是指其思想深度。杨红樱的作品虽然语言直白,但是也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如,在“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的《贪玩老爸》中,有一章写老爸帮儿子写作业,帮写前,老爸一直在等儿子和自己玩,但儿子的作业太多,怎么也写不完。老爸疑惑,因为在他的年代是没有这么多作业的,但他依然是优秀的。这个故事就在侧面中反映了当下学生学业压力问题。曹文轩的作品表达思想要更隐晦,境界更高些。如,作者在《青铜葵花》“老槐树”这一章就写了干校人来大麦地劳动,而当地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很隐晦地表现出了城里人、乡下人的落差感,他们是两路人[8]。
曹文轩小说的层次感与境界之美,在他的小说《红瓦》中也屡有体现,后来很多评论家将曹文轩归为新古典主义小说家,很大程度来源于《红瓦》小说的成功,《红瓦》是曹文轩第一次尝试将古典的悲悯精神融入到小说的创作之中,在后来一系列的小说如《草房子》《细米》《根鸟》中,这种古典的悲悯意识不断被强化,曹文轩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风格。
(四)趣味美的不同
杨红樱作品多以城市儿童的班级生活为写作背景,其情节也大多围绕孩子们的校园生活、青春期成长等话题。所以,其作品的趣味美在于发现少男少女成长中的趣事上面。如,《男生日记》《女生日记》《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等都是这样的特点。曹文轩的作品则多以乡土、自然为写作背景,那些主人公们都成长在其中,其生活趣味范围更广,并不限于班级、课堂。如《根鸟》中主人公以梦为马的奇幻之旅;《草房子》中桑桑给小鸽子安家;《山羊不吃天堂草》中年少的明子与黑罐、“三和尚”师傅一起漂泊;等。所以,曹文轩的作品对趣味美的展现要更广泛[9]。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杨红樱与曹文轩的作品在美學价值方面都有可挖掘之处,但论及美学高度,曹文轩作品要略胜一筹。
参考文献:
[1]崔昕平. 诗意,现实与幻想——儿童文学阅读的多重审美[J]. 中国儿童文学,2020(4):40-42.
[2]谢千惠. 儿童审美能力:来自儿童文学《小屁孩日记》的启发[J]. 教育观察,2019(38):118-121.
[3]李利芳. 作为评价尺度的儿童文学人物形象塑造[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24-130.
[4]周晓云. 关于儿童文学教育与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5):102-103.
[5]赵云芬. 论曹文轩小说中的色彩美[J]. 中学语文,2020(3):41-43.
[6]张燕玲. 探析中国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及其发展[J]. 东京文学,2019(11):248-249.
[7]高胜寒. 安房直子与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中教育性的共同点分析[J].芒种. 2021(6):191-193.
[8]党秋月.理想·人性·田园——论曹文轩“纯美”儿童小说的主题[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41-46.
[9]邓映辉.论曹文轩儿童小说的叙事策略[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1):146-148.
作者简介:王丽琼(1983-),女,山西汾阳,讲师,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303650190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