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古诗教学渗透美育的策略研究

2021-03-14潘靓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美育渗透古诗教学核心素养

【摘要】在强调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古诗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绝佳素材。而在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还可以提升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综合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此,文章将探讨核心素养下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

【关键词】古诗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美育渗透

作者简介:潘靓(1996.3—),女,重庆三峡学院,研究生在读。

一、前言

近年来,国家对美育越来越重视。作为小学教师,更需要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渗透。而语文作为小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有着十足的文学魅力和丰富的情感,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综合能力,还影响着学生后续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美育,为学生种下美的种子。鉴于此,文章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美育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二、小学古诗教学渗透美育的重要性

受小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小学阶段的美育难以通过无载体的形式集中和单独开展。

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古诗不仅包含识字等基础知识,还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都有语言简洁而精练、含义丰富、意境深厚等特点,文字优美而艺术感十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对古诗加以有效利用,对学生进行精神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古诗的美,那么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进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1]。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古诗教学美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审美兴趣的激发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教学的实质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还在于通过教学唤醒和鼓舞学生。因此,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在面对记忆力、模仿力强但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小学生时,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利用相对晦涩难懂的诗词有效开展古诗教学并有效渗透美育。这需要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设计时,整体把握学情,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不仅要注重与古诗相关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审美兴趣的培养。导入环节是学生古诗审美体验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巧设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主动融入古诗,感受古诗中的美。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古诗教学的导入环节不够重视,仅仅是以读诗题和介绍作者背景平铺直叙草草了事。如此枯燥的导入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以及审美的认知兴趣。这也导致了学生掌握知识效率低、美育无法充分渗透。

(二)弱化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

要想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有效渗透美育,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美学的角度来学习古诗,深刻解读古诗,感受其独有的意境,从而充分感悟古诗的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并完善自己独有的、有关美的意识与价值观,同时,学生自身感受美的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2]。众所周知,部编版教材所选的古诗都蕴含着丰富的美。但实际上,部分教师把教学目标放在学生对古诗的识记与默写上,采用的教学方式大都比较单一—先介绍古诗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再带领大家朗诵古诗并逐句讲解。这样的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对美的感知。

(三)弱化鉴赏美的教学方式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有着古典的美,小到映入眼帘的每个形象、每个细枝末节、每个所绘场景,大到整首诗都有着近乎完美的艺术形式。但对具有低认知水平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段学生而言,如果缺乏欣赏能力,古诗学习就会变为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来自古人的“残羹冷炙”。他们感受到的仅仅是靠着教师对古诗进行肢解得到的字、词、句的翻译,这些翻译使他们对古诗的理解支离破碎、情趣全无[3]。鉴于此,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用美的眼光赏析古诗。但就目前的古诗教学活动而言,部分教师弱化了古诗鉴赏的环节,以至于古诗学习中见景不见人、见人不见景、景与人貌合神离等现象屡见不鲜。例如,部分教师在古诗教学时过分抠诗词字眼而轻视了对古诗的整体感悟,他们在教学时把重心放在对一个个“必考词义”“必考句意”以及古诗的中心思想的分析上。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意境分析时,部分教师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强行记忆应试技巧—句子+什么写法+叙述(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评价。这种教学方式割裂了学生对诗词进行整体的感悟,极大地破坏了整个课堂的美感,不利于提升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四)缺乏对学生创造美的训练

名师魏书生曾说,课要上得有趣,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也是一种办法。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持续且潜移默化的审美启迪、示范和熏陶来培养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丰富的想象将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幻化出完美的形象,通过想象来进行自主创作,以此丰富古诗的外延[4]。创造美是赏析古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美育最高级别的要求,过程完成难度较大,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然而,就目前的课堂而言,由于课时紧凑,教师基本上都是按照重点字词、语句、表达情感依次提问讲解,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一节课下来也只做到了知诗意,即知道作者思想感情,但对于这首诗却缺少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创意表达。此外,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基本是背诵或默写该古诗。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优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未得到体现。这种教學方式没有对学生进行关于美的创造性训练,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究空间,这也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佳。

四、美育有效渗透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策略

(一)优化导入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据调查,教材中的古诗类型有:写景、咏物、哲理、田园、思乡、送别、爱国、童趣、边塞等。这些古诗涵盖了思乡、爱国、童趣等情感,承载着作者的个性风格和生活阅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美的氛围。作为新课的开端和教学基调,导入环节是学生接触古诗的第一环节。如果教师能优化导入环节,把自己的教学艺术美与古诗内容相结合,运用绘声绘色、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形式将学生引入古诗教学课堂,注重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就能以此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墨梅》一诗时,可以先播放一段梅花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梅花的外在美,再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关于梅花的诗句,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接着,教师再用“为什么诗人都对梅花情有独钟呢?仅仅是因为它的美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王冕的《墨梅》,在诗中寻找一些答案吧!”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整个教学导入过程条理性十足,旨在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从浅入深,一步步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情境。

(二)抓住内容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古诗,尤其是画面类、情感类的古诗,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美景、美情、美言。但小学生,尤其是低学段的学生,由于认知的局限性,无法仅通过朗读来感受到古诗的画面以及情感美。这时,教师便可以作诗的引路人,让学生产生对诗词的共鸣,通过透析古诗的主要内容,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例如,某教师在教学《江雪》时,采用了读诗作画的方式:第一步,在解读诗题时,教师边和学生讨论边画出江雪的简笔画,学生也随着教师的画笔,在头脑中呈现诗中场景,进入诗境;第二步,在学生读完诗后,教师让他们进一步展开对诗中所描绘的江雪场景的想象,并把自己想象的场景用笔画出来。有的学生画出绵延的山脉上面铺着雪,江边的道路上一个人都没有,盖满了厚厚的雪,江上只有一只小船,船上一个穿着蓑笠的老人孤单地垂钓。学生们通过动脑想和动手画,对古诗画面美有了深刻的感受,长此以往,自身的審美感受力就会得到提高。

(三)抓关键字句提升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在小学古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美读,更要对所学的古诗进行美赏。古诗鉴赏注重品位与赏析,赏析诗中情、诗句意。它是利用读者的形象思维,以情感投入与情感交流为主的审美活动。教师让学生通过赏析名句体会古诗的美,这对于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而言起着巨大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对其进行把握:(1)对古诗的思想美进行准确把握;(2)对古诗的情境美进行用情品味;(3)对古诗的想象美进行深入挖掘;(4)对古诗的画面美进行优雅欣赏;(5)对古诗的文字美进行用心体会。小学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在通过诵读初步感受古诗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其抓住诗中关键字句,细细品味赏析,进而体会古诗的语言文字美,感受诗句的画面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愿望,从而提高鉴赏力。例如,在《浪淘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理解,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解释和演绎,但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理解障碍,不能完全把握。在这种情况下,该教师并没有进行再次讲解,而是让学生经过思考,举手阐释自己的理解,再通过对学生答案的归纳和引导让学生获得启发。最后,教师总结“刚刚我们抓住了‘九曲‘万里‘自天涯这三个关键词,也就抓住了这句诗的灵魂,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这三个词好在哪里?根据这三个词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一条怎样的黄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抓住古诗关键词来引导学生对古诗的美进行鉴赏,让学生通过古诗学习感受到黄河的波涛汹涌。整个学习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鉴赏美的能力。

(四)加强对学生有关美的创造性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所以,对于“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的培养就成为语文教育中的应有之义。考虑到如今的语文教学很少顾及和尊重学生个人的“情趣”,因此,教师更要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有关美的创造性训练。古诗语言本身的凝练性与画面性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诗意,还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让每一个诗句里的景物都活起来,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教师要让学生把自己融入画中,把自己当作诗人,见诗人之所见,闻诗人之所闻,想诗人之所想,感诗人之所感,进而获得自身独特的审美体验。例如,在《浪淘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句时,通过提问“‘同到'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请你猜一猜诗人和谁同到了牵牛织女家呢?”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其间适时补充诗句本身包含的典故。接着,教师通过“诗人他现在站在了哪里?他到哪里去了?他是怎么去的?”这一连串的提问,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而总结出“黄河在地他在天,踏着黄河,他来到牵牛织女家”,最后,教师再问到“这四句读完,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黄河?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黄河?”,有学生即兴创作出一些诗句来描述自身的感受。在教学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把自己融入画中,让学生感受到黄河的气势磅礴,体会到诗歌的美,进而增强了学生对美的创造力。此外,在进行古诗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以读促写—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来增强学生对美的创造性表达。

五、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任务在于把美感和许多世纪以来造就的美变为每个人心灵的财富,变为个人的审美素养。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高尚的人。而古诗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资源,其深刻内涵以及精湛语言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好古诗这一文化瑰宝,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美育,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的美丽世界,体会到古诗所蕴含的语言美、文字美、图像美,让学生在与作者拥有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马兆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J]. 甘肃教育,2019(14):2 0-21.

张建辉.试论诗歌鉴赏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 课程教育研究,2019

(12):12 -14.

杨建慧.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教学实践:以《长安晚秋》教学为例[J]. 语文教学之友,2020(08):40-41.

肖芳.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 读与写杂志,2018(11):150.

猜你喜欢

美育渗透古诗教学核心素养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
小学美术教育不要脱离美育轨道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