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专业建设改革退出机制的设计思路

2021-03-13于文静

关键词:认可度预警机制

于文静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保障促进专业建设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构建专业建设改革退出机制。因此,开展构建专业建设改革退出机制的研究意义重大。

1 构建专业建设改革退出机制必要性

1.1 专业建设与国家政策脱节

针对生源萎缩现状,多数学校为追求最大效益,在专业设置上定位多科综合发展,片面追求办学规模扩大,专业数量增多。把握不足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对专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造成专业建设与国家政策脱节,契合度低。

1.2 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错位

专业设置针对性不强,新增专业未建立在对行业的深入调研上,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匹配度差。另外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支撑,但开设新兴产业相关专业非常少,人才培养规模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1.3 专业建设中忽视学生意愿

专业开设时一味盲目追求市场需求紧缺人才的热门专业,忽视学生、家长的需求和意愿,比如学生、家长关注的就业环境、工作待遇。家长、学生对专业建设的不了解,造成“有业不就”的现象。

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专业建设改革退出机制的缺失,这就迫切需要构建科学的、可操作的、有效的专业退出机制,从而为调整专业布局提供依据,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2 相关文献的研究

在中国知网中,以“专业预警” 、“专业退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从文献数量上反映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关于构建专业建设改革退出机制的研究比较匮乏。从文献发表时间上反映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关于构建专业建设改革退出机制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大多集中在构建原则、机制系统的内容以及机制指标体系构建上。

2.1 专业预警退出机制构建原则

聂永成指出,构建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必须坚持尊重规律与促进发展相结合、统筹优化与协调合作相结合、信息先行和适度超前相结合、适需对路和注重效益相结合这4项原则。周红莉的研究中指出专业预警机制构建应遵循结构优化、点面结合、激励促进、信息公开、协同参与5个基本原则。景滨杰、李健的研究中指出建立专业预警机制要遵循追求优化、合理化专业结构,兼顾继承性与发展性,持续发展中灵活调整的3项原则。

2.2 专业预警退出机制系统内容

汤金松、王文槿指出,国家级专业设置与调控预警系统包含专业预警机构/人员数据库模块、专业预警信息采集和传递模块、专业设置和调控评估模块、专业预警对策模块、校企合作网络服务模块和专业预警实施模块。杨燕的研究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包括专业设置信息共享机制、监测与评估机制、报警机制和决策机制。

2.3 专业预警退出指标体系构建

李海宗从构建原则出发,初步构建了一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指标体系。鲁娟采用德尔菲法确立了由市场需求、就业质量、办学质量等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 4 项三级指标构成的专业预警指标体系。陈海波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生源状况、社会需求、教学质量、社会评价、就业质量等 5 项一级指标10 项二级指标和 12 项三级指标在内的专业预警评价指标体系。

综上所述,目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对构建专业建设改革退出机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构建原则,建立了完整科学的体系,确立了涵盖全面的评价指标。但研究普遍以宏观理论研究为主,缺乏高效的、操作性强的实践路径,可借鉴推广的成果少。本文在基于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专业建设改革退出机制构建的难点问题,并提出基于学校层面的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

3 构建专业建设改革退出机制的难点

笔者认为当前专业建设改革退出机制主要难点如下:

(1)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实施难度大。目前专业预警退出机制构建的研究中搭建信息采集共享平台、设置信息数据库监测网络平台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企业行业的多方参与配合。多方参与的预警主体在缺乏政策及制度的保障下势必会造成信息采集、监测过程中权利和责任划分不明确,约束无力,效率低下,难以让系统正常运转。另外,专业预警退出机制中预警评估与决策体系,需要各专业、各领域的人才共同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估,多方参与但主体缺失,势必缺乏高效的沟通和协作,评估决策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难以保证,将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2)指标的有效性不足。指标体系是在分析影响专业建设的内外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在指标的具体采集过程中,某些评价指标难以量化,比如作为影响专业建设内部影响因素的教学水平、教学资源、办学传统都难以量化评价。某些评价指标获取困难,比如影响专业建设外部影响因素的社会评价、就业质量。某些评价指标有效性不足,在所有专业建设都面临生源萎缩的现状环境下,将生源的数量作为专业预警退出机制的指标,合理有效性不高。

(3)专业预警机制运行成本高。信息的采集是构建专业建设改革退出机制的前提和基础,采集全面、准确、可靠、及时的信息需要建立一个涵盖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多部门的大数据平台,成本高,平台建成后不间断的对信息进行更新分析,其中的人力成本也非常大。信息采集中,对于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来说本身是主动的、积极的,但是让企业行业及时高效的提供人才需求与市场发展信息有困难,想获取及时的信息还应引入就业服务机构,也会产生相应的成本。

4 构建专业建设改革退出机制的设计思路

4.1 关键因素甄别

在专业建设改革退出机制的构建中希望将影响专业建设的因素尽可能的覆盖,当前主流研究将影响因素划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通常是政策导向、社会需求、就业率、生源情况;内部因素涉及到学校专业建设要素。笔者认为这些制约影响因素中,作为专业建设的决策者和实施者的学校主体对自身办学水平有充分客观的认识和评估,另外国家政策导向及就业率本身就是社会需求的客观反映。因此笔者在构建专业建设改革退出机制时从专业建设的培养主体对象和服务社会的目的出发,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两个:社会需求、培养主体生源。

4.2 指标体系构建

主要考虑社会需求、培养主体情况两个因素对专业建设的影响,指标构建运用BCG(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理论。矩阵认为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是决定产品结构的两个基本因素。将专业看作高职院校的产品,对专业这个产品来说,社会需求就是产品的市场增长率,培养主体选择就是相对市场份额。构建专业建设改革退出机制指标时,用社会企业满意度来反映社会需求,用家长学生认可度指示培养主体选择,建立社会企业满意度、家长学生认可度两个度的指标。指标的采集由作为专业建设的决策者和实施者的学校每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

4.3 专业建设改革退出机制评判标准

根据指标将专业划分为四类,社会企业满意度高,家长学生认可度高的“双高”专业(明星专业);社会企业满意度高,家长学生认可度低的专业(问题专业);社会企业满意度低,家长学生认可度高的专业(现金牛专业);社会企业满意度低,家长学生认可度低的“双低”专业(瘦狗专业)。

对于双高的明星专业,学校调配资源投入,向其倾斜,使其特色突出,优势强化。对于问题专业,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国家政策、市场需求以及就业岗位,充分挖掘优秀校友资源的方式,使学生、家长能全面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提高对专业关注度和认可度。对于现金牛专业,学校维持现状资源投入即可。对于“双低”瘦狗专业,学校应该停止招生,或者通过学科交叉改造提高专业应用性,避免造成办学资源浪费。

4.4 专业建设改革退出机制实践路径

针对社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收集包含专业人才需求量、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竞争能力等评价社会企业满意度的若干要素。针对家长学生对专业的要求,收集包含就业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社会地位等评价家长学生认可度的若干要素。

根据收集的评判内容要素,设计调查问卷。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社会企业和家长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对评价内容要素进行数据统计,建立评判内容要素的权重评分。专业评分在院校专业中前50%为满意度和认可度高的专业。

5 结束语

基于学校层面的以社会满意度和家长学生认可度为评价指标的专业建设改革退出机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专业建设改革退出实施难度大、运行成本高的问题,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路径。

猜你喜欢

认可度预警机制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认可度和支持度的调查研究
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实践与启示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