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策略研究

2021-03-13陈韵歆

科学咨询 2021年2期
关键词:导图图像区域

陈韵歆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 )

新课程改革聚焦“地理核心素养”,其中综合思维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地理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图像作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养成综合思维的直观载体,在地理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应该以地理图像为核心,优化地理课程设计,构建探究式学习课堂[1],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

一、运用地理图像培养综合思维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地理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与落实,包括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其中,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学生分析、理解地理过程与规律的重要思想和方法[2]。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这决定了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是形成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基础和思维方式。

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苏联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了。”地理图像作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在地理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新修订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第一册的124 页中有图像163 幅,第二册的124 页中共有图像145 幅,两本必修课本平均每页教材分布有1.24 幅图表。特别是对于难度较大、原理性较强的自然地理教学内容,新课标明确要求运用图像进行教学,在新课标地理1 的12 条内容要求中有8条明确指出要利用地理图表辅助教学。新教材中的地理图像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提高学生系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此外,地理高考题中也包含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地理图像,题中的图像一般具有隐含信息量大、知识精度高、直观明了等特点,学生在分析地理图像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思维能力,才能准确快速地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

二、运用地理图像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教学策略

地理图像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有效工具,教师利用地理图像辅助教学,在图像教学中渗透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能够用整体的观点解读地理图像,从综合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从而促进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本文以高中地理教学和地理高考试题为例,从综合思维素养的三个方面出发,在地理课堂中利用地理图像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

(一)利用图层叠加分析,培养学生的要素综合思维

新课标提出要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图像有机结合,以适应信息技术时代对高中地理教育的要求。以地理图像为载体,将地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涉及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城乡结构、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决定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可以利用GⅠS的图层叠加功能,每一个图层代表着不同的影响因素,根据需要在同一区域进行两两或多个图层的叠加,即综合了多个要素的属性,使学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系统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为培养综合思维素养奠定基础。例如,在分析产业区位因素时,需要全面考虑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多个方面,可以分别绘制某一区域的气候、地形、水源、土壤以及市场、劳动力、政策法规、交通运输等区位条件的图层,利用GⅠS 的图层叠加功能,对该地区的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该区域产业区位的最佳布局地点。

(二)运用图像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时空综合思维

地理环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需要用动态的观点研究地理事物和现象,分析其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3],即从时空综合的角度看待和解决地理问题。在对某一区域进行研究时,要将其发展现状与所处的时间阶段和空间特征联系起来。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城镇化的三个主要标志时,可以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地理图像材料搭建支架,利用地理图像的直观性特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操作Google earth 软件查看2000 年与2019 年福州市城区范围与土地利用的遥感图像(如图1、图2 所示),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既要从静态的空间格局又要从动态的时间过程综合比较和分析福州市城镇空间结构的变化,推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是城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其次,教师可以提供福州市不同年份的城镇与乡村人口数量,引导学生根据材料绘制福州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折线图(如图3 所示),横坐标表示时间发展,纵坐标表示城镇人口的比重,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能够得出城镇人口增加与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是城镇化的主要标志。借助这一地理内容的时空综合性以及地理图像的直观性特点,让学生形成时空综合的分析思路,从而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图1 福州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折线图

(三)运用图像尺度转换,培养学生的地方综合思维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地理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从地方综合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图像对于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同尺度特征的区域地理图像,利用图像能够直观鲜明地传达不同尺度区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系统地分析区域人地关系问题,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养成综合思维素养。同时,地图素养和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也是新课标高考的关注点。例如,2019 年地理高考全国卷Ⅰ的第44 题环境保护选修题,涉及治污工程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试题呈现了大小两个不同尺度的区域示意图,其中美国东半部地区属于尺度相对较大的区域,人工运河沟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流域,属于较小尺度的区域,运用不同尺度的地理图像表明市区河道与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系的位置关系,通过系统分析人工运河与大河、湖水系之间的联系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实现了不同尺度区域的综合。学生通过地理图像进行区域尺度转换,从图中获取并解读地理信息,运用全面、辩证的观点认知人类的行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对地理图像分析和解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图2 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示意图

(四)构建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构建思维导图,即运用关键词、线条和符号等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思维导图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主干知识,掌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地理知识进行构建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过程。

例如对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知识结构体系,用五个分支分别展现“城镇化”的标志和意义,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世界城镇化进程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等主干知识,再根据学生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过程逐一展开,从而理清地理知识脉络,促进师生间交流、学习与合作,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突出重点,把零散的知识点组织起来,使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主干知识,掌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综合思维素养。

图3 《城镇化》思维导图

三、结束语

综合思维符合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区域综合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地理图像作为地理知识最直观的载体,在中学地理教学以及高考地理试题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地理图像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应该重视地理图像教学,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选择有利于教师讲解和学生理解的地理图像,学生通过读图、绘图、析图、用图等活动,综合解读和系统分析地理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促进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导图图像区域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分割区域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有趣的图像诗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区域发展篇
第6章 一次函数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