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结生活,感知审美存在

2021-03-13周丹

人物画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周丹

摘  要:美术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小学生将美术知识与生活联结起来,真实地感受到美术在生活中的价值,体会到生活中美的存在,从而培养小学生的生活的情感。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实践案例探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需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以往以知识讲授为主的理念下,小学美术侧重于对小学生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小学生美术情感的培养,导致美术教学走了许多弯路。采用生活化方式进行小学美术教学,能够让小学生将美术与生活结合起来,感知生活中美的存在,从而激发小学生绘画欲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

一、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1.有助于培养小学生交流能力

受到小学生年龄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对美术绘画技巧掌握比较有限,此阶段是小学生丰富美术素材的关键阶段。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小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欲望,促进小学生围绕生活中的事物展开交流。

例如:在“画汽车”课程教学中,教师将小学生分成多个美术学习小组,教师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朋友,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哪些种类的汽车?”

“汽车的外观由哪几部分构成?”

“汽车各部位都是什么形状的?”

在问题驱动下,小学生在小组中展开积极讨论,说出自己印象中汽车的形态,通过小学生的讨论,小学生对“汽车”这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了更丰富的认知,在绘画的过程中,更加能够把握汽车的特点。由此可见,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就能唤醒小学生表達欲望,增进小学生交流。

2.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

绝大部分小学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他们更加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春天的风,夏季的雨,秋天的累累果实和冬季皑皑白雪,都能唤醒小学生观察欲望,带给小学生无限的审美情趣,激发小学生的想象。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让小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例如:在《美丽的天空》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带到学校附近操场上,引导学生观察清晨的蓝天、白云,观察傍晚的落日,霞光,引导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将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幻化成自己熟悉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调动起小学生用画笔记录下大自然精彩瞬间的欲望,从而提高小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3.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绘画能力

小学生的绘画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绘画兴趣的滋养下通过不断丰富而来的。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美术素材更加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他们无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美术素材加以构思,会更加关注美术作品的结构和色彩的搭配,进而逐渐丰富学生的绘画技巧,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能力。

二、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创设生活化情境

美术作品其本质是绘画者利用色彩和线条等美术元素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小学生在绘画中需要借助于教学情境唤醒内在情感,这样才能形成具有真实体验感的美术作品。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下雨了”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阴雨天气的视频。在雨中,有的人打着各种色彩和形状的雨伞,悠闲地在雨中漫步;有的则披着雨夜,猫着腰急匆匆地奔跑。一些淘气的小孩子,故意将自己的雨伞丢到一边,让雨水打湿自己的头发,他们用手捧着雨水,互相泼洒着嬉戏……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生活中关于下雨的场景将会在他们头脑中一幕幕闪现,他们会将自己的记忆和想象结合起来,通过简单的构图和稚嫩的色彩,画出自己头脑中的景象,进而形成一幅富有真情实感的美术作品。

2.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绘画

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其素材往往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要提高小学生美术创作水平,需要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同时,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和记录美的习惯。

例如:在“杯子的设计”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将一只玻璃杯放在讲台上,让小学生根据杯子的形状,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和图案。

玻璃杯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他们对杯子的形状和功能依然了然于胸。在对杯子进行设计中,有的小学生在自己所画的杯子上添加了小动物的图案,有的学生将杯子的外形做出了变化,将杯子设计成了小象的形状。

采用这种生活中的事物作为美术教学的素材,更容易让小学生打破常规思维,融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出小学生独有的审美情趣,让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3.借助传统文化艺术进行生活化教学

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借助于传统文化实现生活化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还能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例如:在美术手工制作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视频展示窗花的图样,引导学生利用彩纸和剪刀练习剪窗花。剪纸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手工制作技艺,在我国很多地区每逢重要节日都要通过剪纸烘托节日氛围。

采用剪纸这种方式进行手工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从观察窗花中获得美的享受,还能调动小学生学习剪纸的欲望,在提高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令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结语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只是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采用生活化方式进行美术教学能够让小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美术技巧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在丰富小学生美术素材积累的同时,让小学生更加珍惜和热爱眼前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郑府。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例谈[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269-269.

[2]陈梦丹。例谈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114-114.

[3]丁海华.联结生活,感知审美存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例谈[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19-20.

3245500338224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