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百年辉煌 谱写科创新篇
2021-03-13李红兵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文/李红兵(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 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中国科技崛起的背后,是有着百年党史的中国共产党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引领科技事业不断前行的奋斗历程。 安徽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也是一方创新的高地。 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 我们要牢记党中央对安徽科技创新的厚望与重托,奋力将“十四五”和中长期科技创新发展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安徽是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较早的地区。1840 年鸦片战争后,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百余年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安徽灾害不断,战事频仍,经济落后,文化教育事业也欠发达,科学技术发展步履维艰。 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高举科学大旗,反对迷信和盲从,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陈独秀早年在安庆、芜湖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团结、培育了一批青年知识分子,为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传播架起了桥梁。一批热衷科学事业的有识之士,抱着“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良好愿望,“师夷长技以制夷”,甚至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学习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他们的努力虽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近代安徽科学技术落后的局面,但对传播现代科学技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安徽的辉煌科技成就。 1921 年10 月,安徽(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是全国较早成立的17 个地方团组织之一。 1923 年冬,中共安庆支部和中共小甸集特别支部建立, 安徽革命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安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从世界上第一台VCD 和中国第一个基因工程重组药物、第一台C 波段全相参移动式多普勒天气雷达、第一台窗式空调、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到世界第一颗量子卫星“墨子号”、世界第一台商用“量子显微镜” 等多项全球之首和世界最快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世界最薄0.12 毫米触控玻璃等多项全球之最,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 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和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勉励我们“十四五”时期继续往前赶,主要看后劲,关键靠创新。 立足新发展阶段, 安徽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任重道远。 当前,安徽坚持创新这项国策,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挂牌运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肥滨湖科学城获批建设,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系统推进,“3+4+N”大科学装置集群初具规模,科技事业迎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未来仍需风雨兼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再次发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动员令,我们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的征程上, 奋力谱写新时代安徽科技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