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辟中国环境政治研究的新境界

2021-03-14郇庆治

关键词:政治学学术政治

郇庆治

当代环境政治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理论流派或政治学学科分支,无疑是在欧美自由民主政治的语境下萌生与发展起来的。更具体地说,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逐渐兴起的环境新社会运动与绿党在其中发挥了一种不可或缺的促动和形塑作用——如果说前者在更大程度上是弥合了生态环境议题回应上所出现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裂隙,那么,后者则重新搭建了新时代反体制力量与既存民主体制之间的桥梁。因而,环境政治或生态政治的迅速扩展及其大众化、主流化,构成了欧美社会后现代变迁进程中一道十分亮丽的风景。相应地,“地球话语”“绿色国家”“生态民主”“环境公民社会”“环境公民”“生态新人”等基础性概念,共同构筑了一个可称之为环境政治学或生态政治学的理论话语体系——其核心理念是相信自由民主政治体制或社会条件可以相对有效地应对生态环境挑战或危机。而从过去近半个世纪的现实实践来看,这种看似逻辑上自洽的环境政治学认知或学科架构至少存在着两个层面上的突出问题。其一,环境政治(学)从术语解析的角度来说显然包含着“政治”与“环境”两个维度或方面,但“政治”的维度或方面往往是更为重要的决定性元素。其二,国内和国际层面上环境政治的理念构建(阐释)与制度化落实之间存在着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落差,而这方面的典型实例则是近30年之后依然步履维艰的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政治。

毫无疑问,上述环境政治认知和学科框架在面对中国环境政治时就会显得尤为尴尬或无奈。一方面,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的环境政治和环境政治学学科。这其中既包括作为一个当代中国政治学分支学科的环境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问题,也涉及学理性分析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环境政治现实实践的问题。对此,笔者总的看法是,经过近30年的努力,中国的环境政治学正在成长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学分支学科,而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归根结底是依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实践中生态环境议题的政治化及其政治回应进程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其中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层面:一是对于欧美国家环境政治话语理论和学科建设成果的学习借鉴,二是以一种主体性的学术立场对中国自身的环境政治实践所作出的独立理论分析。

另一方面,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环境政治及其相关理论研究。可以说,这一问题正因为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而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其一,中国当代社会中所面临着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其实都有着或长或短的历史渊源,尤其是生态系统的持续性退化或衰败问题,比如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江淮地区森林覆盖率的大面积缩减等。其二,一个日渐形成的广泛共识是,至少与当代社会相比,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更为稳定,也更合乎生态可持续性法则的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关系。一个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工业(城市)现代化的当代中国,已不可能回到以农业产业和农村生活为主体的传统农业文明社会,但我们必须要阐释清楚的是,传统经济、传统社会、传统文化与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之间如何形成了一种内在契合度较高的整体,而传统政治又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因而,历史维度的引入,或中国传统环境政治研究,不仅可以解决中国环境政治学理论构建与学科建设的根基问题,而且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突破欧美主流环境政治学知识(实践)版本的新视野。值得关注与钦佩的是,南京林业大学曹顺仙教授在2010年前后就已经选择这样一个学术议题作为博士论文选题,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如今又在进一步润色加工的基础上形成目前的学术专著——《中国传统环境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书共五章,内容涉及中国传统环境政治的产生和发展、传统环境政治思想、传统环境政治的原则和运动机制、传统环境保护法规、传统环境政治的特点意义和启示,总计约30万字。

在笔者看来,这一专著的学术贡献至少有如下三点:一是敏锐地注意到了传统环境政治研究对于中国环境政治学理论话语与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倡导依此来丰富中国环境政治学的历史与文化意涵;二是将中国传统环境政治初步概括为两大类型(“君侯分治型环境政治”和“君主专制型环境政治”)、五个发展阶段(“传统环境政治的萌芽”“君侯分治型环境政治的形成”“君侯分治型环境政治的转型”“君主专制型环境政治的形成和发展”“传统环境政治的终结”),从而为中国传统环境政治的数千年嬗变做了一种历史性形象勾勒;三是较详尽地分析了中国传统环境政治的三个主要层面,即环境理论(思想)流派、环境政治原则与运行机制、环境保护法规,从而提供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中国传统环境政治内容分析框架。因此,它不仅是对中国传统环境政治研究方法论及其基本内容的完整归纳,同时也对于我们思考构建当代中国的环境政治学理论与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当然,作为一种开拓性专题论著,该书也存在一些可以进一步拓展与深化之处。比如,无论是对于某一个朝代还是某一种制度的环境政治实践,都可以做出个例及其比较意义上的更细致分析,而书中的一些个别性判断也可以表述得更为周全一些。

笔者多年来一直在关注曹顺仙教授的环境政治研究,2015年至今更是在“中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的框架下与她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从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她的丰富学识、学术勤奋与豁达心态。因而,在这一学术新作出版后,笔者很高兴地接受曹顺仙教授的邀约并撰写上述文字,不仅是为了分享自己从事(中国)环境政治学研究的些许心得,但更主要是为了表达《中国传统环境政治研究》的出版对从历史维度开辟中国环境政治研究新境界的学术认同,它必将在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中日益显现其独特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   朱   凯)

3985500589278

猜你喜欢

政治学学术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居住的政治学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微信中的政治学资源及其利用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