龈上喷砂应用于牙周病伴错畸形固定矫治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1-03-13窦杨魏迪欣周鑫才
窦杨,魏迪欣,周鑫才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 口腔科,广东 深圳 518101)
牙周病是一种牙周组织发生病变的疾病,其作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口腔疾病,对成年人口腔健康造成了很大破坏,对人体牙齿和身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威胁[1]。由于牙周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一般很难察觉或者重视度不够,从而导致牙周组织一直处在感染的状态下,并反复出现炎症现象,对患者的口腔咀嚼能力造成持续性的破坏,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2]。随着正畸人群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牙周病患者加入到正畸人群的行列[3]。不过由于正畸固定装置过于复杂,患者安装后一般都会存在一定的刷牙困难,使得大量的菌斑堆积,加重患者牙周病的症状,对于牙周病伴错畸形进行口腔卫生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病伴错畸形患者为例,探讨25 μm 甘氨酸龈上喷砂的方法在治疗牙周病上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5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 例牙周病伴错畸形固定矫治患者,按不同治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 例。研究组男25 例,女25 例;年龄20~39 岁,平均(26.04±2.62)岁。对照组男26 例,女24例;年龄21~38 岁,平均(26.11±2.66)岁。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牙周病伴错畸形的医学诊断;患者均需佩戴唇侧固定矫正器;患者依从性较好;患者无其他重大的疾病。排除标准:患有感染性疾病或者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患者处在妊娠期、哺乳期。本次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选用菌斑显示剂(日本GC 公司);日本NSK 的NAC-SC 型慢速涡轮弯手机;瑞士EMS 的Perio-Flow 砂 粉、Air-Flow Master 喷 砂系统。
1.2.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牙周翻瓣术,并与牙周翻瓣术后7~14 d 对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然后对照组患者在第一次正畸复诊时接受全口龈上洁治,研究组的患者在第一次正畸复诊时接受25 μm甘氨酸颗粒喷砂方式清除菌斑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主要观察患者的龈沟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检查牙位为Ramfjord 指数牙(16、21、24、36、41、44 作全口牙列代表,若患者存在选中牙缺失时,则换邻牙为替补检查牙),记录患者每颗牙颊舌侧的中央、近中、远中这6 个位点,每位患者的相关指数的平均分=所有指数牙全部位点的记分总和/检查的总位点数。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 周后、治疗8 周后的各项指标。两组治疗4 周、治疗8 周后的SBI指数、PLI 指数、GI 指数、PD 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对照组治疗4 周后、治疗8 周后的SBI 指数、PLI 指数、GI 指数、PD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4 周后、治疗8 周后的SBI 指数、PLI 指数、GI 指数、PD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4 周后、治疗8 周后SBI 指数、PD、PLI 指数、GI 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治疗4 周后、治疗8 周后各项指标比较 (n=50,)
表1 两组治疗前、治疗4 周后、治疗8 周后各项指标比较 (n=5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牙周病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牙菌斑生物膜与牙周病有密切的关系,牙周病伴错畸形患者由于牙根部暴露的较多,同时牙根较粗糙、牙釉质较大,菌斑较常人更容易聚集[4]。而菌斑清理困难,携带有大量的微生物,会导致患者反复出现炎症症状,严重的将会使牙齿松动、脱落,临床上在治疗此病上主要是对菌斑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破坏,医师一般将粘性菌斑剔除,以实现对牙周病患者的菌斑控制,这对于治疗牙周病具有重要的意义[5]。
实现对菌斑的控制及消除是预防及治疗牙周病的重要方法,正畸患者在进行正畸治疗时,常常会在牙面上安装复杂的正畸固定装置,然而对于佩戴固定矫正器的牙周病患者,一般常用刷牙或者牙线等方法进行牙的清洁工作[6]。但是托槽的粘贴,钢丝的结扎等正畸固定装置会明显增加患者的刷牙难度,患者每日清洁工作难以到位,使得牙面聚集大量的菌斑堆积,加重患者牙周病症状[7]。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学治疗方法的进步,口内喷砂技术成为一种有效控制患者菌斑的重要方法,根据喷砂砂粒种类的不同,患者牙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传统的喷砂方法采用的是碳酸氢钠,颗粒较大,粗糙程度大,控制菌斑效果明显,清洁效果佳,但是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发现,患者在喷砂治疗后牙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和喷砂前相比会明显的增大,这也是对患者造成另一种形式的伤害[8]。
甘氨酸颗粒是一种溶于水的低磨耗性材料,25 μm 甘氨酸喷砂粉相比于传统的碳酸氢钠颗粒,颗粒更小且更加圆滑,磨耗性较低,能有效保护患者的细胞膜,具有调节患者免疫系统、抗感染的效果[9]。BÜHLER 等[10]的研究证明,甘氨酸颗粒不仅能有效清洁患者牙面的菌斑,还能有效维护患者牙根表面的光滑程度,利用甘氨酸颗粒进行喷砂后,患者牙龈上皮、固有层受到的损伤极小,相较于传统碳酸氢钠颗粒喷砂方法更有利于保护患者的龈缘,有效防止患者的牙龈出现退缩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11-12]。本研究中患者为牙周病伴错畸形固定矫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牙龈萎缩症状或者牙根暴露症状,在接受治疗后,研究组SBI 指数、PLI 指数、GI 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的对应指数,表明25 μm 甘氨酸颗粒喷砂方式能有效的实现对患者的菌斑控制、牙周病症状的控制。
综上所述,25 μm 甘氨酸龈上喷砂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菌斑再生症状具有抑制作用,能更有效地清洁患者牙齿上的菌斑,有效维护佩戴固定矫正器的牙周病伴错畸形患者的牙周组织状况,值得在牙周病患者合并错畸形固定矫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