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的分析

2021-03-13李秋平

人物画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李秋平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学语言、数学符号、逻辑推理等的学科,不仅是我国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是学生健全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完善的判断机制与积极的创新意识的基础。小学数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提升其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摆脱原有的教学机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学校缺乏先进的经验,从而限制了整体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有效策略

创新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支撑一个现代人自身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重要引擎,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和品质。数学是一门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符合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素质教育价值观念的体现。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及能力形成的黄金阶段,在这一时期结合数学充满抽象性发散性的学科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培养出创造性人格,为他们以后知识的学习,整体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增强互动,开放数学课堂

新课改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的主体作用予以充分的重视及有效激活,而想达到这一目的,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为有效途径之一。因学生之间思考问题的角度存在差异,所得答案亦有不同,教师可利用开放式例题帮助学生解除固有思维,颠覆传统,开放新思路,使学生于合作讨论等互动中,积极参与学习研究,创新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培养其发现新知识并予以新方法及新规律归纳的能力,于此过程中萌发创新意识。以《确定位置》为例,教师可以学校周边某建筑物为原点,提问,若想经此至学校,可有几条路径,并通过图示的方法令学生准确指出行走方向,经此帮助学生对方向有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同时发散其数学思维。随后提问学生在森林或大海上如何对方向予以确定,并将A区域内轮船的航行位置图予以出示,让学生说出各相邻建筑物相对于轮船所处的方向,并讨论若想准确进行位置确定所需具备的条件。经分组讨论后,可选派代表进行总结性的回答,并对其回答中的独特之处予以肯定性评价。经此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为灵活多变,使之可在实际生活中熟练运用数学知识,并锻炼其创新能力,开拓了其思维能力,同时使之对求异所获得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有助于其持久保持创新意识。

二、发展求异思维来强化创新意识

当前部分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其往往采用传统的统一化教学模式来进行引导。从某种层面讲,求异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小学生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引导小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构建新的思考体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借助求异思维来强化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老师要鼓励学生在个人认知水平基础上尝试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来解决疑难问题,这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潜能,而且有助于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求异性思维意识,来形成相对完善的创新性思维体系。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搜集一些开放性习题(如“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或“一题多解”等习题,并通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这些问题来形成多样的思路,最后通过鼓励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实现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小学生求异思维并提高其创新能力。

三、利用分层教学法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具有发散性并且需要通过循序渐进方法培养的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不同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采取差异化的培养方法,即分层教学的方法。针对同一个数学知识点制定差异化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力求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例如,在课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从基础的概念教学和识图教学入手。首先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随后,当这部分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将教学内容的深度延伸到由学生自己动手绘制长方形与正方形,或者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层次。而对概念理解和学习比较快速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进一步提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和性质的总结分析问题,或者将图形周长、面积的计算直接作為引申课程内容放在基础课程教学之后。

四、组织各类创新活动

为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发挥其自主合作能力,在合作探究中挖掘自身学习兴趣,学习他人优点,通过实践探究调整自身学习状态,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实践活动也是教师应该重视的工作内容,其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构建良好的活动平台,可以创设丰富的活动或者多元化的情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通过模型思想的运用形成创新思维

数学思想中最基本的思想之一就是模型思想。它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后对它进行分析求解。教师运用模型思想,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式去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运用不同手段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首先,是建立模型。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使生活和数学知识连结成一座桥梁,利用生活情境构建各种数学模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通过模型即可还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找到灵感后结合自身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构建数学模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数学模型是学生解决问题时思维的依托点,一个有利的思维跳板。其次,在学生运用建立好的数学模型进行问题解决实践时,教师积极地去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分组交流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整经历了问题解决探索的过程。教师通过运用模型思想,着力于让学生形成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并且能在分析后将知识运用于实际。最后,教师还应该对模型思想进行延伸,使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规律,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相关结论,这样学生就会在思维中将知识系统串联合并成一个巨大的关系网。从建立模型到应用模型再到模型思想的延伸,整个过程层层递进,使学生一步步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的目标。

结语

综合来讲,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它对学生未来数学课程的学习和个人能力的提升都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力求通过教学方法的转换和教学引导空间的拓展,实现培养小学生数学课程学习中创新能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厚芬.在数学之海扬起创新之帆: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8(4).

[2]韦雪芳.试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7).

[3]刘秀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环球慈善,2019(9).

[4]万舒.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小学1-2年级版),2018(8).

[5]郑昌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J].读写算,2018(30).

1993501705271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