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炎症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2021-03-13田毅李巨波张宝杰魏红星张晓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左心室心肌炎症

田毅,李巨波,张宝杰,魏红星,张晓丽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029;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北京 100037;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037;*通讯作者 魏红星 weihongxing@263.net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早期梗死区域可发生持续的炎症反应,主要包括2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高峰在AMI后最初数小时到数天内,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主导坏死心肌的清除;第二阶段的高峰在AMI后3~10 d,以巨噬细胞浸润为主,主导心肌修复[1-3]。近年研究表明AMI后的炎症反应,特别是第二阶段的炎症反应与左心室重构和预后有关[4-5]。因此,建立与人类接近的AMI 炎症动物模型,通过分子显像结合病理分析评估AMI后的炎症反应进程,对于明确AMI后炎症反应的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建立精准的临床急性心肌梗死干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与小动物相比,大动物AMI后炎症反应更强烈,持续时间更长,更接近患者的AMI 炎症反应状态[6]。在各种常见大动物中,猪的心脏解剖结构及心率、凝血因子和纤溶活性等心脏生理指标与人的心脏尤为接近,且在进行AMI 建模过程中心肌梗死面积大小具有较高的可控性。

在炎症反应评价方面,由于活化后的炎症细胞糖酵解速度和细胞膜表面的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s,GLUTs)数量增加,因此炎症反应部位葡萄糖代谢活性可以反映炎症反应的程度,18F-FDG PET/CT 作为无创的葡萄糖代谢显像技术,能够较好地评价炎症反应[7-9]。

本研究拟建立中华小型猪AMI 炎症模型,并采用病理分析及18F-FDG PET/CT评价是否建模成功,以期提供用于AMI后炎症反应临床转化研究的模型建立和评价的可靠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中华小型猪15只[天津市百农实验动物繁育科技有限公司(合格证号:No.12002600000321)],6月龄,体重25~30 kg,雌雄不限,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均为普通级。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AMI组、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5只。实验猪建模后,待麻醉恢复正常后送回适宜恒定温度和湿度的饲养间,每只饲养在固定的笼具中,每天给予2次适量的常规饲料喂养,通过自动饮水系统自动饮水。本实验根据赫尔辛基宣言使用动物并对动物进行护理。动物实验伦理批准号ZH16002。严格遵守《北京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及欧洲实验动物监护指南。

1.2 仪器 C 型臂X线机(OEC9900,通用电气);心电图仪(BeneHeart R3A,深圳市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SPECT/CT(Symbia Intevo16,西门子);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导管(NC Trek RX Coronary Dilatation Catheter)等。

自制栓子:将球囊于1/2 处截断,取直径适合的凝胶海绵置入球囊前段内,并检查确定其稳固性。凝胶海绵可于冠状动脉内吸收血液形成血栓,达到充分且永久地封堵冠状动脉的效果。

1.3 动物模型制作 使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结合凝胶海绵联合栓塞法制作AMI模型。具体操作步骤:实验猪禁食12 h后,肌注舒泰1.25 mg/kg 行诱导麻醉。于耳缘静脉建立静脉通路,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及心电监护仪,全程监测心率、血压、脉搏血氧、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通入异氟烷维持麻醉。将猪仰卧位置于实验台上,给予肝素200 μl/kg 抗凝,右侧腹股沟备皮,常规消毒后铺巾,动脉穿刺后置入6F下肢鞘管。采用左前斜位(45°),在C 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鞘管将指引导管插入动脉,通过造影导丝导引指引导管至升主动脉,退出导丝,再次导引指引导管依次进入左冠状动脉窦、左主干、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开口处,使导管开口与冠状动脉开口同轴。注入碘普罗胺注射液行冠状动脉造影,定位第一对角支,将指引导丝通过指引导管小心插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再沿导丝推送自制球囊至第一对角支以下约1~2 mm 处。退出导丝及球囊,留置前半部自制栓子于此位置。5 min后造影确认阻断血流后,再依次退出导管及鞘管,按压主动脉止血后结束手术。假手术组除不使用栓子进行血流阻断外,其余操作均与AMI组一致。正常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

1.4 心肌灌注显像 采用99Tcm-MIBI 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实验猪手术前后心肌血流灌注情况,验证AMI模型是否成功,并明确心肌梗死部位。采用Siemens Symbia T16 型双探头SPECT/CT 仪。显像前禁食、禁水 12 h,常规麻醉实验猪后,经耳缘静脉注射99Tcm-MIBI 370 MBq,45 min后取仰卧位置于检查床上,采集断层图像。采集条件:低能高分辨准直器,两探头夹角90°,能峰140 keV,窗宽±20%,采集时间35 s/帧,6°/帧。采用Butterworth 滤波器(截止频率0.35 cycles/cm 和阶数5.0)进行滤波反投影图像重建,图像矩阵大小128×128,放大倍数1.45。

1.518F-FDG 显像 采用高脂低碳餐+禁食+肝素的方法抑制实验猪心肌生理性摄取[10]。显像前1 d 给实验猪喂食高脂低碳餐,随后禁食12 h。常规麻醉后,静脉注射肝素50 IU/kg,15 min后静脉注射18F-FDG 6~8 MBq/kg,1 h后仰卧位置于PET/CT检查床(Siemens Biograph 64 型PET/CT 仪)。采集胸部CT用于衰减校正(CT 采集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 mA)和解剖定位,随后进行心脏PET 采集,时长10 min。采用3D-OSEM(子集个数21,迭代次数2)方法对PET/CT图像进行重建。用MedEx 软件对PET/CT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在心肌前壁(AMI组梗死区)勾画感兴趣区,获取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假手术组和AMI组实验猪于术后第5天行PET/CT检查(图1)。

图1 实验流程。AMI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前1 d 行99Tcm-MIBI 心肌灌注显像,术后5 d 行99Tcm-MIBI 心肌灌注显像和18F-FDG PET/CT 代谢显像,正常对照组在AMI组和假手术组术后5 d 行 99Tcm-MIBI 心肌灌注显像和 18F-FDG PET/CT 代谢显像,显像完成后即刻在麻醉状态下处死实验猪

1.6 组织学分析 显像完成后即刻在麻醉状态下处死实验猪,快速取出心脏,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在左心室靠近中间的部位取前壁(AMI组梗死区)心肌组织,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制成5 μm 厚切片。用HE 染色和马松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鉴别CD68+巨噬细胞及GLUT-1、GLUT-3和GLUT-4 的表达。使用光学电子显微镜观察切片。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 软件,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3组18F-FDG 摄取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 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动物模型验证 AMI组实验猪造模前后心电图、血管造影及心肌灌注显像见图2。造模术前心电图正常,术后心电图显示对应胸部导联均产生AMI 典型改变,包括前壁导联ST 段弓背型抬高、对侧心室壁导联ST段压低等。血管造影示术前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术后前降支栓塞部位远端无造影剂通过。心肌灌注图像显示术前左心室各壁心肌示踪剂分布均匀,未见示踪剂摄取减低或缺损区,提示左心室各壁心肌血流灌注正常。术后图像显示前降支支配区域心尖和前壁呈示踪剂摄取缺损区,提示左心室心尖和前壁心肌梗死。

HE 和马松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心肌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AMI组梗死区显示大量心肌细胞坏死,细胞排列紊乱,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胶原蛋白沉积(图3)。

图2 AMI组实验猪球囊扩张术前和术后心电图、血管造影及心肌灌注显像图。术前心电图正常(A),术后心电图示前壁导联ST 段弓背型抬高,对侧心室壁导联ST 段压低(B);血管造影示术前冠状动脉血流正常(C);术后前降支栓塞部位(箭)远端无造影剂通过(D);心肌灌注图像示术前左心室各壁心肌血流灌注正常(E);术后心尖和前壁呈示踪剂摄取缺损区,提示左心室心尖和前壁心肌梗死(箭,F)

2.218F-FDG 摄取 通过禁食联合高脂低碳餐和静脉注射肝素的方法,15只实验猪正常心肌的生理性摄取均被充分抑制。18F-FDG PET/CT图像和对应的半定量分析见图4。PET/CT图像示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未见明显18F-FDG 摄取。AMI组心尖和前壁(图2所示的血流灌注减低区)18F-FDG 摄取明显增高。AMI组SUVmax为4.32±0.5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0±0.10 及假手术组的1.08±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3 巨噬细胞浸润和GLUT表达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AMI组梗死区有大量CD68+巨噬细胞浸润(图5)。AMI组梗死区GLUT-1 和GLUT-3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3组GLUT-4 均仅有微弱表达(图6)。

图3 实验猪HE(A~C)和马松染色图(D~F)。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心肌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无炎症细胞浸润(×100,A、B)和胶原沉积(×100,D、E);AMI组梗死区心肌细胞大片坏死,大量炎症细胞浸润(×100,C)和胶原沉积(×100,F)

图4 实验猪 PET/CT图(A)及SUVmax(B)比较。AMI组梗死区FDG 摄取(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SUVmax 4.3

图5 实验猪心肌组织CD68+免疫组化染色。正常对照组(×400,A)和假手术组(×400,B)未见巨噬细胞浸润,AMI组梗死区大量巨噬细胞浸润(×400,C)

3 讨论

AMI 激发炎症反应,炎症因子的释放使大量炎症细胞向梗死区募集浸润。AMI后的炎症反应与左心室重构和预后有关,其细胞类型、时间进程、强度和范围均影响组织修复过程,炎症反应过激或不足均会对左心室重构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1-12]。建立AMI 炎症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炎症反应机制。本研究用中华小型猪建立AMI 炎症反应模型,并通过18F-FDG PET/CT评估炎症反应,为AMI 炎症反应相关的临床转化研究提供可靠的建模和评价方法。

AMI后的血液生化检查仅能提供系统性炎症信息,无法评估心脏局部的炎症情况。CT检查主要提供心脏和血管的解剖学信息,无法评价心脏局部的炎症情况。近年较多研究使用18F-FDG PET显像评价炎症反应,但由于正常心肌生理性摄取的不可预测性,给显像前准备和图像解读带来很大挑战。目前,部分抑制心肌生理性摄取的方法应用于动物及临床研究,如长时间禁食[13]、高脂低碳餐[14-15]或静脉注射肝素[16-17],这些方法在大多数临床研究中均有效。然而,由于大多数麻醉剂会影响大鼠或小鼠心肌葡萄糖代谢,以致这些抑制心肌摄取的方法在小动物体内效果不显著[18]。因此,啮齿类动物并非研究AMI后炎症反应的最佳选择。Manabe 等[10]采用高脂低碳餐+禁食+肝素的组合方法抑制结节病患者的心肌生理性摄取,其有效抑制率高达100%。本研究采用相同的方法缓解了麻醉剂对心肌葡萄糖摄取的干扰,实验猪心肌生理性摄取的有效抑制率高达100%,获得了良好的图像质量,为图像解读提供了便捷。

图6 实验猪GLUT-1、GLUT-3 和GLUT-4 免疫组化染色。正常对照组(A、D)和假手术组(B、E)GLUT-1和GLUT-3表达微弱(×400);AMI组梗死区有明显的 GLUT-1 和GLUT-3表达(×400,C、F);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AMI组GLUT-4均仅有微弱表达(×400,G~I)

炎症细胞主要通过GLUT-1 和GLUT-3 摄取葡萄糖[18]。本研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梗死区有大量CD68+巨噬细胞聚集。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梗死区GLUT-1 和GLUT-3表达强度明显增加。PET/CT显示梗死区18F-FDG 摄取明显增加,免疫组化和PET结果表明梗死区18F-FDG 信号主要反映炎症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另外,正常心肌细胞主要表达GLUT-4,GLUT-4 由细胞内向细胞膜的转位过程是限制心肌葡萄糖摄取的关键步骤。本研究中,3组GLUT-4 均仅有微弱表达。GLUTs 的表达验证了高脂低碳餐+禁食+肝素的方法抑制心肌生理性摄取的有效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心肌生理性摄取抑制的机制,也进一步证实梗死区18F-FDG 信号与AMI后梗死区的炎症反应有关。然而,本研究根据既往报道选择AMI后的炎症高峰时点进行研究,并未对AMI后的炎症反应进行动态观察;另外,18F-FDG 信号虽然能够反映炎症水平,但其并非炎症的特异性显像剂。未来需要使用新型的炎症细胞特异性显像剂通过动态观察,进一步研究不同亚型炎症细胞在AMI后不同阶段的作用特点。

总之,本研究证明中华小型猪模型适用于AMI后炎症反应的评估和临床前研究。18F-FDG PET/CT可以无创地评价AMI后心脏局部的炎症反应,并可在梗死大小、心脏几何容积和功能之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猜你喜欢

左心室心肌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是心脏病吗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炎症小体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