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速客车车辆段库检作业生产组织形式探讨

2021-03-13王冀峰

铁道经济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作业量分工班组

王冀峰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车辆段 工程师,安徽 合肥 230011)

0 引言

随着动力集中动车组的开行、普速车型大规模换代和各种科技手段的不断投入使用,普速客车车辆的库检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目前库检作业生产组织,存在劳动量严重不平衡,结构性缺员,重复作业,占用人员多,劳动效率低等问题。 为此,决定将同时有动力集中动车组和普速客车作业的车间为试点单位,对普速车辆段的库检生产组织的调整进行深度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和试点实施,拟打破目前库检作业的检电界限,借鉴动车段一、二级修模式,调整生产组织,将现有的“按作业工种分工”,调整为“按修程级别”分工,重新界定分工范围,形成普速车辆段新的库检生产组织, 以解决劳动量严重不平衡、结构性缺员、劳动效率低的问题。

1 目前库检作业生产组织的形式

运用客车的库检作业,是车辆部门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运用车间的主要任务。 长期以来,库检作业的生产组织已经形成完备的体系。 简单对作业组织形式进行分类,有以下几种情况。

1.1 按专业进行分工

这种分工方式将作业者分为“检车”和“车电”两种,将库检作业分成下部库检、空调电器、给水上部、动力发电班组等多个部门。 库检作业者虽然都是客车检车员的岗位职名, 但作业的内容相差甚大。

下部库检的主要作业项目就是走行部、制动装置;给水上部班组的作业范围就是供旅客服务的给排水管路,车门车窗铺位座椅等部位的检修。 这些都是检车专业。 库电班组负责列车所有电器和空调设施的检修, 发电车班组负责发电车的入库检修。这两个部门属于车电专业。

这种作业分工将机械和电器分割开来,在技术业务上有侧重点,有助于业务专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库检作业质量。

1.2 按作业流程分工

分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库检作业中,将作业者分为“检查员”和“修理员”两种,检查者对检修范围内的部件、设备进行静、动态检查试验,发现问题做出标记,修理员按标记进行故障修复并进行试验,再由检查员或其他指定人员进行验收。 这种分工适用于单一项目大工作量的库检作业。

另外一种分工是检查员与修理员合一,自检自修。 这种作业方式要求作业者的技能全面,对作业者的技术业务水平要求较高。

1.3 按设备功能分工

这种分工方法是指某些作业者只检查修理单一项目或设备, 实际上是在同一专业内的再次细分,因作业项目单一,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检修质量,但也存在作业效率低下的缺点。 如电气作业,某位职工分配任务是专门处理照明故障,当同一辆车的空调如果出现故障时,就必须由其他电器作业者进行处理; 上部整修班组职工有的只会处理门锁,不会处理给排水管路故障;下部作业者换一种转向架就不知如何检查等。 这种分工是按专业划分作业范围和职工技术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两种因素重叠造成的。

2 库检作业生产组织形式面临的变化

以上列举的库检生产组织分工方式,是车辆部门在长期的库检作业实践中发展完善起来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是运用库检作业的基础作业形式, 为车辆部门的安全稳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随着客车车辆不断更新换代,各种科技手段不断投入使用,这种作业形式出现了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地方。

2.1 车型升级,新的技术装备应用给库检作业的各专业带来作业量的变化

在不断的升级换代中, 客车车辆向着更加安全、舒适、高效、快捷发展,运用了大量新装备、新技术、新的监控手段。

与25B 型车比较,25G 型及以上的客车车辆,向科技化、电子化、网络化发展。 车辆走行部采用了更高速、更安全的转向架结构,由铸造向焊接转变,制动由踏面制动向盘型制动发展,并且依托网络实现了在线风压监测, 车下的走行部悬吊件向简洁化、集成化发展。 餐车厨房实现了电气化;集便装置成为新型车的标配; 部分高等级车电控气动塞拉门、风量调节装置、车辆网络传输等为提高旅客舒适度的设备正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 时速160 km动力集中动车组的运用,加快了车型迭代升级的速度,给库检作业带来了巨大变化。

在大量使用DC600V 供电技术后,发电车的任务量不断减少, 客车车辆的安全监控设备不断应用,安全监控手段从人防向物防、技防发展。 走行部加装了电子防滑器,列车运行的区间、速度、风压、轴温、烟火报警、乘务巡视、漏电绝缘情况、电源工况、空调运行等数据监控信息,均已实现了实时网络传输。

这些变化保证了客车车辆的运行安全,也直接引起了库检作业量的变化。 如果依然墨守成规,简单地按专业分工,检车专业的只检修下部走行部和制动设备,只要涉及电控电动的设备装置全由车电专业的作业者进行检修,就会出现严重的作业量不均衡,车电专业的人员存在着巨大的安全压力。

2.2 库检作业环境改善带来的作业量变化

随着时代发展,库检作业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目前标准化客整所,基本上都可满足《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第七章“库列检”[1]的要求,设有检修地沟、外接(地面)电源、上水、吸污设备,配备起重、运输、换轮、不落轮数控镟床、充电、试风、车顶作业等检修设施。 还有的客整所,设置了在线轮对检测、电子查漏设备、红外线热成像仪等新型工装设备。

TCDS、KLW、轴温检测、绝缘监测等车载检测数据、地面分析系统、TPDS、TADS、TWDS、THDS、微控试风等动态检测数据分析系统[2]的运用,为库检作业提供了早期预防手段,为判断处理故障提供了科学翔实的证据。 TVDS 系统更加直观地为库检作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加快了检车员室内化作业的进程。 这些设备设施的使用,确保了库检作业质量,减轻了库检作业者的劳动强度。

以前的苦脏累岗位,因科技的进步,监控网络的完善,设备的更新,作业环境和劳动强度都得到极大的改善。 但这些进步都是建立在电子、电控、网络技术的基础上的, 如果再简单地按照原有检、电专业分开的生产组织模式,就会出现检车专业任务量大幅减少,车电专业任务量急剧增加,同一列车作业者劳动量不均衡的问题。

2.3 运用车间整体生产组织变化带来的库检作业量变化

按集团公司下发的运用车间“库乘分离”的指导原则,乘务部门不再承担库检作业的范围,原来由乘务员承担的门锁、照明、给水、发电机组保养等检修任务,都移交给库检部门。 除负责走行部的班组外,其余部门的作业量均有增加,这加剧了检电分开的模式下作业量不均衡的趋势。

3 目前库检作业生产组织存在的几个问题

3.1 目前的分工,存在劳动量严重不平衡问题

以目前的25T 列车入库检修为例, 对比检车部、车电部、上部设施三个班组的工作量(见表1)。

表1 25T 型客车检电分工作业量对照表

通过列表可以看出,检车部与上部设施班组的作业量,与车电部的作业量有很大差距。

3.2 运输形势与人员变化对库检作业影响较大

一方面高铁开行后,由于普速客车在短途运输上没有优势,停开的普速客车越来越多,库检的整体工作量呈下降趋势,按照集团公司2.8 辆/人的劳动定额进行核算,库检部门存在严重超员现象。 另一方面因历史原因,车辆部门很长一段时间,除院校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外,没有补充新鲜血液,现在在职的工人老龄化严重, 且出现集中退休的情况。在库检任务量减少, 实际作业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如果依然按照原来的生产组织方式进行分工,就会出现结构性缺员问题。

3.3 同一性质的工作,分部门重复作业,占用人员多,劳动效率低

以车下悬吊件检查为例。 因为车下有走行部、电气设备、给排水装置等等设备,按现有分工模式,进行悬吊件检查时, 各班组都要派人进行悬吊检查。 检查的部件虽不一样,但检查的标准一样,都是外观可见的配件缺失、螺栓松动、焊缝开裂、架构腐蚀。 如果将悬吊件检查任务集中到一个班组来进行的话,就可以释放其他班组的人员,进行其他库检作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3.4 不适应任务量变化,作业流程没有调整

因对现阶段库检作业任务量变化,科技手段发展的情况预估不足, 没有及时进行作业流程调整。现在出现的情况是,岗位工作没变,业务量下降的班组仍然维持“检查—修理”模式;岗位增多,业务量上升的班组采取的是自检自修模式。 这样就浪费了劳动力,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与目前的形势发展不相符。

3.5 不能应对机电融合的趋势,结合部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

现在客车车辆增添的新设备都呈机电融合趋势,很少有单一功用的设备,特别是动力集中动车组开行后, 就连确保走行部安全的各项监控设备,也是以电器控制、网络传输手段的。 以集便器为例,集便设备是厕所卫生设备,是电控设备,工作动力是压缩空气,属于气动设备,又涉及给排水管路,按照以前的分工,很难界定清楚这个设备是机械还是电器。 如果强行按照机械、电器分开的原则,就会出现多个结合部,处理一个复合故障,就要三个班组全部到场, 甚至为一个箱门由谁锁闭而纠缠不清,严重影响作业效率。

管理者如果回避机电融合的趋势,按原来的生产组织进行分工,过细,过于死板,就会出现新设备越多,结合部越多的问题,严重制约劳动效率。 结合部问题是影响作业效率的一个重大顽疾,是我们在生产组织中应该极力避免的。

4 对库检作业生产组织调整的建议措施

在新的形势下,库检作业的组织者应该适应变化,正视目前的困难,打破检电界限,借鉴动车段一、二级修模式,调整生产组织,将现有的“按作业工种分工”,调整为“按修程级别”分工,以此为原则重新界定分工范围。

4.1 按修程级别、作业范围调整班组设置

在车间级别,应取消现有库检日常作业组的库检班组、库电班组、上部班组、发电车班组各自为战的分工格局,库检日常作业按照“检电合一,上下分开,下部检带电,上部电带检”的原则;成立以修程范围确定的“日常检修、专项检修、临修班组、综合班组”作业班组。

其中日常检修班组内部设有车上作业组和车下作业组,每个作业组均含有原来的检车、车电专业人员;因发电班组专业的单一性,可与车上作业组合并或保留当前班组设置; 车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成立专项修班组,也可将辅(A1)修班组与专项修班组合并; 可根据实际单独成立临修班组,也可由专项修班组承担临修班组职能;由综合班组承担车间库检值班室、材料室、工具室、质检组、技术组的职能。

4.2 按更改后的生产组织调整当班班制

在确保劳动工时达标的情况下,按库检作业工作量确认当班班制。 日常检修班组采用轮班制;辅修(专项修)、临修、综合班组原则上采用日勤制,可根据作业量选择采用轮班制;对工作量严重不均衡的班组,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弹性工作制。

4.3 按新的分工调整分配制度

调整生产组织分工形式需要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用分工决定分配,用分配验证分工。 在班组级别,可采用包车制或分岗位制相结合,给班组自主权,让工长按技术能力、作业量大小分派岗位,同一班组不同岗位间的差额,可使用积分制等经济手段调节。

4.4 按作业量修订作业流程

作业量缩减的岗位, 可取消检查—修理模式,采用自检自修模式,释放劳动力。 合并同一性质的作业项目,如悬吊检查、照明检查试验、门窗门锁检查等外观可见的项目,可以集中执行。

4.5 加强技术业务培训

通过跨工种、班组进行换岗、轮岗,集中脱产培训等方式,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能力。 以保证调整生产组织分工期间的作业质量,确保车辆运用安全。

5 生产组织变革需注意的问题

5.1 转变思想

各车间主管人员要带头认真学习已成功的运用车间的试点经验,向职工宣传此次库检生产组织调整的重要意义,加强职工思想教育,促进职工思想转变,大力推动生产组织调整,并确保调整生产组织分工期间的作业质量,确保车辆运用安全。

5.2 同步实施

车间应群策群力、精心组织,对分工调整方案广泛讨论、慎重细化,并做好联动的分配方案调整,一步调整到位,不能出现同一车间内存在两种分工范围的情况。

5.3 深度调整

车间要注意分工调整后的班组内部的人员调配、岗位细化、作业统一等问题,利用好积分制的奖罚杠杆,彻底进行检电融合。 不得出现车间大框架调整完毕,班组只是简单合并,不调整分工,内部再次出现“检电分开”的“明合暗不合”的状况。

5.4 质量把控

车间要制定卡控质量的关键项点,以质检验收作业作为卡控作业薄弱点的抓手,通过积分制的奖罚杠杆, 撬动改变班制后作业生态的逐渐平衡,最终达到库检作业安全稳定的目的。

6 结语

经过探讨和实践,普速车辆段的管理者充分解放思想,学习借鉴动车段的先进管理经验,科学细致地做好库检生产组织的调整, 可以达到创新改革、提质增效的目的。

猜你喜欢

作业量分工班组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国际分工是一个不断走向深化的过程
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的方案应用研究
集装箱码头堆场作业系数优化策略
黑龙江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配置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