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风文化建设的四重价值维度

2021-03-13张振熙

艺术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家风价值家庭

摘要:家风是一个家庭在精神层面的写照,它不仅体现了家庭在思想领域的追求,也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社会价值导向的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文化建设在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的独特作用,多次就家风与政风、教育、廉政等问题展开重要论述,倡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文化。深入理解家风文化,须从传承红色家风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四大价值维度把握。

关键词:家风;文化;价值;家庭

中图分类号:D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9-0-03

“文化”一词源自《易经》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观察人类社会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治理天下。“人文”中的“文”通“纹”,含“纹理”之意,指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构成的复杂网络,具有纹理表象,即人伦社会规律。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单位,二者结构相近,但又存在不同。物质上,各个家庭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而出现收入水平的差异。这些物质上的分化也导致家庭在精神追求上存在差别,经过日积月累、代代相传,这些差别最终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家风、门风,对大家庭的内部成员有深刻影响[1]。家风文化,即以家庭为单位,面向所有人展开教化所需利用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中,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发展,而发展的关键在人。家风文化建设意义之所以重大,是因为它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把握发展的动力,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1 传承红色家风文化

红色家风文化既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又剔除了传统文化中受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的部分,在特殊年代营造出向上向善的家庭风气,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备极其鲜明、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营造良好家风。自上而下、大范围、宽领域地宣传与弘扬红色家风文化,有利于继承红色家风优良传统、在新时代赋予家风建设新的内涵,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1.1 弘扬红色家风建设传统

红色家风源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重视家风。一个家庭的风气,不是家庭私事,它关乎一个政党的形象,关乎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因此,红色家风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成为涵养党风、政风、民风的源头活水。我国从以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开始,就在伟大的革命历练中沉淀形成了时代特有的家庭气质与革命风尚,即以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国家、忠于共产主义理想,勤劳节俭、廉洁奉公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家风。红色家风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是新时代用以教育广大青少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抵御各种不良思潮最生动有力的教材[2]。革命年代孕育的严苛的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在光辉岁月中的时代产物,红色家风传统不该被遗忘与冷落,它们应该在新时代家风文化建设过程中得到继承与发扬。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青年一代作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为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好表率,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家风文化建设。红色家风文化的弘扬,首先需要中国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学好、弄通、吃透,做到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关爱家人,不能违背理想信念。党的领导干部要处理好亲情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将对家庭的亲情放在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之下,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贪恋一时的功名与钱财。“其身正,不令而行”,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外,党的领导干部还应该用自己的行为教育家人,将理想信念融入家风教育之中,使家人成为党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坚定传承人、守护者。其次,红色家风文化的建设需要全民的参与,即使是普通群众,通过学习红色家风文化,也能在耳濡目染中自觉承担起传承、弘扬红色家风文化的使命,这便是红色家风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

1.2 赋予红色家风新的时代内涵

红色家风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抽象价值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直接体现,在新时代不断丰富家风文化的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优良家风建设,因为家风能提升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同时对人的价值取向影响深远,有利于从内部筑牢反腐败的坚固防线。

历史经验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告诉我们,与时俱进推进党的建设,特别是从精神层面筑牢理想信念基石,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品格,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无产阶级专政事业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不断保持中国共產党的阶级先进性,将优秀文化意识培育融入家风建设中,树立廉洁自律的理想信念,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领导和执政的社会基础,强化党的组织、纪律和作风,提高党执政和理论创新的能力[3]。因此,应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家风文化为切入点,涵养廉洁奉公、与时俱进的品质,形成重视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氛围。这与全面从严治党高度契合,同时也回应了新型国家治理中对于惩治腐败、倡导廉洁的时代要求,必然能推动家庭风尚涵养时代风尚良好局面的形成。

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小家庭是国人获得自我认同的一个重要基点,人们努力争取家庭地位,同时寻求家庭成员情感上的慰藉与意义上的肯定。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也决定了家风文化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显著地位[4]。家风文化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涵盖了全方位的育人目标:坚定人的理想信念、培育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提升个人的实践创新能力等。其中,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实践培育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模式,如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教育与具体的实践锻炼相贯通、将柔性的亲情教育与刚性的严格家规相结合、灌输说理与生活体验相融合等内容,都值得借鉴。

2.1 家风文化育人铸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习近平总书记曾从家庭、家教、家风角度谈及个体发展,并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5],要注重发挥好家风的育人功能。一方面,家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空间层面的住所,更是心灵的港湾。因此,产生于家庭内部的家风文化对家庭成员的道德塑造、人格养成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是个人发展的深远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在子女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其进行潜在性的熏陶、教育,从品行操守、信仰追求等方面加强家风文化建设,为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和人格基础,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培育社会有用之才,从而实现家风对家庭成员的引导和熏陶。

2.2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高人民精神境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最大范围内凝聚社会共识,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纽带,是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石。一方面,家风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内核上贯通连接,抽象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通过家庭这一载体落到小处、细处和实处;同时,具体的家庭实践能使之更加生活化、常态化,从而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时时刻刻坚定恪守的准绳。另一方面,由血缘纽带和亲情关系维系的家庭,是社会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在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同时绝大多数个体都身处其中,并将家庭看作心灵的归宿,因此家庭在个体发展的精神引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风文化建设,可通过弘扬优良家风、家训,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和约束个体行为,维护家庭稳定与和谐,最终引导个体成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好公民。

3 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在儒家传统思想中,个人品德与家族发展、国家治理紧密相连。今天,虽然传统意义上的血缘家族不复存在,但这不意味着以其为载体的家风文化建设也将随之消逝[6]。法律以社会底线的形式存在,道德才是新时代人们应遵循的准则,心中拥有崇高的道德追求,就不会轻易触碰法律的底线。新时代的家风文化建设,正是通过培养个人品行、唤醒人民内在的道德自觉,凝聚崇德向善力量、营造风清气正社会氛围的,从而实现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3.1 凝聚向上向善的百姓力量

家风是民风的微观缩影,要通过崇德向善、淳厚的家风文化,对人民进行正面教育,让每个人在自己生活的小家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受到感染。家风不同于急功近利的强制教育,它从人民情感最深厚的家庭入手,化有形为无形开展教育工作,更易让人们在情感上对积极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念产生认同。同时,在父母经年累月的言传身教中,也更容易使受到熏陶的人们将家风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文化作为一种对个人具有强约束作用的道德力量,只要发挥好良好家风的辐射作用,就能达到传递社会正能量、激发人民崇德向善的作用,从而更深层次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3.2 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中华文明语境下的家国总是呈现出同心圆式的关联图景,家庭伦理道德与社会伦理道德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这为社会治理向纵深领域推进提供了新方案。当前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关键时期不仅为国家和个人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使人们不断面临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价值文化的新挑战。家风作为一种由家庭认可并为家庭成员内化的价值尺度,面对不正之风,它可以唤起人们心灵深处最温暖、美好的记忆。家风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落实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建设对象上,提高每个个体的综合素质,使其坚持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家庭作为社会、国家存在与发展依赖的基本单位,只有凝聚好来自千万个家庭的力量,社会才能和谐有序地运行。我们都应努力做良好家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助力社会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4 实现民族复兴伟业

家是人们内心深处最牢固的根,而家风则在历史更迭进程中熏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家风作为一个国家精神文明面貌、文化进步的重要内在尺度,影响着整个社会组织的运作。古往今来,每一种开明、进步的文化,都提倡承继优良家庭传统,在家庭教育中融入爱国意识、责任意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家风文化向上向善,才能激发中华民族敢拼敢闯的激昂斗志,才能动员千千万万小家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从而汇聚起势不可当的磅礴力量。

4.1 激发家庭奋斗热情,汇聚磅礴力量

家庭是社会赖以维系的基本单位,优秀的家风文化可以化抽象的价值观为具象,从而广泛动员千千万万个家庭,激发其奋斗热情,使其努力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起磅礴力量。通过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家国情怀中强烈的主体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使良好的家风文化,在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一个个家庭中得到传播、在社会上蔚然成风,从而凝聚为一种强大且磅礴的物质力量。当人们坚定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时,便会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2 动员人民身体力行,迸发民族合力

个人、家庭的命运与民族发展紧密相连,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民族的兴衰荣辱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的奋斗与幸福也关系着民族的繁荣兴旺。新时代家风建设,要求促进小我与大我融合,小家与大家联系,不仅要搞好小家的幸福,还要将千万家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在心中。良好的家风文化有利于在大家族、小家庭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与氛围。只有将个人发展的“小齿轮”与国家、民族发展的“大齿轮”相嵌合,才能让人民在关乎自身利益的发展中将自我的一个个小目标转化为与国家、民族发展相关的实践,民族才能迸发出奋斗向上的合力,搭载着华夏儿女伟大复興梦的“巨轮”才能不断前行[7]。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共产党人在为实现这一初心和使命而开展的奋斗中,可积极汲取家风文化,因为家风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走好新长征路的重要精神动力。

5 结语

家风文化建设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家风文化是以家庭为单位涵养民风的道德文明建设基地。一方面,在家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依赖家庭作为家风文化传播的载体,还可树立优秀家风文化建设基地典型,借助虚拟空间等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创新,扩大家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动家风文化建设理念的宣传与当地民俗传统相结合,以人民群众能够接受、易于理解的方式开展。厘清家风文化建设的三重价值维度,确保家庭关系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真正使家庭发展融入社会发展,这既积极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又能为推动家风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 闫闯.家风的本质及其培育路径[J].重庆社会科学,2020(2):6-11.

[2] 葛大伟,金桓宇.习近平新时代家风建设观的四重价值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1):23-27.

[3] 罗许成.全球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一种国家治理的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13-114.

[4] 李存山.家风十章[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106.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4.

[6] 顾保国.论习近平新时代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2):34-44.

[7] 若谷.新时代新家风的新架构与新使命[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69-70.

作者简介:张振熙(1996—),女,江苏太仓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886500338240

猜你喜欢

家风价值家庭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庭“煮”夫
家风伴我成长
恋练有词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