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职学院校企合作创新举措
2021-03-13陈茜
陈茜
摘 要:在深化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各个高职院校都在根据自身特点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和企业方接洽、沟通、磋商,不断在深化校企合作的模式上进行探索,本文就以两个专业学生就校企合作模式一些创新的举措加以分析,希望与广大同仁分享。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举措
2021年4月12至1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批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作为正在争取“双高”的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也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在总结以前校企合作的经验中,学院积极与企业对接、沟通,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进行一些新的创新和尝试。以轨道交通学院为例,来谈谈以前校企合作模式并分析优劣。
一、我们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与成都局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长期的校企合作
学生在认识实习过程中到现场去进行参观,有现場师傅讲解设备的功能及使用;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到具体站段跟师傅在各岗位进行实习,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实践能力,深化理解专业知识;在跟岗实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到铁路春运、暑运的工作中去,进一步熟悉业务技能,增强职业使命感。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于专业认知和岗位熟悉度逐步增强,觉得理论专业知识能用在工作中,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但近一年由于疫情原因,实习学生无法到现场去,只有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企业还要进行岗前培训,延长了学生转正和增加了企业培训成本。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由于近几年都有成都地铁订单班,保证了这个专业的毕业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都在95%的高水平
由于是订单班,所以从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的制订到课程标准编制都是围绕企业需求而作(非订单班和订单班是两套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学生在学习期间工学交替,学习的和实际工作契合度高,学生对于工作岗位环境适应快,毕业后就是实习的附近车站和岗位,角色转变过渡期比较平稳。但是随着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公司拥有了自己的培训学校,对于各大院校的订单班大量减少直至2019年就取消了订单班,校企合作就得另寻途径了。
针对上述这两个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要进一步深入的瓶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也在改制和优化中,我们必须要发掘一些新的举措才能使学生有更好地出口,同时理解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迫切,院领导带队积极与企业方接洽、沟通、商讨,提出一些双方都接受的继续延伸、深化校企合作的创新举措。
1.与成都局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达成“2+1”办学培养模式
在铁道运营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也就是第四学期中由企业方来进行选拔和面试,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将大部分专业课学习完毕,组建定向班。在三年级即第五学期前三个月对定向班学生进行各岗位岗前培训,针对铁路需求的各岗位,如连结员、助理值班员、货运员等岗位和企业方商定培训内容,专门编制培训大纲和制订教学授课计划,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方师资共同授课,全程摄像,定期企业方来进行检查和提出改进意见。校内培训完毕后,考核合格后,由企业方将定向班学生分配到各个站段进行跟岗实习,学校制订出指导教师排班表,定期到现场去进行巡查,与企业、学生沟通,做好疏导和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方为学生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就业出路,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习有目标、有动力;企业方将岗前培训前置,节省了企业人力培训成本,又得到了稳定的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了“双赢”的合作关系。同时在学生跟岗实习期间,专业教师也相当于下现场,在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的时候也对现场采用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及时学习、掌握,为后续的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积累资源,从而更好地为这种办学模式的教学提高质量,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2.在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沟通、磋商当中,由于企业方的培训学校主要是针对岗位的上岗资格证进行培训考核,所以绝大部分生源还是要从高职学院毕业生中来选拔、录取。基本上达成了合作意向,虽然不像以前有订单班这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进行专业学习后由企业方进行验收考试,合格后和企业签订用工合同。但是本着我们是进行学历教育,在法定节假日这种大客流情况企业方也会寻求校方支援,学生作为志愿者地方经济出力,专业教师也经常以“啄木鸟”活动到地铁去进行访问、调研,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这样学校培养出符合企业专业要求的高职学历毕业生,企业在这些学生中录取后作为准员工在其下属的培训学校进行岗位资格证的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就可安排其就业,从而缩短学生从毕业到就业的实习过渡期,一是使学生有了较为稳定的就业出路,二是企业也能更容易地从专业学生中选拔出企业需要的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加速员工从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进程。这又是一次对于校企合作多样化模式的一种探索。
综上所述,在深化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各个高职院校都在根据自身特点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和企业方接洽、沟通、磋商,不断在深化校企合作的模式上进行探索,力求培养出更多为企业、为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 杨兰.高校深化校企合作案例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2019
[2] 王博. 以专业建设为抓手 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
[3] 刘军锋.高职院校如何加强校企合作.陕西教育,2015
278450052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