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用户的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建设方法研究
2021-03-14秦新华
【摘要】随着我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博物馆作为社会公众教育、科学研究和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场所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博物馆数字资源数量急剧增长,且多元异构,存储分散,给博物馆用户获取知识服务带来困难和挑战。本文通过充分分析博物馆馆内专业用户的业务需求和馆外普通用户的公众需求,建立面向用户的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需求分析体系,结合国内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建设的经验,提出面向用户的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建设的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博物馆;博物馆用户;藏品数字资源建设方法;用户需求分析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4-208-03
【本文著录格式】秦新华.面向用户的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建设方法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4):208-210.
引言
博物馆数字资源数量急剧增长,且多元异构,存储分散,给博物馆用户获取知识服务带来困难和挑战。如何满足不同用户对藏品数字资源的需求是博物馆建设藏品数字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现有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模式在数据“采存管用”的流程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在满足用户知识检索需求方面还需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用户需求层次分析模式在知识发现、知识供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恰恰可以弥补与改善目前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在这些方面的欠缺与不足,为数字资源服务用户的实现提供方向和路径。本文基于用户需求层次分析体系的研究提出藏品数字资源的建设方法和框架,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服务的有效开展依赖于用户层次分析体系的研究,以构建基于用户层次分析法的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服务为导向,重点探讨基于用户需求细化分析的藏品数字资源的建设方法,以实现针对不同用户预设专门应用场景进行数字资源的采集与组织。
一、 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建设理论基础
(一)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概述
目前,博物馆领域尚未对“博物馆数字资源”的概念做明确定义。我国的博物馆数字化资产管理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兴起,在国内学术最早介绍数字博物馆的,是甄朔南先生的《正在兴起的数字化博物馆》一文。博物馆数据资源按照主题域可以划分为文物、展览、观众、楼宇、设备、资产等,在主题域之下又可以划分为更多的数据库。从博物馆实际业务角度出发,博物馆数字资源指的是博物馆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对以藏品为核心的相关资源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和加工而形成的数字内容体系[1]。
(二)国内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建设研究现状
目前,尚缺乏针对博物馆藏品数据资源建设的标准,学术研究成果涉及数字资源管理整合及建设的大多数是从资源建设角度出发去研究和论述。杨超、李兰从技术角度和业务角度出发,提出了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方法,即面向博物馆业务的数据搭建整合平台,系统功能架构如图1,提供博物馆业务数据服务软总线,满足博物馆在资源采集、编目存储、审核发布、检索利用、资源整合及数据安全等方面日益迫切的需求,破解海量数字资源无序管理和难以检索等难题[2]。刘绍南为了提高数字博物馆的资源组织水平和效率,将本体引入到博物馆,并给出了数字博物馆本体应用的总体思路[3]。李慧从技术视角提出了博物馆知识库的构建方法,旨在实现博物馆知识的共享和重用,并实现了 B/S 架构的博物馆知识库系统[4]。陈明基介绍了数字博物馆网格如何利用本体来实现分布异构博物馆标本资源的整合,以及如何通过本体实现资源的检索及浏览等[5]。章维亚等以藏品为中心构建了知识化结构模型,构建了博物馆领域本体,通过资源的进一步关联与揭示提升博物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6]。
二、面向用户的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建设方法
(一)方法框架
本文针对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建设,提出了面向用户的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方法框架。首先,博物馆数字资源的建设要从多用户、多应用场景的具体需求出发,根据应用内容确定需要的数字资源;其次,对确定的数据进行获取、提炼、集成,通过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用户信息”“文物基本信息”“3D模型”等多个既定数据标签,以实现对数据内容的精确存储、便捷检索;再次,由于前端应用的复杂、多样性,需要建设不同维度的数据资源进行支撑。最后,根据需求场景打造数据库共享体系,以PC端和移动端作为应用载体,在组织信息过程中对信息资源本身属性分类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细分化处理、整合,构建信息资源的分类浏览结构,并按照个性化的服务流程和业务逻辑将分散的资源灵活组织起来重组为新的资源,实现用户、场景、应用、数据之间的联通。
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建设框架(图2)自下而上主要分为数字资源采集、数据支撑平台搭建、数据分析、数据服务整合、应用场景创建、数据库管控机制建设六个模块。形成以应用场景驱动资源建设,以藏品资源建设支撑应用场景的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闭环体系,有效提升博物馆数字资源利用率,助力博物馆的智慧化进程。
数据采集: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采集主要分为按用户需求采集和随机采集两种方式。按用户需求采集需先对应用场景进行分析,明确该场景对数据的要求,以此为标准,有目的、高质量的进行数字资源采集、建设。
支撑平台: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计算系统、分布式数据库、数据仓库等技术手段,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对数据进行编目,为藏品数字资源从采集到使用搭建起平台保障体系。
数据分析:采集到的藏品数字资源经分析整理,以标签化的形式进行精确存储,提升数字资源的呈现质量,保证用户能够根据需求及時检索到有效的信息。数据标签包括用户信息、文物基本信息、保存现状、展陈/修复记录、论文/研究记录、珍贵影像资料/修复纪实视频等。
数据服务:藏品数字资源经分析整理后,以应用场景为基础进行服务整合,将标签化的数字资源按照不同的服务内容,形成多样化的数字资源库,通过数据共享,消除各业务系统间存在的“烟囱效应”,打通博物馆面向文物保护、馆务管理、公众服务等多个场景的数据联系,达到一套数据库应用场景全覆盖的效果。
应用场景:数字资源库主要面向馆内用户和馆外用户提供数据支持,馆内用户属于B端用户,应用场景在于实现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合理利用,提高博物馆内部管理精细化、业务发展科学化,针对日常工作建立必要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数据库管控:随着用户个性化、按需业务需求的增多,庞大的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需要建设合理的数字资产管控体系,以方便藏品数字资源的储存、组织、修改和再利用。数字资产管控体系从资源采集、资源组织、资源存储、资源整合、资源服务五个层面来建设,确保数字资产的高效利用。
通过这六个模块,形成多用户、多场景需求驱动的数字资源建设框架,达到更精准的数据采集要求。通过整合数字资源采集、数据支撑平台搭建、数据分析和数据服务这四个模块,形成智能化的数据库管控,创建出面向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应用场景。通过面向用户的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建设流程创建标准化的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体系,统一数字资产管理手段,围绕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从B端、C端应用出发,解决用户痛点,满足不同用户角色对博物馆数字资源需求。
(二)技术路线
本文提出面向用户的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方法,该方法首先以用户应用场景需求为导向,针对博物馆所面向不同用户的特点以及不同典型应用场景来进行藏品数字资源建设的需求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数字资源建设细化要求,其次,根据藏品数字资源细化建设要求进行数字资源采集、存储、检索、访问等数字资源组织与加工,分别构建数字资源库,来满足博物馆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需求,使得藏品数字资源支撑博物馆各环节的业务应用。
(三)面向用户的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需求细化分析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公众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是践行社会教育的最佳场所,是体现国家和地区文化软实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集成的不断出现,传统博物馆正在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智慧化转变。在实现博物馆智慧化的进程中,博物馆藏品核心数字资源建设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应该深入挖掘数字资源中那些有较大价值的数据,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数据整合为手段,以提升体验为
在研究用户信息需求时,首先不能忽视对用户作为信息需求主体的研究。用户是个含义非常广泛的概念,在信息领域,用户通常指那些接受信息服务的人类个体或群体[7]。对博物馆用户分析,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功能需求层面、服务需求层面和交互需求层面。功能需求主要包括简单检索、专业检索、社交等;服务需求主要包括推荐、教育、位置等;交互需求主要包括版式设定、展示方式等[8]。具体来看,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主要服务对象为博物馆中的人(包括现场观众和线上观众、博物馆工作者,以及相关机构和管理部门),以理解为馆内用户和馆外用户,即B(Business)端和C(Consumer、Client)端,B端主要满足用户的工作需求,C端则重在体现参与感[9]。藏品数字资源的建设内容、展示形式、技术路线等关键性选择都建立在对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虽然不同用户对数字资源的应用场景不同,但都离不开服务对象和使用方式这两条需求主线。
B端应用主要满足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需求,实现主要业务流程的无纸化、移动化,人、事、物管理实现实时化、可视化,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各业务系统的融合。
C端应用主要为观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应用资源,包括特殊人群,满足观众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参与体验感,开展基于公众研究的个性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利用媒体新技术创新信息服务模式。
三、案例研究——针对展览策展人的藏品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
(一)展览策展人需求分析
同类藏品的相关基础信息,即藏品本体状况、藏品研究、藏品保护进展、藏品展览外借等信息的有效记录和管理。
2.多媒体资料的采集和分类管理,音影展示数据、数字展示数据、VR数据。
3.某一类型展览相关的藏品信息,一般有艺术类、历史类、自然类、标本类等。
4.对馆藏文物进行展示,有针对性的向公众传递更多文物及考古信息。
5.展示环节应尽量考虑展品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系统性知识体系。
(二)藏品数字资源应用场景描述
1.藏品信息管理包括对文物本体属性以及相关多媒体资料的采集和管理,还有结合文物出入库、账务、科研、陈列展览、保护和研究等相关业务信息的管理。
2.多媒體数据可为交互式导览、虚拟展览、多媒体发布终端、图录制作等业务提供信息化数据支撑。
3.藏品数字资源云端数据库。
4.全息投影还原考古现场,让观众加深对文物的理解,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博物馆建设或文创工作。
5.构建通用文物知识图谱。
(三)面向展览策展人的藏品数字资源建设
博物馆靠展览“开口说话”。博物馆展览策展人在设计展示内容、展陈方案、营销策划方案时,需要经常对藏品数字资源进行检索和引用,同时,展示方案的实现需要加工大量生动、真实的数字内容,并且需要建立起不同展品之间的关系,形成系统性知识体系,以提升参观人员的综合观览体验。
充分分析展览策展人需求,明确需要采集的藏品数字资源,依托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进行有效的服务整合,建立满足策展人实际需要的藏品基础数据库、展陈数据库,然后通过定制化页面为用户提供语义检索、精确检索功能,有力支持虚拟展览、交互式导览、全息投影等应用场景创建,帮助策展人高质量的完成展览项目。
四、结论
本文基于用户需求层次分析法的研究,提出了面向用户的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建设方法和框架。框架分为数字资源采集、数据支撑平台搭建、数据清洗/分析、数据服务整合、应用场景创建、数据库管控机制建设六个模块,形成以应用场景驱动资源建设,以资源建设支撑应用场景的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闭环体系,有效提升博物馆数字资源利用率,助力博物馆的智慧化进程。本文重点探讨基于用户需求细化分析的藏品数字资源的建设方法和框架,侧重于理论方法的研究,在资源建设实际操作方面还存在不足,未来将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马自树.论博物馆资源[J].中国博物馆,2001(4):2-5.
[2]杨超,李兰.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中数据的管理——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例[J].博物馆管理,2020(4):18-25.
[3]刘绍南,王升.数字博物馆中知识本体的构建技术研究[J].中原文物,2012(6):99-102.
[4]李慧,万静,任雪原.基于本体的博物馆知识库构建方法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1(12):38-41.
[5]陈明基.基于本体的数字博物馆网格门户[J].微计算机信息,2008(6):109-110,165.
[6]章维亚,杨世瀚.博物馆领域本体工程的实践[J].现代信息科技,2019(17):1-4,8.
[7]郑继来.网络环境下基于用户信息需求的信息资源配置研究综述[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1(3):89-94.
[8]李 健.基于用户分析的国家图书馆微博服务研究[J].情报探索,2017(3):90.
[9]百度文库:博物馆智慧运营管理
作者简介:秦新华(1982-),女,山西临县,大学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藏品数字资源建设方法。
365350190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